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论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的创立及发展,兼论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为庆祝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而作

发布时间:2018-02-08 22:39

  本文关键词: 旅游地学 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 地质遗迹 地质景观 出处:《地球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Abstract]: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the author became the founding researcher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useum of Geology (now the China Geological Museum), and never left for 60 years. Thus witnessed its entire history. In the course of the work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the author was the principal,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academic advantage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and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of the national academic exchange platform of the Chinese Geological Society, an academic organization affiliated with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The application of earth science to serv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ourism has created a new subject, Tourism Geoscience, which combines geoscience with tourism, an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ourism geoscience theory, A proposal and a whole set of implementation pla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geopark were put forward. After hard work, the geopark was finally established, and the geological remains were important geological resource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geopark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Tourism Geology and Geopark are both pioneers by Chinese geologists and one of the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ological work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research content, development process, construction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eological heritage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types of geological relic resources, are divided in this paper. As a gift for the 6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Geoscience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rules,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pplication protection are summarized below.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科学院;
【分类号】:F592;P9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地质公园又添33家黄山等列入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J];广西地质;2002年02期

2 ;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J];国土资源通讯;2002年01期

3 袁可林 ,郑红媛;我国地质公园家族又绽新花 嵩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7期

4 卢地矿;豫西深山有奇景 请到河南卢氏来——河南狮子评地质公园剪影[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7期

5 狄调文;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开始接受国家“体检”[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08期

6 焦国文;云台山申报世界地质公园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考察验收[J];河南国土资源;2003年12期

7 ;2002年已揭碑开园的国家地质公园[J];国土资源通讯;2003年07期

8 刘家仁;地质公园及建立地质公园的意义[J];贵州地质;2004年01期

9 刘家仁;我国公布第三批国家地质公园名单,贵州四个公园榜上有名[J];贵州地质;2004年01期

10 王鑫,邓霭松;从世界遗产到地质公园[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兴岩;;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展陈大纲(第二稿)[A];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专业委员会第20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赵逊;任景明;;地质公园的地球科学基础和生态学意义[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王志刚;;地质公园调查[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浦庆余;;地质公园——意义和作用[A];徐霞客研究(第14辑)[C];2006年

5 翟辅东;;南岭国家地质公园群构建探讨[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伏庆是;刘钟伟;;附录 飞天山国家地质公园巡礼[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张晶;张燕如;;规划建设是国家地质公园发展的根本[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同德;;略论地质公园规划内容与编制程序[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万宁华;黄东如;王和平;;浅谈象山地质公园的申报[A];地球科学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10 李春生;;第三章 广东省的地质公园与人文风貌[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亚星;黄山——首列世界地质公园 先有三顶全球桂冠[N];安徽日报;2004年

2 记者 王玉平;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授匾[N];中国矿业报;2002年

3 陈静;地质、公园、旅游发展史上的里程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艾子;让地质公园“动”起来[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

5 记者 夏s,

本文编号:14964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4964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6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