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株洲湘江河西风光带游憩机会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9 22:04
【摘要】:城市河流游憩是城市户外游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目前大多数城市河流在游憩规划与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由美国林业局确定的游憩机会谱理论(ROS)被证明是一种最有效的游憩资源规划管理工具,已广泛运用于美国的公共游憩地。在我国的游憩资源规划管理中,该理论的研究与实践还较少,还需要大量的本土化研究和实践。文章以株洲湘江河西风光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游憩环境、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确定影响游憩体验的环境因子,划分河流环境类型,在此基础上构建游憩机会谱,并将其应用到游憩地的规划与管理中。研究结论如下: (1)采用spss软件对环境因素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影响游憩体验的8个环境因子为设施供给、可接受的冲击程度、自然性、开发程度、解说服务、隔绝程度、安全管理、历史人文,其中自然环境因子1个,社会环境因子2个,管理环境因子5个,反映出游憩环境组成具有的自然、社会和管理的三维度特点。 (2)通过对环境因子状况的偏好程度以及游憩活动和游憩体验的需求进行描述性分析,游憩者在3种环境类型中对设施供给、自然性、开发程度、隔绝程度、安全管理这5个环境因子的偏好程度呈现线性分布;游憩者在城市河流环境中的游憩活动需求以娱乐类和锻炼类为主,在自然河流环境中以自然类为主;游憩者对接触自然、欣赏河流风景、能够独处一段时间这三种游憩体验的需求在3种环境类型中呈现线性增长分布,确定最初划定的城市型、城郊型和乡野型3种环境类型是合理的,并且在人类干扰明显的城市河流游憩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3)在3种环境类型的基础上,从环境、活动、体验这三个方面构建游憩机会谱,并将其应用到游憩规划与管理中:在游憩规划中,根据游憩机会谱中不同类型活动在3种环境类型中的分布状况,确定适宜的游憩发展项目,对游憩项目实行城市型、城郊型、乡野型三种环境类型的分区规划,实现游憩项目合理有序的空间配置;在游憩项目和游憩环境的管理中,根据活动属性对不同游憩项目的管理经营模式实行分类管理:公共活动由河流管理部门来管理,半公共活动由相关部门组织进行,私人活动由管理部门出租经营;对游憩环境管理实行3种环境类型的分区管理,以及不同环境因子的分类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
【图文】:

莱茵河,游船


流的停留时间,减低主河道洪峰量瞬】。莱茵河游憩一般采取游船的形式,由科布伦茨至吕德斯海姆德莱茵河,该段游览线路被联合国列为了世界文化遗产,是莱茵河最美的河段,沿线有许多城堡,如图2.1和图2.2。在莱茵河与吕德斯海姆小镇旁,大片的葡萄园随着季节的变幻而改变颜色,风光如画的村庄掩映在葡萄园中,如图2.3和图2.4。图2.1莱茵河游船图2.2莱茵河河岸城堡 Fig.2.lTheboatontheRhine Fig.2.2TheCastlealongtheRhine图2.3莱茵河河岸葡萄园和村庄图2.4莱茵河河岸葡萄园 Fig.2.3ThevineyardsandvillageFig·2· 4ThevineyardsalongtheRhine alongtheRhine②日本多摩川河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1988年,指定东京都的隅田川、名古屋市的崛川和北九州市的紫川三条河流,制定出全面治理改造计划。1991年开始推行重视创造变化水边环境的河道施工方法,即多自然型河道建设。仅在1991年,全日本就有60多处试验工程[53]。日本建设省推进的第九次治水五年计划中

村庄,莱茵河,自然型


图2.1莱茵河游船图2.2莱茵河河岸城堡 Fig.2.lTheboatontheRhine Fig.2.2TheCastlealongtheRhine图2.3莱茵河河岸葡萄园和村庄图2.4莱茵河河岸葡萄园 Fig.2.3ThevineyardsandvillageFig·2· 4ThevineyardsalongtheRhine alongtheRhine②日本多摩川河20世纪90年代,日本开展了“创造多自然型河川计划”。1988年,指定东京都的隅田川、名古屋市的崛川和北九州市的紫川三条河流,制定出全面治理改造计划。1991年开始推行重视创造变化水边环境的河道施工方法,即多自然型河道建设。仅在1991年,全日本就有60多处试验工程[53]。日本建设省推进的第九次治水五年计划中,对57条河流采用多自然型河流治理法,实践表明,该技术有效地促进了地下水的渗透和水分的良陛循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敬怡;;游憩体验空间测度——以户外野餐活动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7期

2 吴承照;马林志;詹立;;户外游憩体验质量评价研究——以上海城市公园自行车活动为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3 张安,丁登山,沈思保,马永立;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与活动频率分析[J];经济地理;1999年01期

4 吴必虎;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5 刘明丽;张玉钧;;游憩机会谱(ROS)在游憩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世界林业研究;2008年03期

6 阳婕;;长沙市知识分子宗教游憩意向研究[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7 李文苗;;城市森林公园游憩者行为特征及满意度研究[J];商业经济;2010年24期

8 唐文跃;;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感特征及其规划意义[J];资源科学;2011年07期

9 廖仁静;李倩;张捷;卢韶婧;祁秋寅;;都市历史街区真实性的游憩者感知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1期

10 韩宏;马明呈;赵昌宏;白露超;卓玛措;;北山国家森林公园游憩价值经济性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君翰;朱达仁;曾宗德;张秉宏;余宗龙;李英周;;以项目管理观点探讨休闲农业区游憩体验导向型景观改善项目之研究[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董晓莉;杨英;;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依恋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董晓莉;杨英;;南京夫子庙游憩者地方依恋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谋监;卜英平;;步道健行者场所依恋之研究:转换成本之观点[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徐德宽;饶扬名;;生态旅游中的容量问题[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6 甘萌雨;;城市游憩的公众参与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张中华;张沛;;西安大都市休闲空间发展模式及优化策略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郭风华;李仁杰;张军海;;石家庄市公共游憩空间Web服务系统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王远坤;;乡村旅游与乡村生态[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郭耕;洪士寓;;科普讲解及科普场所牌识系统浅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全明 通讯员 任建忠 薛婷;田间炕头话增收[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成都来也旅游策划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刘婷婷 北京来也旅游规划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杨振之;TBD功能空间的发展趋势[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文化旅游与创意地产中心 王小莉 衣玮 林峰;大遗址开发的商业模式探索[N];中国旅游报;2010年

4 北京巅峰智业集团 北京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许豫宏 李玲;国内旅游地产全程化咨询的巅峰技术(八)[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谢寿和 记者 宋迪 刘玉辉;水城河的生态梦想[N];六盘水日报;2010年

6 报道组 吴乐丹 虞献兵 记者 陈蜜;联合国人居“样板”开始打造[N];温州日报;2010年

7 张志勇;隆中发展[N];湖北日报;2011年

8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设计中心 衣玮 王小莉 林峰;大遗址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化”[N];中国旅游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张勇;风起梵净山[N];铜仁日报;2010年

10 赫晶 胡天祥 王斌;西双版纳州投资5.9亿再建一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景区[N];云南经济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张立生;中国城市RBD发展的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李效文;北京低山主要风景游憩林抚育技术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4 冯维波;城市游憩空间分析与整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5 张立明;环城市游憩开发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莹;城郊遗产型景区游憩者地方感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2 宋秀全;株洲湘江河西风光带游憩机会谱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3 温静;北京森林游憩区对游憩者身心健康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胡青芳;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游憩者感知形象与忠诚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明丽;河流游憩机会谱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井琛;基于体能消耗规律的游憩道路设计和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7 尹玛琳;长沙市城市公园游憩者动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8 殷滋言;环巢湖地区滨水游憩带规划与开发探讨[D];苏州科技学院;2011年

9 王向荣;福州国家森林公园游憩服务功能优化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建琼;游憩规划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2721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21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c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