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乡村旅游地空间布局特征与优化路径研究
本文选题:乡村旅游地 + 空间布局 ; 参考:《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年07期
【摘要】:[目的]为了解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发展规律,以期为制定其发展策略及优化空间发展格局提供一定借鉴。[方法]以杭州市28处重要乡村旅游地为研究对象,根据收集到的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相关资料,运用旅游地理学及Arc GIS、Google Earth空间分析工具,采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通达度指数、紧密度指数对杭州市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最邻近指数R=0.651,杭州乡村旅游地在全市范围内呈集聚型分布;(2)从区(县)尺度来看,乡村旅游地的集聚分布较为明显,主要分布在萧山、余杭;基尼系数G=0.804,杭州市乡村旅游地在杭州13个区(县)中的分布较为集中,地区间发展不均衡;(3)平均通达度指数为74.05km,整体通达度状况良好;(4)紧密度指数C=0.55,表明紧密程度处于一般水平。[结论]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优化路径,促进其良好均衡发展,形成良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为同类乡村旅游地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development law of rural tourism in Hangzhou, and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optimizing the spatial development pattern.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28 important 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Hangzhou, using the tools of tourism geography and Arc Earth, th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and geographical concentration index were used. Gini coefficient, accessibility index and tightness index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m in Hangzhou. [results] th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was 0.651. the rural tourism sites in Hangzhou were clustered in the whole city.) on the scale of district (county), the agglomeration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s was obvious, mainly in Xiaoshan and Yuhang. The Gini coefficient is 0.804,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s in Hangzhou is concentrated in the 13 districts (counties) of Hangzhou. The average accessibility index is 74.05 km, and the overall accessibility is good. The closeness index C ~ (0. 55) indicates that the tightness is at the general level.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analysis, the optimized path is put forward to promote its good balanced development, to form a goo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imilar rural tourist destinations.
【作者单位】: 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旅游与健康学院;
【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生态文明制度研究”创新团队项目(st14003) 浙江省农业软科学课题研究项目“浙江农耕文化保护与开发研究”(ZJSNYRKXKT201604) 浙江省科技厅公益项目“浙西南山区森林生态养生旅游区发展模式构建与示范”(2016C32107)
【分类号】:F327;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梅;;乡村旅游地公共服务第三部门供给问题探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年02期
2 殷章馨;乌东峰;;两型乡村旅游地的模型构建与要务[J];求索;2013年01期
3 马琳贺;葛梓培;李仁杰;张军海;傅学庆;;不同评价体系下的成都乡村旅游地空间格局——基于官方评价与电子社区的对比[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年02期
4 郑文俊;;乡村旅游地可达性评价——以广西柳州市7处典型乡村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3年02期
5 郭丽;章家恩;;基于游客感知的乡村旅游地实证评价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旅游研究;2013年01期
6 杨兴柱;;基于城乡统筹的乡村旅游地人居环境建设[J];旅游学刊;2011年11期
7 李厚忠;;乡村旅游地开发中的“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研究——以济南市南部山区为例[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8 姚长宏;刘爱利;;乡村旅游地品牌价值评估体系研究[J];现代商业;2011年29期
9 常晓芳;;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以海南省典型乡村旅游地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8期
10 白凯;;乡村旅游地场所依赖和游客忠诚度关联研究——以西安市长安区“农家乐”为例[J];人文地理;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钟伟;杨建朝;;城市化进程下乡村旅游地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王祥武;;偏远型乡村旅游地体验型产品开发与设计研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袁盛兰;小金农民巧打增收牌[N];阿坝日报;2006年
2 特约通讯员 田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N];铜仁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熊芬;山区乡村旅游地游客满意度评价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卫岭;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旅游地的资源配置研究[D];华侨大学;2008年
3 徐闪闪;乡村旅游地形象对游客行为意愿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尤蓉蓉;基于土地、产业和居民视角的乡村旅游地特征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5 姜佳将;乡村旅游地社会网络对组织有效性的影响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253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1925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