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A分析法的民族村寨节庆旅游开发策略研究——以甘囊香芦笙节为例
【部分图文】:
节庆旅游产品特色性、节庆旅游产品文化性、节庆活动组织安排、形象定位合理性、目的地自然环境5个指标位于优势区,这些因素既相对重要,表现性也相对较好,是民族村寨节庆旅游开发的优势条件。第一,节庆旅游产品特色性与文化性分析。民族村寨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等原因,受外来文化影响相对较少,民族传统文化保存较好,因而节庆旅游更具特色性、文化性。如甘囊香芦笙节传承400余年,至今仍保持传统的“起堂开节”仪式,场面壮观、气氛浓烈。次日,吹芦笙、跳芦笙、苗族飞歌、斗牛、斗鸟、苗族盛装展演等传统民族文化活动悉数登场,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贾一诺;;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节庆旅游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9年18期
2 王冬萍;孙欢娜;;基于供需视角的中国节庆旅游的问题与对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3 李治兵;杨杰;肖怡然;;节庆旅游与民族传统节日变迁——以羌历年为例[J];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8年02期
4 匡翼云;;场域视角下传统节庆旅游的可持续性探讨——以四川凉山彝族火把节为例[J];农村经济;2018年04期
5 陆吉星;;广西灌阳“二月八”节庆旅游开发对策[J];广西地方志;2008年04期
6 赵群;;中国特色民族节庆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以贵州西江苗寨“牯藏节”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20年01期
7 李智丽;;论广西“壮族三月三”文化认同与民族节庆旅游开发[J];歌海;2019年02期
8 谢红梅;;连城县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及开发条件探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7年02期
9 李福全;杨主泉;;旅游业对传统茶文化的继承与弘扬[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10 秦丹;;旅游人类学视域下内蒙古民族节庆旅游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1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晨笛;传统节庆旅游文化内核与创新发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王敬;节庆旅游开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研究[D];广西大学;2019年
3 常慧;蒙自米线石榴节旅游开发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9年
4 余琴;乡村节庆旅游项目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5 范秀罗;中国传统节庆旅游利用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6 杨凤;蒙古族节庆民俗与草原节庆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6年
7 徐曼玉;传统节庆原真性与旅游感知价值研究[D];湖北大学;2017年
8 左平;民俗节庆的游客参与约束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李冬芹;传统民俗节庆的旅游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10 刘伊蒙;内蒙古自治区节庆旅游发展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555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2855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