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文—旅”协同评价模型与应用——以苏州金庭镇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6 10:02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是乡村"文—旅"协同的链接点。基于文化记忆理论从文化信息层、物质载体层与社会行为层解析其内涵和协同框架,构建"文—旅"空间协调度、文化记忆连续性和旅游市场认同度的协同评价模型,以苏州金庭镇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时间格局上,旅游景点与生活生产类空间关联性不断提升,与功能象征类空间依赖减弱,与社会表征类和精神意识类空间关系有所降低但维持高度耦合水平。(2)空间格局上,与生活生产类空间呈极核带状格局,与其余三类空间呈现一核多极格局。(3)旅游景点与生活生产类空间协同关系从"文—旅"空间协调度、文化记忆连续性转向旅游市场认同度为主导,其余空间以"文—旅"空间协调度为主导。(4)影响协同关系的机制包括记忆延续与文化交融、空间优化与旅游融合和社会支持与政策保障等。研究结论可为乡村旅游地的文化振兴和文旅融合提供理论指导和应用模式。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2020,35(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理论框架构建
1.1.1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内涵
1.1.2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文—旅”协同框架
1.1.3“文—旅”协同评价模型构建
1.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3.1 相关系数评价
1.3.2 耦合协调度评价
1.3.3 文化记忆连续性评价
1.3.4 旅游市场认同度评价
1.3.5 空间格局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与旅游景点的时间格局
2.2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分维度空间格局
2.3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文—旅”协同关系及影响机制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维度及影响效应——以苏州金庭镇为例[J]. 吕龙,吴悠,黄睿,黄震方. 人文地理. 2019(05)
[2]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J]. 孙剑锋,李世泰,纪晓萌,秦伟山,王富喜. 经济地理. 2019(08)
[3]广州河涌的自然社会构建与城市记忆[J]. 王敏,赵美婷,朱竑. 地理学报. 2019(02)
[4]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J].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地理研究. 2018(06)
[5]文化记忆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进展及框架构建[J].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人文地理. 2018(02)
[6]南海《更路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记忆的失忆与重构[J]. 刘玄宇,张争胜,牛姝雅. 地理学报. 2017(12)
[7]书写、场域与认同:我国近二十年文化记忆研究综述[J]. 刘慧梅,姚源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8]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J]. 张浩,冯淑怡,曲福田.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6)
[9]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J]. 姜磊,柏玲,吴玉鸣.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5)
[10]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 翁钢民,李凌雁. 经济地理. 2016(01)
硕士论文
[1]基于地理想象的广州市骑楼文化记忆研究[D]. 杨美洁.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61222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2020,35(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理论框架构建
1.1.1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内涵
1.1.2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文—旅”协同框架
1.1.3“文—旅”协同评价模型构建
1.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3 研究方法
1.3.1 相关系数评价
1.3.2 耦合协调度评价
1.3.3 文化记忆连续性评价
1.3.4 旅游市场认同度评价
1.3.5 空间格局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与旅游景点的时间格局
2.2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分维度空间格局
2.3 乡村文化记忆资源的“文—旅”协同关系及影响机制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3.2 讨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主客”对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感知维度及影响效应——以苏州金庭镇为例[J]. 吕龙,吴悠,黄睿,黄震方. 人文地理. 2019(05)
[2]山东省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评价与优化[J]. 孙剑锋,李世泰,纪晓萌,秦伟山,王富喜. 经济地理. 2019(08)
[3]广州河涌的自然社会构建与城市记忆[J]. 王敏,赵美婷,朱竑. 地理学报. 2019(02)
[4]乡村文化记忆空间的类型、格局及影响因素——以苏州金庭镇为例[J].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地理研究. 2018(06)
[5]文化记忆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进展及框架构建[J].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人文地理. 2018(02)
[6]南海《更路簿》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体记忆的失忆与重构[J]. 刘玄宇,张争胜,牛姝雅. 地理学报. 2017(12)
[7]书写、场域与认同:我国近二十年文化记忆研究综述[J]. 刘慧梅,姚源源.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4)
[8]耕地保护、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与城镇化耦合协调性研究[J]. 张浩,冯淑怡,曲福田.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6)
[9]中国省域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分析——兼论三系统耦合公式及其扩展形式[J]. 姜磊,柏玲,吴玉鸣. 自然资源学报. 2017(05)
[10]中国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空间相关分析[J]. 翁钢民,李凌雁. 经济地理. 2016(01)
硕士论文
[1]基于地理想象的广州市骑楼文化记忆研究[D]. 杨美洁.华南理工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61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161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