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视角下的国内温泉旅游研究
本文关键词:文献综述视角下的国内温泉旅游研究 出处:《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试图从温泉旅游的兴起、研究现状、开发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发展对策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温泉旅游的研究文献做系统分析,以期为温泉旅游的发展提供依据并在文章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trying to rise from the hot spring tourism,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ermeasure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ystem research literature about the hot spring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 tourism and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was prospected.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1115)
【分类号】:F592.7;F592
【正文快照】: 温泉是泉水的一种,一般指由地下自然涌出的泉水,其水温高于当地的地下水温.在我国2006年颁布的《广东温泉旅游服务规范》中,对沐浴温泉有明确的定义:指水温高于或等于40℃,含有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的地下温热水或出露泉[1].根据其形成原因可以分为:火山型温泉、深层岩温泉、变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华,吴立瀚;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2 王艳平,山村顺次;中国温泉资源旅游利用形式的变迁及其开发现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3 王冠贤,保继刚;温泉旅游地特性及空间竞争分析——以从化新旧温泉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6期
4 黄向,徐文雄;我国温泉开发模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规划师;2005年04期
5 于杨;王艳平;;中国温泉旅游研究三十年进展[J];旅游论坛;2009年05期
6 方旭;;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深度开发问题的对策——以咸宁温泉旅游为例[J];改革与战略;2013年01期
7 郑利;;温泉旅游文化内涵探析[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年02期
8 高鹏,刘住;对发展温泉旅游的建议[J];旅游科学;2004年02期
9 王艳平,金丽;界面增长:提高旅游体验总量的重要环节——以构筑温泉旅游“更·宽衣”环节为例[J];旅游学刊;2004年05期
10 王华,彭华;温泉旅游开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彤;;河源市发展温泉旅游产业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23期
2 郑秀娟;;西安市东大镇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3 宋林琳;;重庆温泉旅游发展与研究述略[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5期
4 俞彤;;河源温泉旅游开发的SWOT分析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5 张滢;;新疆温泉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以沙湾温泉旅游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6 唐明贵;龚雅莉;;生态温泉产业发展模式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5期
7 常兵;邱天怡;;黄山温泉风景区旅游总体策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1期
8 夏明珠;;试析打造有巢湖特色的温泉文化品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贤;王媛媛;;地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研究——以咸阳温泉旅游资源为例[J];北方经济;2012年10期
10 高鹏;杨海红;;华山地区温泉旅游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闫晓霞;李顺其;黄勤;黄志兴;王文科;田廷山;赵继昌;;峨眉山仙池地热资源特征及综合利用[A];地温资源与地源热泵技术应用论文集(第二集)[C];2008年
2 吴小根;李亚洲;宋福临;;关于温泉与温泉旅游的几点认识[A];南方大吉温泉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3 陈浩;罗浩;;基于伯特兰德均衡和智猪博弈的寡头景区竞合策略研究[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郭任聪;沈和江;;都市居民休闲游憩取向对周边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导引研究——以石家庄平山温塘休闲度假旅游区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5 傅轶;;温泉聚落开发方式的形成与产品创新路径:社区理论的运用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3 刘云;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宋刚;广东省温泉宾馆室内空气质量研究——室内氡水平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4年
5 谢朝武;顾客服务体系的界面管理:理论、机制与酒店业的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6 金平斌;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李雪峰;中国国家旅游度假区发展战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傅广海;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9 唐德荣;乡村旅游行为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10 武斌;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爱华;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婷;后现代旅游观视野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薷丹;温泉度假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4 何秦;云南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许媛;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游客体验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胡喜含;现行西湖景区慢行系统分析与游客体验评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高宏;基于生活形态的温泉旅游重游者消费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何文斌;旅游者人格特质与漂流体验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后华;四川黄龙转花池温泉稀有气体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海龙;翠峰山生态休闲观光园商业计划书[D];兰州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倩;;福州地区发展温泉旅游的SWOT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辛艺峰;顺应自然·延续文脉·重塑环境──热水温泉风景旅游区总体规划[J];城市规划汇刊;1996年06期
3 钟建强,詹文欢,古森昌,黄慈流;珠江三角洲地热田远景的构造环境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6年02期
4 王华,吴立瀚;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2期
5 陈才;刘心怡;赵柳;;辽宁温泉旅游发展对策[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7 王艳平,山村顺次;中国温泉资源旅游利用形式的变迁及其开发现状[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8 保继刚;主题公园发展的影响因素系统分析[J];地理学报;1997年03期
9 陈健昌,保继刚;旅游者的行为研究及其实践意义[J];地理研究;1988年03期
10 陈墨香,汪集e,
本文编号:141972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19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