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决策在水资源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2-09-17 20:11
水资源工程规划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挠力河地处三江平原腹地,是三江平原最重要的一条内流河,该区域受典型的季风气候影响,水资源年度内分布很不均衡,目前农业灌溉用水设施落后,且缺乏水资源工程调蓄设施,不利于该地区的经济,社会等长期可持续发展。通过水资源工程规划,拟在中下游建设七里沁水库以改善水资源供给状况,从时间和空间上对水资源能够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为挠力河地区生态,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的支撑和保障。首先,分析地区的河流径流和地下水资源状况,对相关行业的需水量进行预测;其次,在水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建立了包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多目标函数,分有弹性约束和无弹性约束,建设和不建设七里沁水库等情况进行求解分析,在求解分析过程中紧密结合工程模糊集相关概念,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目标进行总体考虑,得出最优化配置方案,分析得出:在水资源总量一定的条件下,弹性约束更能够使得社会,经济,环境等多目标效益最大化,更加符合人们的决策需要;最后,运用二级模糊识别模型对工程建设方案进行评价,为水资源工程的科学决策提...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水资源规划研究概况及趋势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1.2.4 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模糊多目标优化决策理论基础
2.1 模糊数学的产生
2.2 工程模糊集理论简介
2.2.1 相对隶属度概念
2.2.2 两级模糊识别模型
2.2.3 二元比较权重确定方法
2.3 模糊线性规划类型及相关解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挠力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指标体系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挠力河流域自然状况
3.1.2 区域水资源概况
3.1.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1.4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3.2 流域可供水量指标值
3.2.1 本区域可供地表水量指标值
3.2.2 本区域可供地下水量指标值
3.3 水资源配置的需水指标选取及取值
3.3.1 指标的选取
3.3.2 需水指标值的预测方法
3.3.3 需水指标值预测的影响因素
3.3.4 需水指标值的计算
3.3.5 生态环境需水指标值的确定
3.3.6 效益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糊决策在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工程概况
4.2.1 工程建设方案选址
4.2.2 工程建设目标效果分析
4.3 工程建设后水资源配置模型
4.3.1 水资源配置的原则
4.3.2 挠力河地区水资源配置中的系统分析
4.3.3 多目标函数的建立
4.3.4 约束条件及其伸缩值
4.3.5 模型求解及分析
4.3.6 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分析
4.4 工程建设效果评价
4.4.1 评价模型理论来源
4.4.2 指标选择及相对隶属度
4.4.3 二级模糊识别模型的运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脆弱性及其适应性调控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J]. 夏军,石卫,陈俊旭,洪思. 水利水电技术. 2015(06)
[2]基于地区现代化评价的客观赋权法比较[J]. 宋彦蓉,张宝元. 统计与决策. 2015(11)
[3]“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 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 城市规划. 2015(06)
[4]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评价[J]. 夏军,雒新萍,曹建廷,陈俊旭,宁理科,洪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01)
[5]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框架及核心体系[J]. 左其亭,胡德胜,窦明,张翔,马军霞. 资源科学. 2014(05)
[6]基于两阶段随机规划方法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J]. 付银环,郭萍,方世奇,李茉.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5)
[7]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平台[J]. 鹿星,倪红珍,杨明祥,杨宁. 水利水电技术. 2014(01)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反馈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李维乾,解建仓,李建勋,罗军刚,孙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1)
[9]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水资源优化配置[J]. 刘士明,于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05)
[10]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浐灞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解建仓,廖文华,荆小龙,孙博,朱记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硕士论文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D]. 冷曼曼.济南大学 2015
[2]基于方案区分度的组合赋权优化研究[D]. 朱艳.南京理工大学 2012
[3]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周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混沌优化算法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研究[D]. 盖兆梅.东北农业大学 2009
[5]基于聚类AHP的煤矿安全管理群体决策研究[D]. 胡颖慧.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79868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水资源规划研究概况及趋势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2.3 计算机技术的引入
1.2.4 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本文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模糊多目标优化决策理论基础
2.1 模糊数学的产生
2.2 工程模糊集理论简介
2.2.1 相对隶属度概念
2.2.2 两级模糊识别模型
2.2.3 二元比较权重确定方法
2.3 模糊线性规划类型及相关解法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挠力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指标体系
3.1 研究区域概况
3.1.1 挠力河流域自然状况
3.1.2 区域水资源概况
3.1.3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3.1.4 水利工程建设情况
3.2 流域可供水量指标值
3.2.1 本区域可供地表水量指标值
3.2.2 本区域可供地下水量指标值
3.3 水资源配置的需水指标选取及取值
3.3.1 指标的选取
3.3.2 需水指标值的预测方法
3.3.3 需水指标值预测的影响因素
3.3.4 需水指标值的计算
3.3.5 生态环境需水指标值的确定
3.3.6 效益指标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糊决策在工程规划中的应用
4.1 引言
4.2 工程概况
4.2.1 工程建设方案选址
4.2.2 工程建设目标效果分析
4.3 工程建设后水资源配置模型
4.3.1 水资源配置的原则
4.3.2 挠力河地区水资源配置中的系统分析
4.3.3 多目标函数的建立
4.3.4 约束条件及其伸缩值
4.3.5 模型求解及分析
4.3.6 水资源优化配置对策分析
4.4 工程建设效果评价
4.4.1 评价模型理论来源
4.4.2 指标选择及相对隶属度
4.4.3 二级模糊识别模型的运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变化环境下水资源脆弱性及其适应性调控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J]. 夏军,石卫,陈俊旭,洪思. 水利水电技术. 2015(06)
[2]基于地区现代化评价的客观赋权法比较[J]. 宋彦蓉,张宝元. 统计与决策. 2015(11)
[3]“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J]. 俞孔坚,李迪华,袁弘,傅微,乔青,王思思. 城市规划. 2015(06)
[4]气候变化对中国东部季风区水资源脆弱性的影响评价[J]. 夏军,雒新萍,曹建廷,陈俊旭,宁理科,洪思.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5(01)
[5]基于人水和谐理念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框架及核心体系[J]. 左其亭,胡德胜,窦明,张翔,马军霞. 资源科学. 2014(05)
[6]基于两阶段随机规划方法的灌区水资源优化配置[J]. 付银环,郭萍,方世奇,李茉. 农业工程学报. 2014(05)
[7]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可视化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平台[J]. 鹿星,倪红珍,杨明祥,杨宁. 水利水电技术. 2014(01)
[8]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闭环反馈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李维乾,解建仓,李建勋,罗军刚,孙博.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1)
[9]基于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的水资源优化配置[J]. 刘士明,于丹.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3(05)
[10]基于人工鱼群算法的浐灞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解建仓,廖文华,荆小龙,孙博,朱记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硕士论文
[1]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水资源优化配置[D]. 冷曼曼.济南大学 2015
[2]基于方案区分度的组合赋权优化研究[D]. 朱艳.南京理工大学 2012
[3]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及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周蓓.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4]混沌优化算法在水文水资源中的应用研究[D]. 盖兆梅.东北农业大学 2009
[5]基于聚类AHP的煤矿安全管理群体决策研究[D]. 胡颖慧.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6798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679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