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时代”个人、组织、领导的行为方式转型
[Abstract]:With the transition of human society from modern society to post-modern society, the leadership paradigm is also undergoing a major transformation, which will mainly be reflected in three level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individual level, Leadership will become a necessary skill for individuals, not from the subjective desire of individuals, but from the objective needs of the real society.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 leadership will take the place of management as the main body in the organization. Recognizing that this is essential for both the public and private sectors; at the national level, the leadership will
【作者单位】: 中共广西钦州市委党校;中共广西区委党校;
【分类号】:C9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之桂;;从经济旅游至社会旅游:基于后现代社会的思考探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年11期
2 郑健雄;;后现代旅游产品新风貌[J];旅游学刊;2014年08期
3 水丽淑;;经济学理性主义的后现代困境[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4 刘苏雨;美丽的科学——探析后现代复杂性经济科学的美[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3期
5 彭兆荣;;“遗产旅游”与“家园遗产”:一种后现代的讨论[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李雷;;视野·艺术跨界[J];艺术评论;2012年01期
7 毕先进;;从生产社会到消费社会——对“后现代主义”的“现代主义”之商榷[J];泰山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刘胜云;;后现代营销之——消费文化分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8期
9 马红;;浅析后现代企业的文化与品牌管理[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10 林德荣;郭晓琳;;时空压缩与致敬传统:后现代旅游消费行为特征[J];旅游学刊;2014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顾凤威;;后现代的审美悖论与马克思的科学预见[A];马列文论研究——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十九届、二十届、二十一届、二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杜以芬;;“元叙事”的危机与知识合法性的局限——浅谈利奥塔对后现代知识的社会学批判[A];山东省社会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素琼;顾鸣;;浅议后现代扎染艺术表现新形式[A];2006年全国服装科技创新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王梦阳;;后现代发展观的内容及其意义[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萧萧;;跨界越位的后现代:以林德俊《乐善好诗》为例[A];中国新诗:新世纪十年的回顾与反思——两岸四地第三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钱伟量;;维特根斯坦与技术的后现代策略[A];庆祝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创刊20周年文集[C];2004年
7 周菲;;重读图像——当代艺术中的图像游戏[A];中国创意设计年鉴论文集2012[C];2013年
8 丁社教;郑萍;;信仰三题[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杨晓;后现代社会视域中教育社会学研究新视点[N];社会科学报;2008年
2 上海房地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王磊;土地资源整合理念走向后现代[N];中国建设报;2001年
3 叶涯剑;现代还是后现代:一个伪问题[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4 舍慧;研究后现代社会理论的一部佳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 张小山;谁是后现代社会理论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郑浩;唐·德里罗小说与后现代困境[N];文艺报;2011年
7 珠海市发展和改革局城乡建设科科长 王梦阳;关于珠海发展的后现代思考[N];珠海特区报;2012年
8 早报美国特约撰稿人 薛涌;后现代社会与有机城市[N];东方早报;2005年
9 [英]格雷厄姆·默多克/著 章戈浩/译 四川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支宇;“后现代死了!”[N];社会科学报;2005年
10 张翔;迷失于话语与历史之间的“后现代”[N];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士清;论终极关怀[D];吉林大学;2005年
2 王维杰;在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之间[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清;走出后现代社会危机的苦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2 段玮;后现代社会科学思想研究[D];山西大学;2010年
3 董亦佳;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与后现代文艺的更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4 陆静;非确定性知识—后现代视域内的知识观[D];黑龙江大学;2008年
5 徐磊;后现代电影创作分析及理论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6 罗小凤;超真实的后现代性话语[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廖恒;后现代状态下的时间观念[D];四川大学;2005年
8 刘盈盈;后现代影响下的中国女性主义艺术研究与思考[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桓秀芳;先锋性与大众化[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陈竹影;后现代视阈下的网络文化[D];贵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283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2283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