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基于众源数据的宿州市旅游业供给现状与优化治理

发布时间:2020-10-23 21:34
   高质量的区域旅游供给是产业结构优化和民生福祉提升的重要体现。根据2009—2018年安徽省及宿州市有关统计资料和近3年网络数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分析宿州市旅游供给现状,结果表明:旅游产业规模较小,发展速度较快,产业地位不高,高等级景区偏少,产品体系有待完善,游客消费水平和情感满意度不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最后提出了加强资源保护与开发,培育地域特色与优势;加强整体规划与布局,推动产品体系升级与扩容;加强适游环境建设与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与水平的优化建议,为宿州市及同类地区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部分图文】:

趋势图,增长率,宿州,趋势


宿州市2009—2018年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见图1。从图1(a)(b)得知,近10年来宿州市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次总体趋势上呈持续上升态势,总量分别增加了9.0倍和5.7倍,且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6%和21.3%。从发展过程看,可分为两个阶段:2009—2013年属于波动期,年增长率波动起伏较大,尤其是2011年在京沪高铁开通、中国第一个旅游日、中华文化游主题年等的带动下,其增长率异常走高;2014—2018年属于稳定期,增长率在平均位呈小幅波动。为准确表达宿州市旅游业绩水平,再将其与安徽省旅游业绩进行对比分析,如图1(c)(d)所示,2009—2018年宿州市与安徽省在旅游收入增长率、人次增长率上几乎同步同值增长和共振起伏波动,从发展过程看,2009—2013年属于波动期,宿州市的旅游增长率小偏于低值侧,呈同步较大起伏波动,说明其发展速度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2018年属于稳定期,宿州市旅游增长率小偏于高值侧,呈同步较小起伏波动,说明其发展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3.2 宿州市旅游业地位及演变趋势分析

趋势图,趋势,旅游业,宿州


由于旅游业是一个关联性、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从旅游业绩的区域产业地位看,宿州市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度(占比)如图2(a),2009—2018年宿州市旅游业绩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高,从2009年的4.1%上升到2018年11.2%,旅游业收入增速均高于同期GDP的增速,旅游业是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和拉动力量。但安徽省旅游综合贡献度平均水平从2009年9.0%上升到2018年24.1%,宿州市旅游产业贡献率绝对值及增速与安徽省平均水平相比差距很大;从旅游业绩的同类产业地位看,从如图2(b)可知,2009—2018年宿州市旅游收入和人次在安徽省所占比重不高且变化较低,分别在2.2%~2.5%和3.4%~3.8%之间小幅波动,说明在全省旅游业整体板块中宿州市旅游所占比重不高,发展超越幅度不大。2.3.3 宿州市国内游客个人消费结构及演变趋势

趋势图,游客,趋势,宿州


消费结构是区域旅游供给结构在需求侧的体现。2009—2018年宿州市国内游客人次占旅游总人次99.8%以上,是旅游消费市场主体,因此,从国内游客个人消费结构状况来分析其旅游供给结构特征。一般将“住宿、餐饮、游览、交通”消费作为旅游的基本消费,“娱乐、购物”作为旅游的非基本消费,娱乐、购物消费在旅游消费中所占的比例越高,旅游旅游发展越高级化,旅游业经济结构也相对成熟。从图3显示的发展过程看,2009—2013年安徽省和宿州市国内游客个人消费结构都属于波动期,游客消费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各构成部分波动起伏都较大,且呈现此消彼长态势,但总体消费水平差异不大;在2014—2018年安徽省和宿州市国内游客个人消费结构属于平稳期,游客在交通、住宿、餐饮、购物等构成部分波动起伏较小,且呈现彼此平行态势,总体消费水平宿州市低于安徽省平均值。交通、住宿、餐饮等基本消费要素差异不大,代表高级消费水平的购物消费安徽省高于200元水平,并呈上升趋势,宿州市低于150元水平,且上升趋势不明显,说明宿州市总体消费高级化水平明显低于安徽省平均水平。3 对宿州市旅游业供给水平的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李小芳;刘亚君;;宿州乡村旅游景区营销现状调查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8期

2 黄侠;韩传龙;;宿州旅游产品及商品开发应用分析[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3 蔡雪洁;鲁林红;;基于游客满意度的乡村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4年06期

4 蔡雪洁;章吴丹;;宿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5 蔡雪洁;王丹;;宿州市乡村旅游产品转型升级的新思路[J];宿州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6 黄侠;韩传龙;;宿州市国内旅游业成长与旅游产品结构变化分析[J];宿州学院学报;2014年07期

7 杨燚;姜含春;;基于旅游资源非优区理论的宿州旅游开发策略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13年10期

8 赵仁玉;李洪波;;丽江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方法[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东国;周媛;;国家历史文化名镇低碳旅游开发效益提升策略研究——以里耶镇为例[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年06期

2 李爽;周璇玲;丁瑜;伍艳慈;;大陆居民赴台旅游体验感知研究——基于98篇蚂蜂窝游记的文本分析[J];旅游论坛;2015年06期

3 赵忠君;杨继荣;张伟伟;;生命周期理论视角下旅游社区参与方式的比较分析——基于CNKI的文献比较[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4 赵鹏宇;冯文勇;张慧;王选娃;;世界文化景观遗产型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以五台山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5 雍天荣;陈元元;;扎根理论在我国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评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年16期

6 李小芳;刘亚君;;宿州乡村旅游景区营销现状调查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8期

7 赵鹏宇;黄博;;基于游客网络文本的五台山需求信息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2期

8 周连斌;罗琳;;民族村寨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5年03期

9 王峥;;基于网络游记的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10 李芷若;;基于内容分析法的嵩山少林景区旅游形象研究 以网络文本为例[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雪洁;章吴丹;;宿州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2 徐燕;;旅游城市的城市品牌形象设计与传播[J];湖湘论坛;2014年03期

3 彭琬琰;;旧县村乡村旅游纪念品的可持续开发[J];长沙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4 金梅;;基于非优区理论的青海省龙羊峡旅游区温泉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7期

5 张树民;钟林生;王灵恩;;基于旅游系统理论的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讨[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6 任百成;;宿州市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24期

7 余利娥;;宿州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年06期

8 郑杨;周志斌;朱莎;;近5年中国国内乡村旅游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陈志永;吴亚平;李天翼;;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阶段性演化与产权困境分析——以贵州天龙屯堡为例[J];热带地理;2012年02期

10 杨载田;刘沛林;刘春腊;刘天曌;;安徽宁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创新探索[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爽;甘巧林;尹丹丹;冯树涛;;广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现状与路径优化研究[J];热带地理;2010年04期

2 杨培涛;苏慧;吴强;;农家乐旅游经营者供给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基于长沙农户经营现状的调查[J];林业经济;2015年11期

3 马莉;;重庆市合川区旅游人力资源供给现状与对策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8期

4 童建红;;我国青少年户外运动服务供给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年01期

5 叶茔;;葫芦岛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现状分析[J];现代交际;2019年04期

6 周刚;章天园;高晓妍;汤佳蓓;;重庆避暑型旅游养老产业基础调查研究[J];经济师;2017年07期

7 夏丽丽;沈姗姗;胡文海;;九华山风景区旅游人才供给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8 严壮锋;黄海珠;;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11期

9 叶菁;;福州市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有效供给研究[J];价值工程;2013年24期

10 陈刚;;多民族地区旅游发展对当地族群关系的影响——以川滇泸沽湖地区为例[J];旅游学刊;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袁静宜;西南地区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2 李绪茂;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规模—效率演进分析[D];湘潭大学;2018年

3 郭向阳;云南边境地区旅游发展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53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53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