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嫁接
发布时间:2021-06-09 10:52
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整个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传统与现代矛盾激烈,东西方文化碰撞炙热,如何实现传统的现代嬗变,是当今的主要话题之一。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是中国传统工艺的优秀组成部分,它博大精深,技艺精湛,凝聚着非凡的集体智慧和惊人的创造力,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位。本文从宏观上阐述了传统手工技艺的审美在现代陶艺价值中的体现,着重从拉坯修坯技艺,陶瓷绘画技艺,捏雕技艺,泥片成型技艺,泥条成型技艺五个方面,结合优秀陶艺家的作品来论述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嫁接,以期对从事现代陶艺创作的工作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并对景德镇传统手工技艺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启示。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花分水正浓、二浓、正淡、影淡讲,这是对水墨画中“墨在单一色中寻求浓淡、阴的艺术效果
图 8图 6 条刀明显的刀口,在旋转的,将条刀的刀锋呈 90 度弯曲,弯曲处或直同样的线性肌理(图 8)。此外,修坯刀在高纹,更是工具美感的极致展现。刀具在坯体图 7
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13陶艺家不会轻易助拉坯机旋转的特点,有意保留手指在坯体疏密、扭曲、错位等变化形式,增强作品的,体现了个性,表达了观念。笔者将从景德处理和薄胎瓷的修制,来阐述传统拉坯修坯瓷器大致分为圆器和琢器两类。造型为正统,讲究一气呵成,器壁较薄。在着主流地位。不论是圆器青花,还是圆器斗艺术的光辉典范,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满的审美情趣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手工圆极的“现代”感和创造意味的。今社会被逐渐削弱甚至站不住脚了。传统手代审美的多元化发展。发展, 迎合现代人的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之韵 火之美 人之情——陶瓷艺术家宁钢及其作品[J]. 李砚祖. 文艺争鸣. 2010(08)
[2]陶艺的本体语言[J]. 金文伟,杨青. 艺术百家. 2009(S2)
[3]传统制瓷工艺[J]. 白明. 中国陶艺家. 2009(03)
[4]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J]. 方李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6)
[5]现代陶艺的欣赏与接受[J]. 邬德慧. 艺术百家. 2008(06)
[6]论技术与陶艺的形式[J]. 金文伟. 艺术百家. 2007(S1)
[7]论手工生活陶瓷的工艺魅力[J]. 吕金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4)
[8]传统陶瓷工艺[J]. 杨永善. 中国文化遗产. 2004(03)
[9]传统手工的现代价值[J]. 方李莉. 中华手工. 2004(01)
[10]技术审美价值的认识论分析[J]. 倪钢,陈凡.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5)
本文编号:3220449
【文章来源】:景德镇陶瓷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3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青花分水正浓、二浓、正淡、影淡讲,这是对水墨画中“墨在单一色中寻求浓淡、阴的艺术效果
图 8图 6 条刀明显的刀口,在旋转的,将条刀的刀锋呈 90 度弯曲,弯曲处或直同样的线性肌理(图 8)。此外,修坯刀在高纹,更是工具美感的极致展现。刀具在坯体图 7
具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13陶艺家不会轻易助拉坯机旋转的特点,有意保留手指在坯体疏密、扭曲、错位等变化形式,增强作品的,体现了个性,表达了观念。笔者将从景德处理和薄胎瓷的修制,来阐述传统拉坯修坯瓷器大致分为圆器和琢器两类。造型为正统,讲究一气呵成,器壁较薄。在着主流地位。不论是圆器青花,还是圆器斗艺术的光辉典范,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满的审美情趣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手工圆极的“现代”感和创造意味的。今社会被逐渐削弱甚至站不住脚了。传统手代审美的多元化发展。发展, 迎合现代人的审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文之韵 火之美 人之情——陶瓷艺术家宁钢及其作品[J]. 李砚祖. 文艺争鸣. 2010(08)
[2]陶艺的本体语言[J]. 金文伟,杨青. 艺术百家. 2009(S2)
[3]传统制瓷工艺[J]. 白明. 中国陶艺家. 2009(03)
[4]本土性的现代化如何实践——以景德镇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传承的研究为例[J]. 方李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8(06)
[5]现代陶艺的欣赏与接受[J]. 邬德慧. 艺术百家. 2008(06)
[6]论技术与陶艺的形式[J]. 金文伟. 艺术百家. 2007(S1)
[7]论手工生活陶瓷的工艺魅力[J]. 吕金泉.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 2007(04)
[8]传统陶瓷工艺[J]. 杨永善. 中国文化遗产. 2004(03)
[9]传统手工的现代价值[J]. 方李莉. 中华手工. 2004(01)
[10]技术审美价值的认识论分析[J]. 倪钢,陈凡.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3(05)
本文编号:32204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2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