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12:46
伴随当今世界范围各项产业不断发展,旅游业已逐渐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势头最强劲同时也是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经济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地增强,旅游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的拉动作用、社会就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等方面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显现起来。本文旨在研究当前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目前宏观方面阻碍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各种消极因素,进而找寻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即发展具有可持续性的生态旅游业,通过对生态旅游概念定义、理论基础等的分析,总结出生态旅游是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实现方式,以及应从哪些方而做到全面改善旅游景区内各个利益点之间的平衡以便更好实施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对山西省运城市典型案例的生态旅游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归纳出发展生态旅游业才能实现人类所处环境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描述性的研究方法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搜集有关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的材料,并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与归纳,总结出只有发展生态旅游才是符合当代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在研究通过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对山西省运城市三个旅游景点的生态旅游现状进行认真分析,...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对生态旅游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旅游概述及理论丛础
2.1.1 生态旅游的含义
2.1.2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生态旅游是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旅游形式
3.1 生态旅游的特点
3.1.1 生态旅游的原始生态性
3.1.2 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性
3.1.3 生态旅游的经济带动性
3.1.4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
3.2 国外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例
第四章 山西省运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案例研究
4.1 运城市地理区位概况
4.2 运城市典型旅游景点案例分析
4.2.1 "中国死海"—盐湖
4.2.2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4.2.3 黄河大铁牛
4.3 运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调控对策
4.3.1 提高生态旅游意识,做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4.3.2 研究旅游景点新的规划与开发
4.3.3 多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增加知名度
4.3.4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
5.1 调控目标
5.2 调控对策
5.2.1 颁布相关政策与条例,保护生态环境
5.2.2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保护资源
5.2.3 认真落实社区参与,使景区百姓获益
5.2.4 加强景区建设,提高游客满意度
5.2.5 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市场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思路的进一步拓展
6.1 研究总结
6.2 思路的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J]. 李运祥.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1)
[2]五老峰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开发对策[J]. 王书宽. 经济师. 2006(10)
[3]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J]. 孙九霞,保继刚. 旅游学刊. 2006(07)
[4]生态旅游发展的见证——生态旅游重大事件纪要[J]. 赵红霞.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0)
[5]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石[J]. 程占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6]生态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 程占红,孔德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运城盐池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前景[J]. 马兰. 运城学院学报. 2004(06)
[8]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J]. 卢宏升,卢云亭,吴殿廷.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9]黄河大铁牛[J]. 周秦. 金属世界. 2003(03)
[10]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J]. 郑向敏,刘静.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本文编号:3329982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对生态旅游的研究综述
1.2.2 国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生态旅游概述及理论丛础
2.1.1 生态旅游的含义
2.1.2 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产生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第三章 生态旅游是促进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旅游形式
3.1 生态旅游的特点
3.1.1 生态旅游的原始生态性
3.1.2 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性
3.1.3 生态旅游的经济带动性
3.1.4 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性
3.2 国外发展生态旅游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实例
第四章 山西省运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案例研究
4.1 运城市地理区位概况
4.2 运城市典型旅游景点案例分析
4.2.1 "中国死海"—盐湖
4.2.2 五老峰风景名胜区
4.2.3 黄河大铁牛
4.3 运城市发展生态旅游的调控对策
4.3.1 提高生态旅游意识,做最具特色的旅游景点
4.3.2 研究旅游景点新的规划与开发
4.3.3 多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增加知名度
4.3.4 开发与保护相结合,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 促进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调控对策
5.1 调控目标
5.2 调控对策
5.2.1 颁布相关政策与条例,保护生态环境
5.2.2 制定科学合理的开发规划,保护资源
5.2.3 认真落实社区参与,使景区百姓获益
5.2.4 加强景区建设,提高游客满意度
5.2.5 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市场
第六章 研究总结与思路的进一步拓展
6.1 研究总结
6.2 思路的进一步拓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生态旅游的现状及开展生态旅游的对策研究[J]. 李运祥. 经济研究导刊. 2010(21)
[2]五老峰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现状及开发对策[J]. 王书宽. 经济师. 2006(10)
[3]从缺失到凸显: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脉络[J]. 孙九霞,保继刚. 旅游学刊. 2006(07)
[4]生态旅游发展的见证——生态旅游重大事件纪要[J]. 赵红霞. 中国科技信息. 2005(20)
[5]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石[J]. 程占红.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02)
[6]生态旅游概念的再认识[J]. 程占红,孔德安.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运城盐池旅游资源概况及其开发前景[J]. 马兰. 运城学院学报. 2004(06)
[8]中国生态旅游的类型[J]. 卢宏升,卢云亭,吴殿廷.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9]黄河大铁牛[J]. 周秦. 金属世界. 2003(03)
[10]论旅游业发展中社区参与的三个层次[J]. 郑向敏,刘静.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4)
本文编号:33299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329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