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框架与实证

发布时间:2021-07-08 04:00
  乡村转型及适应演化路径是乡村可持续发展领域重要研究内容,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及其多元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国家制度(战略)变迁关键时间节点,梳理典型案例乡村发展阶段,明确案例乡村转型适应的体制演化特征。在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基础上,以体制转换明显的乡村为实证案例,结合农户调查与深度访谈数据,评估乡村适应演化下系统适应能力(结果)及农户生计响应效果,并基于归纳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揭示乡村体制转换与微观农户生计关联的适应演化路径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农业体制乡村向旅游体制转换后出现乡村经济发展和环境破坏、社会矛盾风险并存局面,农户生计适应选择对乡村转型响应呈现多样化。(2)不同适应路径农户生计恢复力存在显著差异,升级型、扩张型生计恢复力相对较高,维持型和更替型较低。(3)乡村体制转换(R1到Rn)与农户生计适应(P1到P5)呈现协同且分化的演化路径,基础设施、政策扶持以及生态环境因子是乡村转型与农户生计关联适应演化的关键影响变量。 

【文章来源】:自然资源学报. 2020,35(07)北大核心CSSCICSCD

【文章页数】:16 页

【部分图文】: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适应性演化理论框架与实证


跨尺度适应性演化理论分析框架

乡村,适应能力,维度,指数


值得关注的是,生态子系统适应能力下降了15.62%。旅游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众多生态环境问题。调查期间,朱家湾正开始建设污水处理设备,一直以来游客产生的生活污水与厨余垃圾直接排入河流。访谈中有农户表示,“以前这河里的水引回来还能养鱼,现在鱼也养不活了”。此外,农户反映旅游旺季汽车尾气造成一定程度的空气污染,游客随意向河流抛洒垃圾等问题。2.2.2 乡村系统适应结果

乡村,体制,转换过程


集体经济时期,地处秦岭深山区的朱家湾村农户生计以伐木为主,根据国家给定的采伐指标,以组为单位集体统一采伐树木卖给林采公司。以伐木为主的生计方式是朱家湾应对地处秦岭山区耕地资源缺乏而森林资源丰富的主动适应策略。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朱家湾村逐渐成为国家林木禁伐区,乡村社区主要生计活动为传统农作物种植(土豆、玉米、黄豆),年户均仅200~300斤产量,农户家庭基本温饱难以保证。生存理性推动了提高粮食年产量的需求,乡村社区农户大量开垦坡地增加种植面积。1999年我国实施“退耕还林”,朱家湾村坡地部分转变成林地,2003年坡地全部退耕,乡村农户可耕地面积降至最低,农业产出完全不能支撑农户基本生存,户籍政策放开等促使大量农户外出务工谋生。这一时期由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体制(S2)进入以务工为主工农兼业的传统农业体制(S3)是朱家湾村应对禁伐政策、退耕还林等制度政策实施而被迫调整的系统体制适应状态。2006年初,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乡村地区旅游开发与发展势头见好。朱家湾村凭借优良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个别精英农户带头开始经营乡村休闲体验的农家乐。2012年依托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景区,朱家湾村在结合中国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获得的国家财政1000万左右的投资以及县政府旅游脱贫攻坚部分资金扶持基础上,兴建旅游基础设施、农家乐,引进旅游民宿项目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2013年朱家湾乡村旅游发展已初具规模。朱家湾逐步从务工为主的传统农业体制(S3)向乡村旅游系统体制(R2)转换,这一时期是改善生计贫穷和务工生计不稳定现状,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主动系统体制转换适应过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旅游地农户生计资本评估与生计策略选择——以海螺沟景区为例[J]. 刘俊,张恒锦,金朦朦,李宁馨.  自然资源学报. 2019(08)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外来投资重要吗?[J]. 钟真,余镇涛,白迪.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6)
[3]中国人海经济系统环境适应性演化及预警[J]. 李博,史钊源,田闯,苏飞,彭飞.  地理科学. 2019(04)
[4]基于城乡转型功能分区的京津冀乡村振兴模式探析[J]. 杨园园,臧玉珠,李进涛.  地理研究. 2019(03)
[5]大城市边缘区旅游开发引导的乡村转型发展模式——以武汉市为例[J]. 魏超,戈大专,龙花楼,刘嗣明.  经济地理. 2018(10)
[6]乡村旅游地发展过程中“公地悲剧”的演化与治理[J]. 孟凯,李佳宾,陈险峰,范士陈,娄晨曦.  旅游学刊. 2018(08)
[7]传统村落农户乡村旅游适应性评价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湘西州6个村落的调查[J]. 吴吉林,周春山,谢文海.  地理科学. 2018(05)
[8]文化记忆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文化研究进展及框架构建[J]. 吕龙,黄震方,陈晓艳.  人文地理. 2018(02)
[9]乡村旅游发展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适应性研究——以张家界4个村为例[J]. 吴吉林,刘水良,周春山.  经济地理. 2017(12)
[10]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户生计和社区旅游效应的影响——旅游开发模式视角的案例实证[J]. 陈佳,张丽琼,杨新军,李钢.  地理研究. 2017(09)



本文编号:3270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270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8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