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科研管理论文 >

试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

发布时间:2017-10-06 17:00

  本文关键词:试论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基本模式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与科技 融合 政府促进 模式


【摘要】:本文围绕文化与科技融合,尝试提出了9种融合的理论模式和3种政府作用模式,归纳了国内外政府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特点,并以北京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现阶段政府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应选择的模式。
【作者单位】: 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文化与科技 融合 政府促进 模式
【基金】:北京市科委高新技术与产业处委托软科学项目“北京市促进文化科技融合的模式与路径”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市级财政项目“首都面向新科技革命的创新战略选择”(PXM2014178216000005)
【分类号】:G301
【正文快照】: 所谓文化与科技融合,主要是指通过将文化元素、理念、内容、形式等与科学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和精神等有机结合,改变有关产品的价值与品质,形成新的内容、形式、功能与服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创新过程[1]。1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理论模式1.1基本分析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谈新敏;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文化因素与建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论《格萨尔》与《诗经》周民族史诗中的英雄救济主题[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王利涛;;软力量概念再辨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3 张立驰;程立中;;简论亳文化的地域特色与现实意义[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丽娟;;试析多元文化视野下民族教育研究存在的问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5 蔡亮亮;刘金娟;;俄罗斯文化双重性新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9期

6 胡劲松;20世纪德国的文化特质及其教育特征[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7 龚晓林;;兴义刘显世家族文化探析[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12期

8 赫然;;法文化一般理论探析[J];长白学刊;2007年06期

9 赖永兵;;三峡纤夫文化价值论析[J];长城;2010年04期

10 黄宇;;从梅兰芳赴美演出谈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J];长城;2010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黎秀蓉;;“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谢名家;;文化经济理论在宏观社会学视野中的展现[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袁春艳;;我国新农村建设下的民族教育立法思考[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时平;;关于中国海洋军事文化基本内涵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林元跃;唐自力;;中国灯饰文化与美学研究——以“南国灯城”自贡为例[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6 仪平策;;走近审美文化人类学[A];东方丛刊(2001年第4辑 总第三十八辑)[C];2001年

7 张劲松;;文化·文明·自由——关于“钱学森之问”的一种反思[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研究(2013年卷)[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志彬;当代台湾少数民族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华;新世纪乡村小说主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洪春;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龙运荣;大众传媒与民族社会文化变迁[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6 张冉;文化自觉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杨恒生;文明的理性偏向与重建:走向和谐的文明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杨春禧;合作社主体法律制度的一般原理[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涯;电子媒介传播与嘉绒“达尔尕”口承教育的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刘慧;中国检察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健;X小学教师文化现象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潇柳;科技发展与文化进步互动机制的案例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刘玉鲜;傣族与云南其它民族干栏民居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磊;县域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山东大学;2010年

5 蒋君;非正式制度在我国矿业城市转型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汪丽娜;高校校园文化的社会功能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周婧;现代性视域下的中国文化建设[D];吉林大学;2011年

8 邓昭华;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文化传承的教育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李宝石;《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多元文化类型探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蒲小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及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盛世豪;技术文化在技术发展中的作用──以当代中国的技术发展过程为例[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6年01期



本文编号:983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keyanlw/983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70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