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6 11:14
本文关键词: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领导—部属交换(Leader-Member Exchange,简称LMX)关系理论自提出以来,吸引了多个领域的众多研究者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诸多研究表明高质量的领导—部属交换关系与组织承诺、员工绩效、员工满意度正相关。本研究通过对民营企业LMX影响因素结构的探讨,希望为我国民营企业提升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以更好地促进民营企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首先在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以往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采用自编的、经过信度、效度检验的《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十余家民营企业员工进行了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了民营企业LMX的影响因素结构,同时对不同人口学变量民营企业LMX影响因素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建议。最后,指出了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研究的展望。具体的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影响因素结构包括五个维度:胜任能力、个性特点、向上态度、交换行为、客观情境。第二,验证性因子验证结果表明,民营企业LMX影响因素五维结构是较理想的结构,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第三,民营企业员工的人口统计学变量比较研究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和职位对LMX影响因素结构模型没有影响。不同学历、企业类别和本企业工作年限对LMX影响因素结构的某些分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 基于研究结果的讨论,基于对研究结果的讨论,本文最后提出了提高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质量的一些建议,主要包括:(1)部属应该提高自己的胜任能力,培养积极上进、乐观自信的个性品质并维护领导的“权威”;(2)领导应该支持和关心部属,在工作上提供必要的帮助;(3)企业应当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建设有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民营企业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 影响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C93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2
- 1.1 研究背景7-8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
- 1.2.1 研究目的8
- 1.2.2 研究意义8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的技术路线8-10
- 1.3.1 研究内容8-9
-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9-10
- 1.4 论文的结构与创新点10-12
- 1.4.1 论文结构安排10-11
- 1.4.2 本文的创新点11-12
- 2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12-19
- 2.1 民营企业相关研究12-13
- 2.1.1 民营企业概念和分类12
- 2.1.2 民营企业的特殊性12-13
- 2.2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概念和理论基础13-14
- 2.2.1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概念13-14
- 2.2.2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理论解释14
- 2.3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前因变量和结果变量14-17
- 2.3.1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前因变量14-16
- 2.3.2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结果变量16-17
- 2.4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结构和测量17-19
- 2.4.1 单维的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及测量17
- 2.4.2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的多维结构17-18
- 2.4.3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单维结构和多维结构的比较18
- 2.4.4 配对领导—部属交换关系测量18-19
- 3 问卷设计与数据处理方法19-24
- 3.1 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问卷的设计19-23
- 3.1.1 深度访谈19-20
- 3.1.2 预测问卷的设计20-22
- 3.1.3 正式问卷的设计22-23
- 3.2 数据统计方法与统计软件23-24
- 4 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24-48
- 4.1 问卷的回收与样本的描述24-25
- 4.2 探索性因子分析25-33
- 4.2.1 因子分析的条件检验26
- 4.2.2 探索性因子分析26-31
- 4.2.3 信度分析31-32
- 4.2.4 效度分析32
- 4.2.5 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结构32-33
- 4.3 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结构验证33-36
- 4.3.1 研究目的33
- 4.3.2 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33
- 4.3.3 研究结果33-36
- 4.4 人口统计学变量对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的方差分析36-48
- 4.4.1 企业类别差异36-38
- 4.4.2 教育程度差异38-40
- 4.4.3 性别差异40
- 4.4.4 职位差异40-41
- 4.4.5 年龄差异41-43
- 4.4.6 工作年限差异43-45
- 4.4.7 本企业工作年限差异45-48
- 5 研究结果的讨论与建议48-53
- 5.1 研究结果的讨论48-50
- 5.1.1 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结构讨论48-49
- 5.1.2 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比较讨论49-50
- 5.2 建议50-53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53-55
- 6.1 结论53
- 6.2 研究中的不足53-54
- 6.3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9-60
- 致谢60-63
- 附录A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63-64
- 附录B 民营企业领导—部属交换关系影响因素调查问卷64-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高日光;王碧英;凌文辁;;德之根源——领导理论中国化研究及其反思[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2 王辉,刘雪峰;领导—部属交换对员工绩效和组织承诺的影响[J];经济科学;2005年02期
3 陈同扬;;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研究探析[J];江海学刊;2006年02期
4 翟学伟;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社会学研究;2004年05期
5 王辉,牛雄鹰,Kenneth S.Law;领导—部属交换的多维结构及对工作绩效和情境绩效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4年02期
6 许惠龙;;领导—部属交换与上下属信任交互发展模型[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林;民营企业竞争与持续发展能力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靖;领导—成员交换对员工工作绩效及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刘翠花;高校教师领导—部属交换影响因素结构探讨[D];河南大学;2007年
3 胡三Z
本文编号:3106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1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