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感知角度的乡村旅游吸引力研究综述
发布时间:2021-05-12 16:05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乡村地区被无序开发,造成乡村景观同质化、乡村旅游格局混乱、旅游吸引力被削弱等一系列问题的衍生。现首先回顾国内外乡村景观旅游吸引力的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乡村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研究方法的特点与不足。从游者体验与乡村旅游动机;旅游吸引力;景观文化感知理论;叙事性策略对景观信息的传达作用等四个方面对乡村旅游地吸引力提升研究进行综述。
【文章来源】:北方经贸. 2020,(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历程
(一)起源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成熟阶段
三、乡村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研究方法分析
四、乡村旅游地吸引力提升研究
(一)游者体验与乡村旅游动机
(二)旅游吸引力
(三)景观文化感知理论
(四)叙事性策略对景观信息的传达作用
五、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多层次评价——以辽宁赫图阿拉村为例[J]. 单福彬,周静,李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12)
[2]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乡村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J]. 方法林,张骏. 湖北农业科学. 2012(22)
[3]乡村旅游吸引物体系的构建研究[J]. 刘沙.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9)
[4]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J].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于涛,肖国珍. 地理学报. 2011(04)
[5]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J]. 王云才,史欣.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旅游发展与乡村变迁:“起点—动力”假说[J]. 张骁鸣,保继刚. 旅游学刊. 2009(06)
[7]论乡土景观——《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与乡土景观概念[J]. 黄昕珮. 中国园林. 2008(07)
[8]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城市可进入性因子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何燕,杨新军. 人文地理. 2007(04)
[9]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 冯淑华,沙润. 地理研究. 2007(03)
[10]韦伯-费希纳定律评价模型在景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巩如英,王飞,刘雅莉,曾现来.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3183710
【文章来源】:北方经贸. 2020,(06)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研究历程
(一)起源阶段
(二)发展阶段
(三)成熟阶段
三、乡村景观吸引力评价体系研究方法分析
四、乡村旅游地吸引力提升研究
(一)游者体验与乡村旅游动机
(二)旅游吸引力
(三)景观文化感知理论
(四)叙事性策略对景观信息的传达作用
五、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文化旅游吸引力的多层次评价——以辽宁赫图阿拉村为例[J]. 单福彬,周静,李馨.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12)
[2]基于人居环境视角的乡村旅游吸引力体系研究[J]. 方法林,张骏. 湖北农业科学. 2012(22)
[3]乡村旅游吸引物体系的构建研究[J]. 刘沙. 中国农学通报. 2012(09)
[4]中国农村聚居演变的驱动机制及态势分析[J]. 周国华,贺艳华,唐承丽,于涛,肖国珍. 地理学报. 2011(04)
[5]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空间特征及形成机理[J]. 王云才,史欣.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6]旅游发展与乡村变迁:“起点—动力”假说[J]. 张骁鸣,保继刚. 旅游学刊. 2009(06)
[7]论乡土景观——《Discovering Vernacular Landscape》与乡土景观概念[J]. 黄昕珮. 中国园林. 2008(07)
[8]基于游客感知的旅游城市可进入性因子评价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何燕,杨新军. 人文地理. 2007(04)
[9]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 冯淑华,沙润. 地理研究. 2007(03)
[10]韦伯-费希纳定律评价模型在景观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J]. 巩如英,王飞,刘雅莉,曾现来.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06(01)
本文编号:31837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183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