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关联性与任务复杂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7-28 19:55
析取效应作为在不确定情景下出现的一种非理性决策的现象,自Tversky和Shafir(1992)提出以来受到了研究者们的极大关注。但多年来研究者们对析取效应产生机制的探讨在学界中并未取得一致定论,并且少有研究将主客体因素结合起来探讨析取效应产生的原因,因此本研究立足于前人的实验,结合主体关联性以及任务复杂性等因素来探讨其对析取效应出现的影响。本研究使用一次性囚徒困境游戏作为材料设计了两个实验。实验1采用2(主体关联性)×2(收益复杂性)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主体关联性与收益复杂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实验1是操纵数字的复杂性,即操纵收益的复杂性;但并未从根本上反映人们出现析取效应的差异,这也许和决策问题中所隐含的结构未被识别有关。因此,实验2将选取决策树图来操纵结构的复杂性试图探测结构对析取效应的影响,此外,鉴于主体关联性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也将予以考虑。实验2采用2(主体关联性)×2(结构复杂性)的被试间实验设计。结果表明实验1中主体关联性的主效应显著,收益复杂性的主效应不显著,两者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实验2中主体关联性和结构复杂性的主效应都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析取效应的影响因素
2.3 析取效应的解释理论
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1 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意义
4 实验1 主体关联性与收益复杂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假设
4.3 被试
4.4 实验材料
4.5 实验设计
4.6 实验程序
4.7 结果与分析
4.8 讨论
4.9 结论
5 实验2 主体关联性与结构复杂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假设
5.3 被试
5.4 实验材料
5.5 实验设计
5.6 实验程序
5.7 结果与分析
5.8 讨论
5.9 结论
6 综合讨论
6.1 复杂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6.2 主体关联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6.3 学科背景的差异
6.4 性别差异
6.5 是否存在合作偏向或者匹配偏向
7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 本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材料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探究不确定状态下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原因[J]. 汪祚军,李纾,房野. 心理科学. 2011(06)
[2]囚徒困境决策中分离效应验证性与机制研究[J]. 王重鸣,成龙,张玮. 应用心理学. 2010(02)
[3]行为决策中出现的分离效应[J]. 汪祚军,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4)
[4]个人和团体任务情境中不同心理卷入强度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J]. 王静.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01)
[5]明确嵌套集合关系对贝叶斯推理的促进效应[J]. 史滋福,邱江,张庆林. 心理学报. 2006(06)
[6]消费者卷入水平与认知完善程度对广告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J]. 陈宁. 上海管理科学. 2002(02)
[7]儿童合作行为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研究[J]. 张丽玲.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0(01)
[8]中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 李燕,曹子方. 心理科学. 1997(03)
[9]树与影响图[J]. 詹原瑞,何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04)
博士论文
[1]贝叶斯推理的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 张向阳.华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在不确定情景下的析取推理的实验研究[D]. 黄任之.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8543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析取效应的影响因素
2.3 析取效应的解释理论
3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3.1 问题的提出
3.2 研究意义
4 实验1 主体关联性与收益复杂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假设
4.3 被试
4.4 实验材料
4.5 实验设计
4.6 实验程序
4.7 结果与分析
4.8 讨论
4.9 结论
5 实验2 主体关联性与结构复杂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假设
5.3 被试
5.4 实验材料
5.5 实验设计
5.6 实验程序
5.7 结果与分析
5.8 讨论
5.9 结论
6 综合讨论
6.1 复杂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6.2 主体关联性对析取效应的影响
6.3 学科背景的差异
6.4 性别差异
6.5 是否存在合作偏向或者匹配偏向
7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 本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实验材料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再探究不确定状态下违背“确定事件”原则的原因[J]. 汪祚军,李纾,房野. 心理科学. 2011(06)
[2]囚徒困境决策中分离效应验证性与机制研究[J]. 王重鸣,成龙,张玮. 应用心理学. 2010(02)
[3]行为决策中出现的分离效应[J]. 汪祚军,李纾. 心理科学进展. 2008(04)
[4]个人和团体任务情境中不同心理卷入强度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J]. 王静.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7(01)
[5]明确嵌套集合关系对贝叶斯推理的促进效应[J]. 史滋福,邱江,张庆林. 心理学报. 2006(06)
[6]消费者卷入水平与认知完善程度对广告信息加工模式的影响[J]. 陈宁. 上海管理科学. 2002(02)
[7]儿童合作行为中的性别角色差异研究[J]. 张丽玲.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00(01)
[8]中学生合作行为的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J]. 李燕,曹子方. 心理科学. 1997(03)
[9]树与影响图[J]. 詹原瑞,何娟.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7(04)
博士论文
[1]贝叶斯推理的认知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 张向阳.华南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大学生在不确定情景下的析取推理的实验研究[D]. 黄任之.西南师范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08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30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