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服务质量的演变和格局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in "Tourism sampling Survey data" in 1990-2011,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domestic tourism service quality was calcula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inbound tourists, domestic urban tourists and domestic rural tourists. It is found that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quality of domestic tourism service in China has shown a fluctuating upward trend, and the quality of tourism service in all provinces (cities, districts) and regions based on the perception of inbound tourists has been improved.
【作者单位】: 中国旅游研究院;
【基金】:国家旅游局规划项目《旅游地服务质量:时空特征、影响因素及提升战略》(12TABG010)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质量研究》(10ZD&051)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戴斌;夏少颜;;论我国大众旅游发展阶段的运行特征与政策取向[J];旅游学刊;2009年12期
2 何琼峰;;中国国内游客满意度的内在机理和时空特征[J];旅游学刊;2011年09期
3 戴斌;周晓歌;夏少颜;;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构建:理念、框架与要点[J];旅游学刊;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玉銮;;基于利基战略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2 彭磊义;;国内旅游目的地事件营销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4期
3 王东;;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政府干预[J];长白学刊;2012年03期
4 李仲广;;城市游客满意度调查和提升建议[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0期
5 陈海波;;海南国际旅游岛游客满意度的纵向研究[J];旅游论坛;2013年01期
6 何琼峰;;国内居民出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区域格局[J];经济地理;2011年10期
7 黄秀琳;;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门票涨价弊端及其解决路径[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10期
8 张海霞;;社会政策之于公共游憩供给:兼议政府作为的空间载体[J];旅游学刊;2010年09期
9 何琼峰;;中国国内游客满意度的内在机理和时空特征[J];旅游学刊;2011年09期
10 戴斌;周晓歌;夏少颜;;论当代旅游发展理论的构建:理念、框架与要点[J];旅游学刊;201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苏振;旅游产业演进与旅游公共政策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2 张海霞;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东;珠海市政府主导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晋;旅游消费的政策性影响因素感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2 王换春;日照市国民休闲旅游目的地定位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3 陈天然;消费主义视角下大众旅游消费行为的社会心理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楠;山东省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5 许长亭;基于IPA模型的旅游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杨新;基于三角模糊数庐山景区游客满意度测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杨刚;基于期望差异模型的游客满意度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8 沈维平;中国旅游政策中政策工具的运用及实效性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侠,顾朝林,梅虎;旅游景区顾客的满意度指数模型[J];地理学报;2005年05期
2 王群;丁祖荣;章锦河;杨兴柱;;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的指数测评模型——以黄山风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3 黄燕玲;黄震方;;农业旅游地游客感知结构模型与应用——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4 戴斌;;行者的尊严与饭店的价值[J];饭店现代化;2010年04期
5 Claes Fornell ,刘金兰,康键;瑞典顾客满意度晴雨表[J];管理学报;2005年03期
6 赵凌云;;民生发展时代的改革逻辑与改革框架[J];甘肃理论学刊;2011年01期
7 任宁;廖月兰;叶茜倩;;大众旅游与选择性旅游概念辨析及运用[J];经济地理;2006年S2期
8 吴波,桑慧;非大众型旅游(Alternative tourism):起源、概念及特征[J];旅游学刊;2000年03期
9 连漪,汪侠;旅游地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研究及应用[J];旅游学刊;2004年05期
10 黄燕玲;黄震方;袁林旺;;基于SEM的饭店顾客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6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康淞万;旅游学构想初拟[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5期
2 刘丹萍;旅游者、摄影节(比赛)与目的地营销——某旅游地案例定性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4期
3 孙瑞红,叶欣梁,吴国清;美国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4 邵晓兰;高峻;;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现状和展望[J];旅游学刊;2006年06期
5 吴双;李静;;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现策略——社区培训[J];时代经贸;2007年S9期
6 郎超;李煜;蔡君;;旅游规划中的地方性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9年04期
7 卢睿;李星群;;IPA与SERVPERF对生态旅游服务质量测评的研究[J];大众科技;2010年05期
8 景秀艳;;旅游地生态安全测评方法述评[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33期
9 吴娜;殷敏;;近10年国内乡村旅游服务质量研究综述[J];绿色科技;2011年02期
10 彭润华;阳震青;;旅游移动电子商务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企业经济;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乔玮;;旅游地季节性问题与应对策略[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白如山;;跨界区域品牌共享型旅游地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福建土楼”为例[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武艺;吴小根;;旅游地引力模型分析研究[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4 程柯;许韶立;朱玉芳;李若凝;;论我国旅游地超载的环境风险与防范——以嵩山风景名胜区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5 周彬;董杰;刘庆友;徐永辉;任雪梅;;可持续旅游在快速发展期旅游地的实现途径探讨——以周庄古镇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谭申;宋立中;周胜林;;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外文化旅游地影响模式分析及其启示[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景艳芳;;云台山旅游区游客满意度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张义平;陈琳;;旅游环境承载力测度模型研究[A];西部开发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2届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任崇勋;;数学在旅游环境复杂系统中的应用[A];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进展——2010(13)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门家禄;沈阳“韩国周”凸显旅游地位[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陈官辉 陈玲;两大“世遗”旅游地实现无缝对接[N];闽北日报;2011年
3 记者 商宇;2015年“一带五区”有望成世界一流旅游地[N];重庆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王冰凝;万达旅游地产出新招 “秀场”概念亮相[N];华夏时报;2011年
5 江阴市园林旅游管理局;转变发展手段 突破旅游地接[N];华东旅游报;2010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陈中;“深圳后花园”旅游地产热之隐忧[N];证券时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赵媛媛 殷斌;冬季银川仍是热门旅游地[N];银川晚报;2011年
8 本报实习生 莫妤;广西审定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地方标准[N];广西日报;2006年
9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广西旅游产业有章可循[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广西:三管齐下强化行业管理[N];中国旅游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震;游客感知景区服务质量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秦远好;三峡库区旅游业的环境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梁春香;中日韩跨国旅游人口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许丽君;旅行社服务质量评价与集成化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6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张建忠;中国帝陵文化价值挖掘及旅游利用模式[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程道品;生态旅游区绩效评价及模型构建[D];中南林学院;2003年
9 谢园方;旅游业碳排放测度与碳减排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茜倩;西溪湿地公园服务质量与游客游后行为意向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吴小平;饭店交互质量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3 费维骏;基于SERVQUAL的农家乐旅游服务质量评价及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4 陈瑜妍;演唱会服务质量评价要素体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汪红娜;基于游客感知的导游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贾贺男;河北省太行山区四个旅游地综合效益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7 白如山;跨界区域品牌共享型旅游地整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佳;松潘县旅游业服务质量评价模式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吴剑豪;旅游地生命周期分析与调控[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雪娇;旅游地个性、场所依恋与游客忠诚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2305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30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