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旅游廊道的发展特征及影响研究
本文选题:全域旅游 切入点:旅游廊道 出处:《旅游学刊》2017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旅游目的地注重节点、线路、域面的综合协调发展,旅游廊道作为线型空间,时空压缩效应较强,在全域旅游建设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有利于推动目的地系统完善与升级,以及旅游廊道的保护与开发。文章回顾国外绿道、遗产廊道、风景道等廊道空间发展历史和功能特征,利用CiteSpace引文可视化软件分析国内旅游廊道功能特征与研究进展,结果表明:我国旅游廊道研究体系尚未形成,研究视角有待拓展,将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迎来转变。阐释了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廊道的特征、与廊道旅游活动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对旅游目的地的影响,提出旅游廊道未来发展趋势,以期科学指导目的地全域建设。最后,展望未来旅游廊道实践研究中需注重客源市场细分与产品设计,以及廊道游域范围规划;在理论研究中需加强相关研究方法应用以及廊道对旅游目的地的作用机制等方面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区域旅游全面发展,进而实现国土资源空间优化。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whole region, tourism destinations pay attention to the comprehensiv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odes, routes and areas. As a linear space, tourist corridors have a strong space-time compression effect,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supporting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ourism in the whole region. This paper reviews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reen corridor, heritage corridor and landscape corridor in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is helpful to improve and upgrade the destination system, and to protect and develop the tourist corridor.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domestic tourist corridors are analyzed by using CiteSpace citation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search system of tourism corridors in China has not yet been formed, and the perspective of research needs to be expanded.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background, the paper explai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corrid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lobal tour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rridor and tourism activities, and the influence on tourism destina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of tourism corridor. Finally,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product design in the future tourism corridor practice research, as well as the planning of corridor tour area; I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 mechanism of corridor to tourism destination, so as to realiz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by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then realize the optimiz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nd space.
【作者单位】: 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旅游拥挤视角下的世界遗产地空间冲突特征;机制及调控研究”(41471129)资助~~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俊芳;;城乡统筹视阈下中国全域旅游发展范式研究[J];河南科学;2014年01期
2 章建荣;新世纪旅游开发规划的新方法——《旅游开发与规划》评述[J];经济地理;2001年02期
3 李玉辉;旅游开发规划模型和程序[J];云南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4 陈传康;城市(包括各级城镇和市域)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J];城市发展研究;1995年06期
5 吕俊芳;;旅游开发规划“链核式”课程改革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蒋颖;;乡村旅游大有可为——访云南省旅游业协会副会长田里[J];致富天地;2010年11期
7 冯维波;对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1期
8 周彩屏;浙江银发旅游市场拓展的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吴晓玉;匡洪兴;;生态旅游开发规划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10 曹洪珍;浅谈发展乡村旅游[J];辽宁经济;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康;;临城白云洞旅游开发规划思想的建立和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2 陈传康;;城市(包括各级城镇和市域)旅游开发规划研究提纲[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3 冯维波;罗世伟;;对我国旅游开发规划中若干问题的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4 李爱贞;;略论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5 牛亚菲;;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的环境分析与规划设计[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王元;;试论海南黎族地区的保护性旅游开发[A];海南地域建筑文化(博鳌)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王洪福;;对城郊休闲旅游发展的探求[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永文;;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9 权佳;李洪远;;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初探[A];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庞规荃;;对旅游开发几个问题的探讨(之二)①(摘要)[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军;青岛旅游大项目已实现全域覆盖[N];青岛日报;2012年
2 见习记者 唐闯;我州全域旅游铺开崭新画卷[N];甘孜日报(汉文);2012年
3 本报记者 刘元玉 李晓佳;山水作画 全域晕染[N];威海日报;2014年
4 北京巅峰智业集团旅游地产研究院 胡晓苒;城市旅游:全域城市化背景下的大连全域旅游(上)[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YMG记者 凌云鹏 通讯员 张绍贤 高林 骆功信 宋钰;全域旅游托起“美丽仙境”[N];烟台日报;2012年
6 上海景域旅游营销服务有限公司 刘应杰;全域旅游时代下旅游目的地品牌思维打造新黄山[N];中国旅游报;2014年
7 通讯员 木弓;五年内实现“全域旅游”[N];三峡日报;2014年
8 记者 李维苇;紧跟州委战略部署 倾力助推旅游全域化[N];四川政协报;2012年
9 记者 王立冰 通讯员 袁致甲 厉晓伟;章丘打造乡村旅游“全域化”格局[N];济南日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陈兴鑫;交通先行 全域旅游提速[N];乐山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洁;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鲍小莉;自然景观旅游建筑设计与旅游、环境的共生[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田东娜;基于空间视角的大连市乡村旅游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4 崔凤军;区域旅游开发中的环境分析方法与案例研究[D];北京大学;1999年
5 范业正;中国旅游业信息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6 赵小芸;旅游小城镇产业集群动态演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8 陈岩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9 程胜龙;海岸带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刘甜甜;中国自然保护区养生旅游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晗;全域旅游背景下的目的地O2O营销模式探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郭佳奇;阳城县全域旅游发展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3 郭静;恩施州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D];湖北民族学院;2017年
4 宋斐红;沂南县全域旅游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7年
5 阮淮江;越南北宁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6 耿云杉;山地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7 安保尔;潜江市旅游开发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8 李洋;临汾市沿黄旅游开发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9 郑雅婷;基于社会距离测度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塑造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陈慧慧;青海湖旅游开发与环湖社区参与式发展研究[D];青海民族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008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00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