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夹金山(小金片区)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设计开发

发布时间:2020-07-22 07:34
【摘要】:森林旅游以其独有的森林生态资源优势,满足了人们回归大自然、走近大森林的愿望,已成为一种新的、世界性的时尚旅游。因此旅游产品开发的合理与否成为森林旅游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我国森林旅游业也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蓬勃兴起,但是我国部分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带有盲目性,而且出现森林旅游产品品种单一,产品开发雷同、市场宣传力度薄弱等问题;在发展同时也造成了许多森林资源的破坏与浪费。为了适应新形式下的旅游发展要求,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改变传统的单一模式,旅游产品急需升级转型。本文首先对森林旅游的概念进行归纳分析,进而对森林旅游产品相关概念进行研究。在对旅游产品概念、分类、发展趋势、开发原则、理论指导进行分析以及相关实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四川夹金山(小金片区)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特点,通过实地调研,借助SWOT分析法对森林公园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的分析。得出森林公园具有自然条件好、区位优越、民俗文化明显、特色旅游商品丰富等优势;暴露出基础设施薄弱、文化内涵挖掘不足、产品单一、管理人才缺乏等劣势;面对政府政策支持、旅游消费转变、旅游市场扩展、交通设施改善等机遇;迎接具有环境压力、旅游产品多元化、周边旅游业竞争等挑战;接着用SWOT-AHP分析法,计算S、W、O、T各个因子层指标权重,从权重计算排序中可得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S)中森林旅游自然资源影响比较大,权值约为0.506;劣势(W)中,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的影响较大,权值约为0.407;机遇中(O)政府政策支持影响大,其权值为0.439;挑战中(T)周边旅游竞争压力最大,权值为0.475。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制约每一部分的关键因素,进而确定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最优发展策略,其对应的发展措施为:(1)立足资源优势,深挖特色资源,提升产品品牌;(2)体现民俗特色,打造精品节庆旅游产品;(3)坚持生态优先原则,精心设计森林旅游产品;(4)优化旅游线路,与外部旅游环线融合。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592.7;F326.27
【图文】:

构造形态,夹金山,小金片,森林公园


20图 3-1 夹金山(小金片区)森林公园位置图Fig. 3-1 Jia Jin Mountain(Xiao Jin Area)forest park position map3.1.2 地质地貌四川夹金山(小金片区)森林公园属四川盆地西北部山区,森林公园内山系于邛崃山脉支脉[78],平均海拔4114m。森林公园在大地构造上属松潘-甘孜褶皱隶属巴颜喀拉地槽褶皱带的马尔地向斜南缘,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具有多期、多古老、纵深的特点。区内构造形态以褶皱为主,是由一系列彼此协调紧密排列,形朝南的线状褶皱组成近东西或西北展布的构造带,断裂构造少,规模小。森林园地处川西高原区,即地槽区,位于邛崃高山地貌区的西部,四周多为海拔500以上的极高山和海拔3500-5000m的高山,地势以高山峡谷为主,呈南北走向,河

线路图,线路图,技术,森林公园


断矩阵、威胁组判断矩阵、SWOT 组内判断矩阵进行一致阵计算所得指标权重的有效性;然后,计算各层次指标相,即夹金山(小金片区)森林公园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因素术路线查阅文献了解研究背景,明确研究意义。通过实地调查,森林公园现状进行分析,掌握森林公园森林风景资源和森文献和问卷调查对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进行 SWOT 和 分析结果,提出森林公园森林旅游产品设计开发对策。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夹金山(小金片区)森林公园现状分析

夹金山,小金片,外部挑战,旅游产品开发


森林公园的开发建设与游客的大量涌入将不可避免地对水、大气等自然环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4.3 旅游商品需求多元化旅游发展的多元化提出了开发新要求,旅游者在经历了传统型、扫荡型和掠型的旅游后,追求参与有体验性、实践性和教育性意义的旅游,对旅游品和目地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面对多样化的需求,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面临新的任。 森林公园旅游产品开发的 SWOT-AHP 分析.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四川夹金山(小金片区)国家森林公园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分,我们找到其影响或制约的各种因素,将各种因素集合进而构建出森林公园产开发评价体系,体系见图 6-1。自然资源丰富(S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快林;;乐山市森林旅游产业的偏离—份额分析研究[J];特立学刊;2013年03期

2 李永安;;乡村森林旅游项目规划中哲学元素运用的个案分析——以宜春市月都花溪谷项目为例[J];林业经济问题;2019年01期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在广州举办[J];国土绿化;2018年12期

4 东丽;;2018中国森林旅游节在广州开幕[J];绿色中国;2019年01期

5 周献逸;;桂粤赣湘闽携手发展森林旅游[J];广西林业;2019年01期

6 张顺军;;“2018年中国森林旅游十件大事”发布[J];绿色中国;2019年03期

7 李燕;尹思琴;;浅谈重庆森林旅游的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09期

8 李益民;;广东省森林旅游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9年03期

9 关大伟;孙莹;;黑龙江省森林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的探讨和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19年03期

10 黄彦敏;;基于发展森林旅游新业态的思考[J];戏剧之家;2019年2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修新田;陈秋华;兰思仁;;森林旅游者认知行为实证研究:以福建省森林旅游景区为例[A];第十八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永州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7年

2 ;云南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A];第七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专题二:绿色经济产业发展[C];2017年

3 郑德胜;;黑龙江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A];第七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发展森林旅游 为合肥锦上添花[A];《旅游·生活》2014年第四期[C];2014年

5 章尚正;;森林旅游发展前瞻[A];《旅游·生活》2014年第四期[C];2014年

6 余建辉;张健华;;基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森林旅游产业发展研究[A];生态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中国生态经济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燕;;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趋向[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8 鲍晟;;森林旅游及首都发展森林旅游展望[A];全国第13届、山东省第5届旅游地学与旅游地理第2届年会暨海洋景观、烟台和威海海滨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9 余美珠;;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10 刘健;郭立;;借“森林重庆”之力,促森林旅游发展——重庆森林旅游的低碳与效益之路[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通讯员 铁铮 记者 张晴丹;森林旅游让“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N];中国科学报;2018年

2 记者 关子辰;森林旅游产品预订升温[N];北京商报;2019年

3 本报记者 邢丽涛;森林旅游之变:突围与融合[N];中国旅游报;2019年

4 记者 李雄鹰 董宝森 孙少龙;森林旅游:绿荫下蕴藏巨大市场[N];经济参考报;2018年

5 见习记者 李鹏程;广东森林旅游如何“更上一层楼”[N];南方日报;2018年

6 记者 张玫;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和康养接待游客超16亿人次[N];中国旅游报;2019年

7 记者 焦思颖;二0一八年中国森林旅游十件大事公布[N];中国自然资源报;2019年

8 彭紫荷 高慧;湖南森林旅游项目多市场大收益好[N];中国旅游报;2019年

9 记者 杨碧玉;去年我省森林旅游收入达937.2亿元[N];江西日报;2019年

10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黄俊毅;森林深度游还缺啥[N];经济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修新田;参与式森林旅游发展中的社区增权机制和路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2 李若凝;我国森林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与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徐立新;森林旅游产品品牌管理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韩哲英;黑龙江省森林旅游产业系统分析与整合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文红;欠发达地区森林旅游开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6 胡明形;西部林业产业发展的资源、市场与产业结构潜力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韩锋;林下经济发展及对林农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8 程南洋;基于资源约束的森林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9 王立国;碳补偿视角的森林旅游利益相关者决策行为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10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昕;森林旅游四字结构英译[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9年

2 李典t

本文编号:2765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65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2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