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具身认知理论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以跨学科为视角

发布时间:2018-10-16 15:05
【摘要】:随着旅游研究的日益深入,引入跨学科的新兴理论并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旅游研究中趋势性的热点问题。具身认知理论作为第二代认知科学的核心理论,强调人类思维对于身体及情境的嵌入性依赖与互动关系,具有自然与社会科学交叉学科的双重理论背景,为旅游跨学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文章基于对具身认知理论渊源及其内涵的认识,分析了具身认知理论对跨学科科学研究的意义,为应用具身认知理论开展旅游研究提出了思路。从科学研究应用意义来看,具身认知理论具有从跨学科视角解释旅游者行为、体验及其形成的理论优势,可以帮助旅游研究者打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壁垒,从而有效地构建科学的跨学科旅游研究范式。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ourism research, the introduc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emerging theory and rational appli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tourism research. As the core theory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cognitive science, the theory of body cognition emphasizes the embedded dependence and interaction of human thinking on the body and the situation, which has the dual theoretical background of the interdiscipline of nature and social science. It provides a new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for the cross-disciplinary study of tourism.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connotation of the body cognitiv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body cognitive theory to th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for applying the body cognition theory to the tourism research.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the theory of body cognition has the theoretical advantage of explaining tourists' behavior, experience and formation from a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which can help tourism researchers break down the research barriers between natural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 a scientific interdisciplinary tourism research paradigm.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旅游局2015年度万名旅游英才计划“中国文化背景下老年旅游者决策机理及产业对策研究”(WMYC20151099)
【分类号】:F5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旅游科学》编委介绍[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2 罗明东;;为旅游研究创建新的平台——《旅游研究》创刊始末[J];旅游研究;2009年02期

3 ;《旅游科学》改版启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4 陈道山;;旅游的本质再探讨[J];旅游论坛;2011年01期

5 马丽丽;;试论旅游概论课程教学设计思路[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09期

6 王少华;;郑州古都旅游形象调查与研究[J];河南农业;2012年02期

7 韦力;;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7期

8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9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J];旅游学刊;2000年06期

10 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嘉龙;;旅游休闲与休闲旅游辨析[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2 曹诗图;刘晗;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戴斌;唐晓云;杜晓姗;;2010年我国旅游研究评述——基于国内18种旅游专业及相关期刊的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杨立;;完善旅游购物店诚信服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窦蕾;李平;;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创新与科技应用专辑[C];2006年

6 杨龙;;尊重科学规律,避开旅游开发的“误区”——以贵州省为例[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7 石培华;;支撑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十大科研课题[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8 张凌云;崔秀娟;;2007~2009年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现状与展望——对我国四种旅游学术期刊的论文统计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9 ;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征集通知[A];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王敬武;;对旅游世界前提的追问与反思[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钱春弦;我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改革报;2007年

2 曹诗图 刘晗 阚如良;试论科学的旅游发展观[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N];云南日报;2004年

4 魏晓霞;全国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王小润;红色旅游框架初步建立[N];光明日报;2007年

6 朱东国;《湖南省红色旅游发展专项规划》通过评审[N];中国旅游报;2008年

7 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常务副组长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在全国红色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N];中国旅游报;2008年

8 记者 付丹 实习生 刘亦陈;全力推进我州旅游产业快速发展[N];团结报;2009年

9 国家旅游局局长 邵琪伟;努力推动红色旅游再上一个新台阶[N];经济日报;2009年

10 岳西县毛尖山乡王畈村 张红卫;发展旅游是一项系统工程[N];安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革军;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邵际树;养生功能主导型旅游度假区调适性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3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袁国宏;旅游系统管理及其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高元衡;沿海旅游目的地成长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永生;以旅游发展为动力的旧城改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文娟;基于区域整体利益的旅游目的地品牌营销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9 段兆雯;乡村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王九位;数字时代旅游目的地信息共享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炜;上海城隍庙旅游的国内外游客感知差异研究及其营销策略[D];复旦大学;2013年

2 宋友;西双版纳望天树生态保护型景区旅游产业生态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林芝;旅游市场监管体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芳;基于百度指数的中国大陆5A级景区旅游信息流网络空间格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蒋亚珍;区域旅游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6 吴娇;基于符号学的乡村旅游真实性感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李刚;苏雅仕(北京)旅游及会务咨询公司定制旅游服务创新策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8 王毅;我国旅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时空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万小翠;南平市延平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10 胡明;成都市温江区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274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274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