基于反向工程提升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反向工程提升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反向工程 自主创新 实证研究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摘要】:自中部崛起战略提出以后,中部六省经济发展落后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十一五”规划指出:中部崛起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推动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中国经济长期稳定较快增长,具有重大意义。中部六省中极具代表性的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严重制约了山西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只有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上入手,这样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创新分为自主创新和反向工程这两种模式,而要想快速而有效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选择适合的创新模式。综合山西省自主创新的现状、各类创新模式的优劣势分析、率先实施反向工程者的经验和教训,得出在提升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上,实施反向工程不失为一种理想的创新模式。因此本文重点研究基于反向工程提升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 本文旨在论证,通过实施反向工程提升山西自主创新能力。因此所做的主要工作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在理清山西省现状基础上,运用有关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理论分析,重点对基于反向工程提升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的内在机理进行阐述,对实施反向工程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做可行性和必要性分析。并在中部六省大框架下,对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做综合评价。搜集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反向工程提升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做实证研究。并以太钢为例,综合其发展历程及实施反向工程的成效,提取有益于山西实施反向工程的启示和建议。最后就山西省实施反向工程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出策略和政策保障。
【关键词】:反向工程 自主创新 实证研究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322.7;F224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7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标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2.1 国内外技术创新研究现状12-13
- 1.2.2 国内外反向工程研究现状13-15
-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15-16
- 1.3.1 论文主要内容15-16
- 1.3.2 论文技术路线16
- 1.4 论文研究方法16-17
- 第二章 概念和理论综述17-27
- 2.1 自主创新理论17-20
- 2.1.1 自主创新的含义17-18
- 2.1.2 自主创新的类型18
- 2.1.3 自主创新能力的含义18-19
- 2.1.4 自主创新能力的特性19-20
- 2.2 反向工程理论20-23
- 2.2.1 反向工程的含义20-21
- 2.2.2 反向工程的过程模型21-23
- 2.2.3 反向工程的特征23
- 2.3 反向工程与自主创新的关系23-25
- 本章小结25-27
- 第三章 山西省实施反向工程相关问题分析27-37
- 3.1 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现状分析27-31
- 3.1.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27-28
- 3.1.2 评价指标的数据处理28-30
- 3.1.3 山西省自主创新能力分析30-31
- 3.2 实施反向工程的必要性分析31-33
- 3.3 实施反向工程的可行性分析33-35
- 本章小结35-37
- 第四章 实证研究37-41
- 4.1 变量选择与数据分析37-40
- 4.1.1 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现状分析37-38
- 4.1.2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38-40
- 4.2 模型分析40
- 4.2.1 统计学检验和计量检验40
- 4.2.2 经济意义分析40
- 本章小结40-41
- 第五章 太钢案例分析41-47
- 5.1 太钢发展历程41-42
- 5.2 实施反向工程的成效42-45
- 5.3 启示与建议45-47
- 第六章 实施反向工程的策略和政策保障47-51
- 6.1 实施反向工程的策略47-48
- 6.2 政策保障48-5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51-53
- 7.1 论文结论51
- 7.2 展望51-53
- 参考文献53-57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7-59
- 附录59-63
- 致谢63-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胡晓鹏;;中国学界关于自主创新问题的观点论争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6期
2 何菊莲;张轲;;制度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3 刘国新;李兴文;;国外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政府作用分析——对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1期
4 王鹏;李健;张亮;;中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5期
5 饶倩,唐雯;中小民营科技企业创新体系的建立[J];改革与战略;2005年05期
6 王朝才;徐博;;关于自主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的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8期
7 王兰荣;殷意文;;关于反向工程的探索[J];技术经济;1991年05期
8 陈黎;;地区自主创新产出能力的评价及预测[J];情报杂志;2010年S2期
9 张勤;李成标;;中部六省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2 记者 李赫 综合;[N];民营经济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吕耀明;中国商业银行创新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2 江蕾;基于自主创新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炳轩;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孟方;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3 柳明;我国技术创新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4 孙立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运行的制度环境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5 葛娟;市民对城市政府服务满意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符丽华;我国技术引进再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果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7 师帅;高新技术改造提升陕西装备制造业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8 裴欣;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分析[D];天津大学;2007年
9 白继栋;基于反向工程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08年
10 喻晓;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582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5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