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陕西省城市旅游经济辐射场强格局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18 10:35

  本文关键词:陕西省城市旅游经济辐射场强格局演变研究 出处:《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旅游经济辐射场强 区域差异 空间分析 陕西省


【摘要】:基于场强模型,通过空间分析和聚类分析,利用SPSS19.0和ArcGIS9.3对陕西省10个城市2001-2011年的旅游经济辐射场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年间10个城市旅游经济实力和旅游经济辐射场强均有大幅度增强;空间分布整体趋势为中间高四周低;旅游经济辐射场强重心向北偏西发生了一定的偏移,说明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有一定区域差异;通过分析发现陕西省已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中心城市,其余9个城市为外围城市而构成分工不同的单核地旅游网络空间协作发展格局。
[Abstract]:Based on field strength model, spatial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are used. SPSS19.0 and ArcGIS9.3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adiation field intensity of tourism economy in 10 cities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1.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past 11 years, both the economic strength of tourism and the radiation intensity of tourism economy in 10 cities have been greatly enhanced. The overall trend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is middle height, four weeks and low; The center of gravity of the radiation field of tourism economy deviates to the north by west,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peed of tourism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certain regional difference. It is found that Shaanxi Province has formed a spatial cooperation pattern of tourism network with different division of labor among provincial capital cities and the other 9 cities as peripheral cities.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呼伦贝尔学院旅游管理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42)资助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随着陕西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以及其他城市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陕西省各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从而导致陕西省旅游发展格局相应地发生变化,不断进行重构。经典的引力模型在划分城市辐射范围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1]。国外对主要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业喜;陆玉麒;;城市影响区格局分析的定量方法——以江西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2 肖光明;;珠江三角洲九城市旅游空间相互作用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5期

3 周一星,张莉;中国大陆口岸城市外向型腹地研究[J];地理科学;2001年06期

4 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年04期

5 吴启焰;陈浩;;云南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组织演变规律[J];地理学报;2007年12期

6 潘竟虎;石培基;董晓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7 乔家君,李小建;近50年来中国经济重心移动路径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1期

8 王世杰;赵军;;甘肃省区域经济时空差异GIS-ESDA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9 沈惊宏;陆玉麒;靳诚;柯文前;牛品一;;区域旅游经济影响力的空间格局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4期

10 黄金川;孙贵艳;闫梅;刘涛;肖磊;;中国城市场强格局演化及空间自相关特征[J];地理研究;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加来;胡百红;任志安;;皖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范围的测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3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4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5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6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7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8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9 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10 陈桂枝;;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邓敏;刘启亮;李光强;程涛;;一种基于场模型的空间聚类算法[A];现代测量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刘辉;刘耀林;;基于曲边voronoi图和空间扩散方程的基准地价平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5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6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7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8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9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7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陈体江;城镇体系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程进;陆林;;安徽省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赵春燕;蒋琼星;周建平;;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湖南省城市影响范围分析[J];测绘通报;2010年06期

3 张晓明;张成;;长江三角洲巨型城市区初步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4 敖荣军;;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及其演化的产业变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4期

5 吴威;曹有挥;曹卫东;徐建;王s,

本文编号:14405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405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9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