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数字旅游视域下徽州木雕工艺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9 16:1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已经不能忽略现代化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媒体平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数字媒体平台为载体的旅游形式逐渐成为了旅游的主流形式。现在乡村旅游发展火热,很多人想远离城市喧嚣去享受乡村生活的宁静,但是单纯的乡村景色欣赏、吃农民家里的饭菜、住农民的房屋,这些旅游活动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中游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对旅游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仅限于浏览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当地的旅游经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并没有带来很大的发展提升。结合研究背景与现状,徽州木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需要深层次的挖掘社会需求,寻求一条创新发展路径。此次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对徽州木雕文化、乡村旅游、数字化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发展趋势、分析它们之间存在的联系、分析发展优势。以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将徽州木雕文化与乡村旅游在数字化应用下进行结合互动发展研究,制定发展策略。设计实践以数字化旅游服务APP为落脚点。以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理论、旅游体验设计理论、非遗文化传播理论等作为理论指导,整合出文化体验设计感知模型。根据模型设计出乡村旅游类调查问卷和APP用户测试问卷,在线上和线下进行用户测试,根据用户研究数据分析设计并修改旅游APP。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592.7;F327;J314.2
【图文】:

研究思路,来源,图片,作者


銨致糜问佑蛳禄罩菽镜窆ひ沼胂绱迓糜蔚幕ザ犰⒄寡芯?6图1.1 研究思路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首先,结合数字旅游发展的背景,对徽州传统木雕工艺与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展开调查、分析,为论文研究提供依据。其次,分析研究以下几个问题:数字化技术与传统木雕工艺传承的结合点、跨文化结合发展的突破、数字化时代设计需求、非物质性与体验性等关键问题,探究徽州传统手工艺文化数字创意开发方法,以提高乡村文旅的体验性;探究数字化时代徽州传统木雕工艺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的可持续性路径,以促进徽州传统木雕工艺的传承保护和促进乡村文旅的发展。最后,运用服务设计、信息架构设计等理论开展设计实践,并对结果进行评测。探究研究价值。研究内容第一部分:徽州传统木雕工艺与乡村旅游的调查分析通过文献阅读和实地调研

作者,图片,论文,来源


论文框架(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数字化应用,图片,来源,作者


数字化应用层次(图片来源:作者自绘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它具备自身的特色代在延续文化发展的同时,都有不同的表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现提供更好地技术保护技术数字化保护技术方法即是以保存保护与传转化非遗的数字化保护技术,如采用高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锦业;王丹;耿丹;;对风景名胜区数字旅游服务的几点认识[J];中国建设信息;2009年02期

2 徐小杰;梁国富;;基于听网技术的京郊数字旅游系统建设的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移动听网助力京郊数字游[J];每周电脑报;2007年25期

4 袁琦;;数字旅游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1期

5 胡磊,董莉莉;论我国数字旅游之发展[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数字旅游服务示范工程[J];建设科技;2012年Z1期

7 陈依灵;;打造景点微视频平台 促进数字旅游城市建设——以湖南省郴州市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年04期

8 谭文玲;谢巍;;AR技术在数字旅游中的应用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年01期

9 ;浙江桐庐:打造“城市大脑”,数字旅游更畅快[J];文化月刊;2019年11期

10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西安数字旅游产业联盟成立[J];信息系统工程;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胡丽琴;;数字旅游体系框架研究[A];第二届城市科学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官兆宁;官辉力;赵文吉;;数字旅游建设体系结构研究[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郑进军;贺秀斌;;基于组件GIS的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巫伟 蔡华锋;共建“数字旅游”强省[N];南方日报;2009年

2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巅峰智业机构 刘锋 束航;数字旅游体系建设初探(下)[N];中国旅游报;2009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巅峰智业机构 刘锋 束航;数字旅游体系建设初探(上)[N];中国旅游报;2009年

4 王瑞红;5G或将带来新一轮数字旅游高峰[N];中国审计报;2019年

5 记者 王达宇;集安数字旅游云平台正式上线[N];通化日报;2018年

6 记者 綦悠悠;加快3G应用 打造“数字旅游”品牌[N];人民邮电;2010年

7 周丽燕;北京推出“自游时代数字旅游推广系统”[N];人民政协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陈鹏邋杨跃萍;“数字旅游”,是近还是远?[N];经济参考报;2007年

9 记者 张平阳邋实习生 王琨;我市投资千万实施三大数字旅游项目[N];西安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杨洪梅;2011数字旅游[N];内蒙古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曦榕;基于G/S模式的数字旅游工程及其评估技术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慧珍;数字旅游视域下徽州木雕工艺与乡村旅游的互动发展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2 帖经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数字旅游研究与应用[D];山西大学;2011年

3 董志华;基于B/S模式的数字旅游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河南大学;2006年

4 刘向军;泰安目的地数字旅游服务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2年

5 陈庆勇;云南数字旅游产品开发与发展对策[D];云南大学;2011年

6 邓敏旋;基于Google Earth数字景区平台的设计与开发[D];东华理工大学;2016年

7 欧阳芬;武夷山数字旅游发展及其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8 郭文杰;环塔里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旅游价值评估[D];塔里木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873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7873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