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公众低碳旅游动机细分研究——以淮北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8-26 18:25
【摘要】:以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市为例,根据500份调查问卷,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验证性因子分析(CFA)、聚类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对淮北市居民低碳旅游动机进行了维度及类型市场划分,并运用"推—拉"理论解释了低碳旅游动机形成的机制.结果显示,淮北市居民低碳旅游动机共分为4个维度,分别是:低碳体验、低碳科普教育、认知低碳、自然景观低碳旅游.聚类分析显示,淮北市低碳旅游市场可以被划分为:科普型、多重体验型、休闲型及探知型4种类型;人口学特征的划分显示,在4种类型中,教育程度和职业是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运用"推—拉"理论解释了低碳旅游动机形成机制,在各动机维度内主要受拉力因素主导.最后,针对性的探讨了低碳旅游市场设计与规划的策略.
[Abstract]:Taking Huaibei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uses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cluster analysis and other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to divide the dimensions and types of low-carbon tourism motivation of Huaibei residents, and uses push-pull theory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low-carbon tourism motiv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low-carbon tourism motivation of Huaibei resid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four dimensions: low-carbon experience, Low-carbon Science education, cognitive low-carbon, natural landscape low-carbon tourism. The division shows that education and occupation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factors among the four types. Push-pull theory is used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low-carbon tourism motivation, which is mainly dominated by pull factors in each dimension of motivation. Finally, the strategy of low-carbon tourism market design and planning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化工系;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3068)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1B153)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琼;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要有新思路[J];求是;2002年12期

2 ;新的研究课题对资源枯竭型城市出路提出对策[J];中国煤炭;2004年03期

3 蒋浩,赵晨;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5期

4 吴要武;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分析[J];学术研究;2004年10期

5 鲍文,李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出路[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年06期

6 崔学敏,乔杰;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调查[J];当代经济;2004年11期

7 ;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报告[J];领导决策信息;2005年15期

8 ;“反哺”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对策[J];科学决策;2005年04期

9 李晶;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初探[J];资源·产业;2005年04期

10 赵文祥;李颖娟;;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转移新规律[J];资源·产业;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立;;资源枯竭型城市社会稳定问题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2 郭际;吴先华;;资源枯竭型城市创新体系的模式及选择研究[A];第二届生态补偿机制建设与政策设计高级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树义;郭少青;;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治理之政府责任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4 周蕊;辛璐君;;浅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环境保护[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5 叶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异地转型之路——以贵州万山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罗月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阜新市为例[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罗月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阜新市为例[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8 李法云;穆怀中;罗勇;;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9 张维达;王连忠;;东北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难点和可持续发展问题[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喻瑶;赵小植;;中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土地生态治理个案研究[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Public Health(CEPPH 2012)[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先国 孙彬;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要有“三观”[N];地质勘查导报;2009年

2 尹立成;六大因素制约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N];中国煤炭报;2009年

3 陈金刚 湖北省黄石市委常委 市纪委书记;纪检监察服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作用分析[N];中国纪检监察报;2010年

4 景后寅;资源型城市转型 切勿“急功近利”[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2年

5 记者 明海英;资源型城市应跳出“矿竭城衰”怪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崔志坚;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N];光明日报;2012年

7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安达岱;旅游业带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途径探析[N];中国旅游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曾毅 甄澄 特约记者 任爽;资源枯竭型城市如何有力“转型”[N];光明日报;2013年

9 王长山 吉哲鹏;“移民加生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新路[N];中国建设报;2013年

10 马克 李军国 吉林省社会科学院 吉林省委党校;探索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之路[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新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多维生态型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韩冰;资源枯竭型城市促进就业中的政府责任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曾蕾;我国森林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东阳;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邓W,

本文编号:2205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05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0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