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盐城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建议
摘 要:
摘 要:盐城旅游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数量型阶段。但是,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旅游业综合效益不高的现状。在当前形势下,盐城旅游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实现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质量型的转变。文章分析了盐城旅游业发展的概况及存在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其深度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旅游业;深度发展;综合效益
一、盐城旅游业发展概况
经过近20年的迅速发展,盐城市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果,旅游景点不断增加,旅游商品种类日益丰富,旅游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游客接待量稳步增长,客源市场不断巩固发展。
截至2014年5月,盐城市共有各类旅游区79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国家4A级景区5家、3A级景区7家),旅行社139家(含5家分社),旅游星级饭店50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8家、三星级27家)。2013年,盐城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75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入境游客接待量2.6万人次。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国内旅游166.1亿元,实现旅游外汇收入0.3亿美元。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盐城市产业结构逐渐由过去的一>二>三调整为二>三>一,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比重不断增加,旅游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开发基础和发展条件,并逐步成为第三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但是,与制造、纺织、化工等传统行业相比,盐城市旅游业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了其综合效益不高的现象。
二、盐城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观光有余,休闲体验不足
盐城旅游资源以自然生态为主,现有景点多是自然保护区、乡村旅游点、森林公园等类型,在开发过程中也仅注重对现有自然资源的粗放利用,忽略对参与性活动的开发,休闲体验严重不足,人们看完就走,只停留在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层面,留不住游客,难以形成过夜经济。众所周知,游客逗留时间长短,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旅游业的发展。游客停留的时间越长,在当地的消费就会越多,对当地旅游业贡献也就越大,同时还能发挥当地的休闲度假功能。比如云南的丽江,从数据上来看它的游客接待量不如大理,但是旅游收入却高于大理。分析原因,是因为游客在丽江的平均停留时间要高于大理。
(二)旅游产品单一,消费吸引力不足
如前面分析,盐城旅游以观光旅游为主,且以半日游或者一日游居多,游客停留时间短,人均消费自然不高。据盐城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几年每年来盐城的旅游者多达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人们在游览过后也会带一些纪念品回家。盐城旅游景点虽多,但旅游者可以带走的无非就是一些包装简陋的土特产品,或者一些装饰用的假古董、低档小商品、初级手工艺品等,数量不少,花费却不是很高。并且,这些商品的可替代性强,可接受度又不是很高,游客第一次来盐城可能觉得新鲜有趣,但当他们再次到来或者曾经接受过馈赠的游客到来时,这些商品对他们就完全没有吸引力了。
(三)发展模式雷同,旅游经营缺少差异化
目前,盐城地区各景点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还很单一,多数景点依托政府建立,直接服务于观光游客,主要收入来源要么依赖专项拨款,要么依赖门票收入,而这两项都不足以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转。盐城素有“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里”的美誉,但对很多普通旅游者来说,生态旅游缺乏特色和亮点。除了丹顶鹤和麋鹿这两个资源级别较高的景点外,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景区虽然发展模式不尽相同,但在景观上存在较强的替代性,而且旅游项目大致相同,里下河湿地风光,良好的生态系统,湖荡泛舟,河鲜品尝等,普通游客是不会从深层次上去细细品位各景点的差别的。如果景点缺乏特色明显的吸引物,是很难在游客心目中留下印象的。
景点景区的单一模式也影响了旅游业内其他行业的发展模式,比如饭店以低房价换取高入住率,旅行社以低价吸引客源造成门庭若市的假象等。
(四)竞争无序,缺乏共同发展观念
盐城市地处里下河地区,资源丰富但多样性不足,每个区县开发的旅游景点无非就是名人故居、渔家风情、生态湿地、红色景点、佛教寺庙等几种类型,为了抢占有限的市场份额,相互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虽然,各区县曾多次共同参加旅游推介会,但在旅游宣传和旅游市场的开拓上各自为政,缺乏共同发展的观念。除此之外,各区县、景点之间还盲目攀比,片面追求“全”,比如几乎每个县区都建成或者拟建大型的宗教活动场所,而且为了吸引眼球不息巨资打造某方面的“最”,比如“沿海滩涂最高”、“东部沿海最大”、“全国最大”等,这样不仅不利于盐城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也不利于盐城旅游市场结构的优化,而且容易扰乱旅游者的视听,给旅游者留下不好的印象。
由于以上种种问题的存在,导致盐城游客接待量很多,但旅游综合效益却不高,同时还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盐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盐城旅游业必须从对数量的追求逐步转向对质量和效益的追求,也就是说盐城旅游业应抓住机遇、认清形势向深度发展。
三、盐城旅游业深度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充分整合资源,实现深度体验
全世界做旅游都有三个共同的目标:一是争取更多的客人前来,二是争取客人停留更长时间,三是使客人花费得更多。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开发不能停留在观光层面上,要研究多方位的创造深度消费。这方面主要是常住、常留和常来三类。
首先,盐城地区生态环境优美,消费水平不高,适合养老养生,可以将目光放在银发族群体上,目前海南、丽江、桂林这些地方已经产生了这个趋向。其次,尽量延长客人的停留时间。云南大理旅游集团在和丽江竞争的时候,就曾经以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方式鼓励昆明16家旅行社将团队拉到大理过夜,并且取得明显效果。盐城也可以仿效大理的做法,争取旅行社的全力配合。再次,常来就是回头客的问题。单一的观光型线路本身是不能形成回头客的,因此盐城旅游业必须全面开发旅游资源,不断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增加旅游项目的体验性,以形成旅游吸引力。比如,射阳的丹顶鹤景区可以承办大型的鸟类摄影展、大丰的麋鹿景区可以承办博弈类项目全国性大赛、阜宁的金沙湖景区可以举办沙雕文化节、盐都的大纵湖景区可以举办螃蟹节、建湖九龙口景区可以举办河鲜美食节、东台的西溪景区可以举办七夕情人节相亲大会等,做到月月有活动,月月有惊喜。
通过资源的整合,到盐城来的游客就能体验到盐城当地的民风民俗,从而使他们更了解盐城和喜爱盐城。此外,旅游地居民的态度也是决定游客体验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盐城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对旅游地居民进行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的培训,让游客正真体会到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进行深度开发,引导深度消费
要改变游客停留时间短、重游率低、人均消费少的现状,就必须深度挖掘旅游资源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引导游客进行深度消费。
1.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一要突出湿地文化,包括沿海滩涂湿地、里下河平原湖荡湿地等;二要突出红色文化,包括新四军纪念设施、英雄事迹等;三要突出海盐文化,包括海盐博物馆、古运盐通道、制盐遗址遗迹等;四要突出名人文化,包括施耐庵、陆秀夫、胡乔木、乔冠华等名人故居、著作、传说故事等;五要突出景点文化,充分挖掘各景点的文化内涵,把与各景点有关的历史典故、轶事、民间传说、诗词等,搜集整理,让游客明白蕴藏在景观内的文化底蕴。
2.重新包装现有产品
对于开发层次低,市场需求有限的土特产品,要有所取舍,重新整合,包装成系列产品,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对传统的手工艺,比如阜宁大糕、东台发绣、水乡虎头鞋等,可以通过工艺展示和现场教授的方式吸引游客驻足和参与,从而提高其购买积极性。
(三)推行错位发展,实现深度经营
盐城地区各区县的旅游资源类型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各区县和景点的发展历程和开发背景不同,相互之间应该是存在差异的。各区县在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如盐都自称“盐城西花园”;东台定位于“上海北花园,海上新东台”;大丰定位为“湿地之都、麋鹿故乡、黄海港城、上海飞地”等。各地要以自己的人脉、文脉和地脉为基础,开发具有特色的产品,以区别于其他地区。
在经营过程中,景区也要注意拜托单一的“等靠要经济”或者“门票经济”模式,寻求一种综合性的经营模式来实现经济效益。比如,景点景区可以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积极延伸经营链和服务链。以东台西溪景区为例,目前该景区是按照“旅游景点+旅游地产+商业街区”的模式打造的,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人气严重不足。景区可以考虑挖掘董永七仙女爱情文化,打造婚庆基地,形成集婚庆产品、婚礼策划、婚礼举办等于一体的现代街区。
(四)实施深度管理,谋求共同发展
盐城地区地理区位临近的区县和景点在文化底蕴、民俗民风、建设风格、目标市场等方面上都有着很大的一致性,在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因此,各区域应加强合作,谋求共同发展,形成盐城旅游品牌。
首先,盐城各区县应改变目前各自为政的局面,致力于盐城大旅游的发展,共同塑造“东方湿地之都,仙鹤神鹿故里”的盐城旅游品牌。各区县在制定旅游发展规划和战略时,应顾全大局,首先着眼于“湿地之都”,在这一母品牌下再形成自己的子品牌,彰显自身特色。
其次,盐城各区县应进行整合营销。各个区县在各有侧重的前提下,对外树立整体旅游形象,共同制定宣传和推介方案,统一宣传。盐城地区的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周边地区,临近区县可以尝试用会员制或者旅游年票等方式来进行促销,从而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逐渐将盐城培育成休闲度假地。
再次,盐城旅游主管部门应更进一步的完善各区县或者景点的旅游信息综合平台,实现旅游信息及时更新和共享,以便游客更好的了解各景点情况。
参考文献:
[1]魏小安.旅游业发展:向深度进军,国家旅游局网站,,2006年.
[2]盐城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3]盐城市旅游景区(点)导游词汇编.
[4]吴天香.江南古镇旅游业深度发展初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9).
[5]胡永红.乡村旅游深度发展的思考,辽宁行政学院学报[J] ,2009(8).
[6]赵健等.整合与提升:南京民国旅游深度发展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2012(14).
数据资料来源:
[1]盐城旅游信息网:
[2]江苏省统计局网:
[3]盐城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联系方式
编辑QQ:3056921947 3067128927
1409121836
投稿邮箱:ddlyzz@126.com
查稿电话:0451-51941375
查稿手机:18646382156
友情链接
联系电话:0451-51941375 手机:18646382156 投稿邮箱:ddlyzz@126.com
Copyright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当代旅游杂志社
本文编号:16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6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