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城市旅游目的地非功用性定位研究——以大连为例
本文关键词: 积极宣传其城市形象 并精心设计、培育配套的“六大浪漫”产品系列。多年来 尽管对具体口号进行过一些情境化调整 但“浪漫”的总体基调得以维持。然而 在本研究中 反映这一促销主题的情感形象因子(放松、舒适和浪漫的 出处:《旅游学刊》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球化背景下旅游产品的同质化增强,传统依靠功用属性定位的方法日渐乏力。纳入"情感选择"和"自我一致"机制,研究开发并实际阐释了一个目的地非功用性定位的概念模型。以海滨城市目的地大连相对于其北方4个竞争对手的重定位分析为案例,借助实证研究,识别出最佳情感形象和品牌个性定位因子。最终,提出了对大连非功用性定位的建议性战略,并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启示进行了总结。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the homogenization of tourism products has been strengthened, and the traditional method of positioning by functional attribute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weak, which includes the mechanism of "emotional choice" and "self-consistency". In this paper, a conceptual model of non-functional positioning of destination is developed and explained in practice. Taking Dalian, the coastal city's destination, as a case study of repositioning relative to its four competitors in the north, the empirical study is carried out. The best emotional image and brand personality positioning factors are identified. Finally, the suggestion strategy for Dalian non-functional positioning is put forward, and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enlightenment of the research is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旅游学系;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6301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GL020)共同资助~~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产品同质化和目的地竞争的日趋激烈,树立差异化的品牌本体(brand identity)已成为目的地营销者和学界的共识。理论上,“定位”是赢得差异和竞争优势的关键[1],因而这一概念格外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带动了大量相关研究成果的出现。其中,国外研究起步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康玉玮;陈扬乐;;基于游客感知的滨海旅游目的地综合评价研究[J];旅游论坛;2012年05期
2 曲颖;李天元;;旅游目的地非功用性定位研究——以目的地品牌个性为分析指标[J];旅游学刊;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安国;胡静;邓军;尹正江;;游客心理动机与对目的地形象知觉的差异及相关性研究——基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调研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2 江海旭;李悦铮;田东娜;;1996—2011年中国滨海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研究[J];旅游论坛;2013年04期
3 张恋;王国力;;国内外海洋产业竞争力研究综合评述[J];北方经贸;2014年01期
4 Hu Yu;Tian Chen;Kaiyong Wang;Xiyue Zhang;Fubiao Zhu;;Decentralization,spatial disequilibrium,and restructuring of coastal tourist destination-Empirical research from Sanya,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年01期
5 席建超;王新歌;孔钦钦;张楠;;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野三坡旅游区三个旅游村落案例研究[J];地理学报;2014年04期
6 田璐;林宪生;邓薇;江海旭;;基于SEM的智慧旅游满意度研究——以山西皇城相府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4年04期
7 母泽亮;;旅游目的地品牌个性形成的驱动因素──以重庆旅游品牌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6期
8 田芙蓉;杨韫;颜麒;;“顾客体验”理论及其在旅游应用研究中的发展与不足[J];经济问题探索;2013年08期
9 贾磊;;西部城市旅游感知形象研究——基于网络点评的文本分析[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10 陶卫宁;高志洋;;“赛中会”型会议旅游者的综合形象感知及行为意向研究——以2011年深圳FISU学术大会为例[J];旅游科学;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周运瑜;尹华光;曾丽云;;旅游地社区居民满意度理论模型构建及其应用[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邓天白;美国印第安纳州三大文化节庆受众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岚;目的地形象对旅游者时空重游决策意向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3 刘丽娟;基于消费者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资产—模型构建与评价[D];南开大学;2013年
4 邓明艳;旅游目的地文化展示与形象管理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姚蓓艳;清真食品品牌溢价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6 高林安;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陕西省乡村旅游适应性管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江剑兵;高温长寿命锰酸锂正极材料的合成及其改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晶;森林公园个性和游客自我意象对旅游意愿的影响[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年
2 符晓瑞;张家界旅游目的地整合营销传播初探[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3 惠林彬;山地型景区旅游流集散管理模式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4 蒋琴;游客购买旅游商品的影响因素与旅游动机的关联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5 阳梨;日本传统节庆的游客感知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6 吴鹏;长沙城市综合公园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7 陈涛;云南省旅游信息资源传播中的信息生态保护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8 陈引;湖北大别山区旅游发展过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于海峰;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地游客体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10 张东升;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高尔夫旅游球场选择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静;章勇刚;;基于目标市场的旅游目的地定位模式研究[J];旅游论坛;2009年03期
2 曲颖;李天元;;国外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文献综述[J];旅游学刊;2011年02期
3 王凯;唐承财;刘家明;;文化创意型旅游地游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以北京798艺术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1年09期
4 高静;章勇刚;庄东泉;;国内旅游者对海滨旅游城市的感知形象研究——基于对携程网和同程网网友点评的文本分析[J];消费经济;2009年03期
5 曾武灵;汪克夷;李珊珊;;游客重游意愿的决定规划:基于滨海生态旅游区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钟元;滨海旅游地游客安全期望与感知的比较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2 唐素萍;滨海旅游游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传亮;略论品牌个性及其建立策略[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石雷山,丁家永;品牌个性的心理学分析与研究[J];机电信息;2005年22期
3 罗雪梅;关于企业塑造品牌个性的几点思考[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12期
4 景进安;;品牌个性稀释危机及其防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5期
5 张丹丹;;关于品牌个性的相关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年11期
6 江品醇;;塑造品牌个性的十步曲[J];当代畜禽养殖业;2006年07期
7 马克态;;塑造品牌个性[J];江苏商论;2006年12期
8 任妍;;影响品牌个性形成因素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06期
9 潘成华;;浅谈品牌个性的塑造[J];知识经济;2008年12期
10 郭力生;;片面追求品牌个性是媒体低俗化的诱因[J];商场现代化;2008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罗云华;;基于消费升级的品牌个性的塑造策略[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李彤_g;;论国产女装服装品牌个性的塑造[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3 万莉;;品牌个性与消费者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对品牌偏好的影响[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4 朱思文;;品牌个性契合度与产品互补度对联盟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陈卓浩;鲁直;蒋青云;;品牌个性对品牌态度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消费者品牌认知的视角[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6 陈卓浩;鲁直;;品牌个性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基于网络品牌和非网络品牌对比下的品牌个性作用机制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重述品牌个性[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2 ;用品牌个性来网住消费者的心[N];经理日报;2003年
3 肖健;大连服装将突出品牌个性特征[N];中国纺织报;2001年
4 方 红;品牌个性再造企业筋骨[N];中国企业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郭素娥;我个性,,我存在[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陈放 高燕飞;品牌个性论[N];国际商报;2001年
7 卫华;企业塑造品牌个性的误区[N];人民政协报;2002年
8 白水;“3+1”诠释品牌个性[N];上海金融报;2006年
9 永高;品牌个性的价值[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6年
10 商业地产营销策划专家 杨秀海;品牌个性提升附加值[N];中国服饰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艳河;基于视觉感知的产品品牌个性识别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尹盛焕;中国消费者对韩国产品选择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楠;品牌个性的塑造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李丽;品牌个性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3 欧阳夏子;服装品牌个性维度构建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4 王国兴;本土品牌个性维度模型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曹高举;消费者自我概念、生活方式与选购产品品牌个性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邹起寿;品牌个性的塑造[D];厦门大学;2002年
7 付韬;基于消费者自我表达品牌个性的晕轮效应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杨超;中外企业品牌个性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戴伟亚;北京地区服装品牌个性应用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0年
10 揭峗;品牌个性量表在中国大学生中应用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50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50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