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多指标灰关联决策方法
本文选题:多指标决策 切入点:累积前景理论 出处:《控制与决策》2010年02期
【摘要】:考虑决策者风险态度对多指标决策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多指标灰关联决策方法.该方法利用奖优罚劣的[-1,1]线性变换算子对原始决策信息进行规范化处理,由此得到正负理想方案.根据累积前景理论和灰色关联分析定义了前景价值函数,以此构建方案综合前景值最大化的优化模型.求解该模型得出最优权向量,并最终确定出方案的排序.最后通过一个投资决策实例说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Abstract]: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decision makers' risk attitude on multi-index decision making, a multi-index grey relational decision making method based on cumulative foreground theory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original decision information is normalized by using the [-1] linear transformation operator with rewards and fine penalties. According to the cumulative foreground theory and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foreground value function is defined, and the optimization model of maximizing the comprehensive foreground value of the scheme is constructed. The optimal weight vector is obtained by solving the model. Finally, an investment decision example is given to illustrate the validity and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473037)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00802870020) 江苏省软科学基金项目(BR2008032)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EYB005)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C809B-053R)
【分类号】:C93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坚强;“奖优罚劣”的动态多指标灰色关联度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3期
2 罗党,刘思峰;灰色关联决策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5年01期
3 解建喜,宋笔锋,刘东霞;飞机顶层设计方案优选决策的灰色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4 罗本成,原魁,眭凌,马小军;基于灰关联度评价的投资决策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9期
5 王爽英;上市公司复合财务系数的灰关联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晓亮;;建筑物地基沉降的灰色模型GM(1,1)预测法[J];安徽建筑;2006年06期
2 杜国平;钟太洋;;浙江省耕地面积变化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3 陈定元;灰色聚类在油砂体评价中的应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4 张守花,丁娟娟,高洪深;用人单位信用的灰色系统评估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陈春阳;孙海林;李学伟;;客运专线运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6 解志坚;薄玉成;;武器系统效能评定的灰靶理论应用[J];兵工学报;2006年01期
7 解志坚,薄玉成,王惠源,王志林;一种武器系统效能评定的新方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11期
8 吴斌;温俊宝;骆有庆;许志春;;多树种合理配置抗御光肩星天牛灾害的效益评估及决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9 李玉惠;段万春;徐晓军;;基于灰色理论的企业顾客满意度测评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24期
10 李美华,付宏;软件项目风险评估模型的建立[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平;谷利泽;杨义先;;灰色聚类评估模型在安全评估中的应用[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晶;陈新明;刘耀林;;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建设用地结构优化研究——以河南南阳市为例[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董捷;董云峰;;基于改进灰色模型的TBM弹道预测[A];'2008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饶从军;;一种新的GM(1,1)预测控制模型及其应用[A];第四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吕凤虎;李宜敏;罗爱民;罗雪山;;一种改进灰色聚类评估方法研究[A];第八届中国青年运筹信息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丁霞;肖新平;;基于多因素的证券收益率灰色组合预测模型[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肖新平;吴丹宇;丁霞;;基于灰生成的极限承载力建模与预测研究进展[A];第六届中国不确定系统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董立立;黄道;;基于GM(1,,1)的CSTR故障预报[A];第16届中国过程控制学术年会暨第4届全国故障诊断与安全性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杨俊峰;宋剑;李丹宁;李丹;李静;;企业信息检索的可信性评估研究[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一)[C];2008年
10 李俊峰;戴文战;;基于级比的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及应用研究[A];2007'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宽民;城市交通系统理论分析与应用[D];长安大学;2003年
2 白国仲;线性离散规划及其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净;城市环境下粘性土的磁效应与细观结构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4 陈湘涛;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在新型铝电解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5 张新占;桥梁管理系统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6 王建军;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3年
7 李伯刚;类金刚石薄膜血液相容性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陈娟;长输原油管道设计方案优化研究[D];西南石油学院;2004年
9 吴江;基于区间数互补判断矩阵的多属性决策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李波;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华;我国公路发展的相关问题的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2年
2 郭俊平;模糊综合评判和灰色模式识别在场地分类中的应用[D];广西大学;2003年
3 杨凌志;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系统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闫春;非寿险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3年
5 罗丽;对逐级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前后自由基代谢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6 顾忠伟;灰色挖掘及其在证券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职承杰;房地产业投资决策理论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4年
8 崔鹏飞;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9 刘全;高速公路软土路基沉降预测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宋金亚;基于介电特性和灰色理论的苹果内部品质无损检测方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樊治平,肖四汉;一类动态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1995年01期
2 李孜军;1992-2001年我国灰色系统理论应用研究进展[J];系统工程;2003年05期
3 李心丹;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4 罗均,吕恬生,王琦;产品设计质量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0年05期
5 唐五湘;T型关联度及其计算方法[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1期
6 肖新平,谢录臣,黄定荣;灰色关联度计算的改进及其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1995年05期
7 解建喜,宋笔锋,刘东霞;飞机顶层设计方案优选决策的灰色关联分析法[J];系统工程学报;2004年04期
8 戴文战,邹立华,汪建章,朱金刚,周融;一种基于奖优罚劣原则的多阶段多目标决策模型[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0年06期
9 罗本成,原魁,眭凌,马小军;基于灰关联度评价的投资决策模型及应用[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年09期
10 王爽英;上市公司复合财务系数的灰关联算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众托;推荐《多指标决策理论与方法》一书[J];控制与决策;1990年05期
2 樊治平,肖四汉;有时序多指标决策的理想矩阵法[J];系统工程;1993年01期
3 樊治平,郭亚军,潘德惠;一种给出方案不完全偏好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5期
4 樊治平,郭亚军,潘德惠;一种给出方案不完全偏好信息的多指标决策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6期
5 韩文秀,丁荣贵;一种R&D项目选择的人工智能方法[J];控制与决策;1995年01期
6 樊治平,韩朝;动态多指标决策的一种分析方法[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7 郭亚军;带有鼓励(或惩罚)机制的多指标决策方法[J];管理科学学报;1995年04期
8 徐玖平,黎新;多指标决策的较多最优方案与较多非劣方案[J];经济数学;1996年02期
9 刘家学;定量型多指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法探讨[J];运筹与管理;1996年03期
10 王梅;熵与动态多指标决策[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吉军;王云龙;;指标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的最小隶属度偏差法[A];发展的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挑战——99’管理科学学术会议专辑(上)[C];1999年
2 张吉军;;指标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方法研究[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3卷)[C];1995年
3 梅振国;;多指标决策的一种新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4 刘家学;;多目标决策的层次分析新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进展——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4卷)[C];1997年
5 高峰记;张培龙;王彦;;不完全确定的多指标区间决策及在企业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运筹学会第六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下卷)[C];2000年
6 高峰记;王彦;马浩静;;多指标区间决策的TOPSIS法[A];2000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7 张吉军;熊钰;;区间数多指标决策问题的最小隶属度偏差法[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高莉;;权重为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两种决策方法[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9 张吉军;刘先涛;;区间数多指标群体决策问题的决策方法研究[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张吉军;;基于可能度的区间数排序方法研究[A];第六届中国青年运筹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峻;城市停车设施规划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巍巍;基于多指标群决策理论的股票预测系统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2年
2 郭昆;网络会商群体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5年
3 童仕宽;不同风险偏好下的最优投资组合的决策与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4 闫书丽;多属性决策与集成方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赵洋;席位分配及课堂点名模型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6 何灿;基于改进TOPSIS法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7 付丹;跨国公司外派经理选择方法与开发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8 吴筠;上海世博园区域供冷冷源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698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1698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