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荧幕旅游:基于媒介仪式的本体论视角

发布时间:2021-06-09 14:10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视旅游的研究逐步深化,其内涵和外延呈现扩大化趋势。该研究提出荧幕旅游这一新框架,并引入"媒介仪式"(media rituals)的传播学概念,在梳理媒体与旅游互动的3种基本形式后,明确媒介仪式参与荧幕旅游的主要机理,进行了3个方面的探索:第一,根据媒介仪式介入的有无,提出荧幕旅游的二元化模型,在此基础上深化为决策过程和景观过程的概念连续体;第二,依据媒介仪式介入水平和社会化程度建构了荧幕旅游二重连续体,基于本体论的视角据此探究了荧幕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特殊性;第三,在明确荧幕旅游消费模式的基础上,梳理媒介仪式下旅游目的地的营销创新策略,旨在为新媒体时代荧幕旅游营销和学术研究提供新思路。 

【文章来源】:旅游学刊. 2020,35(07)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荧幕旅游:基于媒介仪式的本体论视角


主、客体视角下的荧幕旅游系统比较

主体论,旅游者行为,客体,旅游者


“主体论”荧幕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及其出游动机直接受影视等媒介传播的内容驱动,也就是说,他们的决策过程完全是传播内容导向的。因此,对这类旅游者决策过程的分析应当关注到旅游发生之前的影视观看行为及其影响,此时,媒介仪式对观看者有100%的作用。理想化的“主体论”荧幕旅游者通过欣赏过程中的媒介仪式影响自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媒介内容渗透到旅游过程中,将收视行为转化为潜在的旅游决策,媒体成为旅游本身,对应着媒体与旅游互动的第3种形式。大量研究回应了“主体论”荧幕旅游者的观点(表2)。2.2 荧幕旅游作为主客体之间的概念连续体

过程图,仪式,媒介,旅游活动


透过媒介仪式可以了解到,以影视旅游为例,荧幕旅游创造的与电影情节相关联的体验和回忆,是荧幕旅游区别于其他旅游形式的独特体验模式;但相对而言,无论单纯从主体论或者客体论的视角分析荧幕旅游者在其旅游过程中形成的旅游动机或决策过程,都不可能是单一因子影响的过程,目前针对影视旅游者体验的研究侧重于调查特定荧幕旅游人群的感知,通过质性研究、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发现,单一荧幕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受到媒介建构和目的地建构的双重影响,当媒介仪式介入到这种建构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针对单个旅游者媒介仪式从无到有的概念连续体(图3)。媒介仪式介入的过程中,在较低的程度上,会对传统旅游目的地的认知改变而产生新的形象认知和游憩行为,诸如历史类、遗产类旅游地。在较高的程度上,则通过旅游者的早期探索行为塑造一个新的旅游吸引物,媒介仪式通过媒体赋予个人的媒介权力完成了旅游审美过程的塑造。2.2.2 景观过程的连续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什么样的目的地微电影更容易被分享?——基于情绪和信息来源地的研究[J]. 李亚.  旅游导刊. 2019(02)
[2]国内潜在游客媒介使用行为、信任与旅游行为意图的关系研究[J]. 王洁洁,郑鹏.  旅游科学. 2019(02)
[3]旅游本质的探讨——回顾、共识与展望[J]. 邓勇勇.  旅游学刊. 2019(04)
[4]文学旅游的审美消费:以水泊梁山为例[J]. 姜辽,徐红罡.  旅游学刊. 2017(05)
[5]从穷游亚文化看场景时代的新媒体赋权[J]. 蔡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6(12)
[6]传播学视域中的民国旅游期刊研究[J]. 谢征.  中国出版. 2016(22)
[7]“爸爸去哪儿”对拍摄地旅游发展的影响——基于游客网络关注度的分析[J]. 马丽君,郭留留,吴志才.  旅游科学. 2016(03)
[8]文化创意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路径研究[J]. 胡慧源.  中国出版. 2016(07)
[9]旅游地景观传播中“知识沟”及其成因的实证研究——以浙江省绍兴县大香林风景区为例[J]. 韩凝玉,张哲,黄震方.  旅游学刊. 2016(03)
[10]当代大学生对影视剧中吸烟镜头的认知态度与情感偏向研究——基于涵化效果与“第三人效应”现象的实证分析[J]. 江凌,姜博伦,颜叶清.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4(04)



本文编号:32207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207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d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