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05:19
  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灵魂和动力,文化旅游是促进旅游产业内涵式发展、推动旅游产业转型与升级的重要依托。随着以交通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为先导的旅游同城化趋势和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旅游空间形态开始由知名景区、城市旅游向多目的地组合的区域空间转变。从地域组织的视角审视旅游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都市圈已然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配置和整合市场资源、密切地区间的关系发挥日益显著的作用。从文化的视角探讨都市圈旅游空间关系,将有利于都市圈效应的不断延伸和地区间的合作与分工,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的整合研究既突破了传统的文化旅游研究范式,也丰富了都市圈的理论体系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范畴。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对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整合思路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首先从地理条件、产业基础、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四个方面,以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背景条件进行剖析,形成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基本背景和基础条件。其次,论文重点就文化旅游空间关系涉及的文化旅游资源的空间格局和旅游文化结构与体系进行深入...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3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目录
表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理论背景
        1.1.2 现实背景
    1.2 选题依据
        1.2.1 深化旅游理论研究的现实要求
        1.2.2 文化旅游区域协同发展的需要
        1.2.3 都市圈旅游空间一体化的要求
        1.2.4 区域旅游持续发展的理论诉求
    1.3 研究目标和研究意义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1.6 南京都市圈概况
    1.7 相关概念的界定
        1.7.1 文化的概念
        1.7.2 旅游文化的概念
        1.7.3 文化旅游的概念
        1.7.4 空间整合的概念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化旅游的空间形态研究
        2.1.1 文化空间的研究概述
        2.1.2 文化旅游空间研究进展
        2.1.3 文化旅游空间形态研究述评
    2.2 文化旅游的空间结构研究
        2.2.1 旅游空间结构的形式研究
        2.2.2 空间结构关系及实证研究
        2.2.3 文化视角的旅游空间整合研究
        2.2.4 文化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述评
    2.3 都市圈旅游空间关系研究
        2.3.1 都市圈概念及相关研究
        2.3.2 旅游城市规模体系研究
        2.3.3 都市圈旅游空间结构与机制研究
        2.3.4 都市圈旅游空间关系研究
        2.3.5 都市圈旅游空间关系研究述评
    2.4 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4.1 相关研究小结
        2.4.2 主要问题与不足
    2.5 理论基础
        2.5.1 文化学理论
        2.5.2 旅游空间结构理论
        2.5.3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
        2.5.4 旅游者空间行为理论
第3章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背景分析
    3.1 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地理条件
        3.1.1 都市圈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
        3.1.2 地理环境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3.2 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产业基础
        3.2.1 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横向比较
        3.2.2 南京都市圈旅游发展规模差异分析
        3.2.3 南京都市圈城市旅游位序规模体系分析
        3.2.4 南京都市圈旅游经济联系测度与评价
        3.2.5 南京都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的问题分析
    3.3 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制度环境
        3.3.1 都市圈各地旅游业制度环境分析比较
        3.3.2 都市圈文化旅游协同发展的渠道分析
        3.3.3 都市圈文化旅游发展的制度环境评析
    3.4 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社会氛围
        3.4.1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3.4.2 凋查结果的总体情况分析
        3.4.3 都市圈文化旅游发展评价的区域差异
        3.4.4 都市圈文化旅游发展差异评价的归纳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研究
    4.1 文化旅游资源的涵义、特征与分类
        4.1.1 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
        4.1.2 文化旅游资源与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的关系
        4.1.3 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特征
        4.1.4 文化旅游资源的分类研究
    4.2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资源的赋存分析
        4.2.1 文化旅游单体资源和组合资源的分类
        4.2.2 文化旅游资源的丰度与密度分析
    4.3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评价
        4.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思路的确定
        4.3.2 文化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方法的选择
        4.3.3 文化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建构
        4.3.4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4.4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资源空间格局分析
        4.4.1 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分异
        4.4.2 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可达性评价
        4.4.3 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的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南京都市圈旅游文化结构与体系分析
    5.1 都市圈旅游文化的形成基础
        5.1.1 文化区的形成与划分
        5.1.2 都市圈各地的文脉分析
    5.2 南京都市圈旅游文化结构分析
        5.2.1 区域文化的结构体系及要素构成
        5.2.2 都市圈各城市旅游文化结构分析
    5.3 都市圈城市旅游文化的影响分析
        5.3.1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5.3.2 各城市旅游文化影响结果分析
    5.4 都市圈城市旅游文化的共生与融合
        5.4.1 旅游文化的共生与融合
        5.4.2 共生与融合视角下的都市圈旅游文化体系
        5.4.3 内部视角的旅游文化的有机融合
        5.4.4 外部视角的旅游文化的多元联合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的多维系统整合
    6.1 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目的、依据和路径
        6.1.1 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目的
        6.1.2 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依据
        6.1.3 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路径
    6.2 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的总体格局
        6.2.1 基于景观廊道和资源空间分异的整合模式
        6.2.2 基于发展基础和区域协作程度的整合模式
        6.2.3 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的竞合格局
    6.3 都市圈主体文化旅游空间的组团结构
        6.3.1 沿江地区文化旅游空间组团
        6.3.2 运河长江交汇处文化旅游空间组团
        6.3.3 里运河文化旅游空间组团
        6.3.4 主体文化旅游空间的补充与完善
    6.4 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整合
        6.4.1 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的现状分析
        6.4.2 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整合的驱动机制
        6.4.3 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整合的模式与任务
        6.4.4 都市圈文化旅游产业创新与空间拓展
    6.5 都市圈文化旅游形象整合与产品策划
        6.5.1 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形象整合
        6.5.2 基于线路的都市圈文化旅游产品策划
        6.5.3 宏观视角的文化旅游线路体系分析
        6.5.4 微观视角的文化旅游线路现状分析
        6.5.5 都市圈文化旅游线路的主题谋划
    6.6 推进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的对策措施
        6.6.1 确立保护、传承与创新并举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
        6.6.2 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区域文化旅游协作体
        6.6.3 尊重空间规律,确立点线面的空间分类指导原则
        6.6.4 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旅游体验质量
        6.6.5 畅通协作渠道,加强专项组织和会展节庆的建设
        6.6.6 加快都市圈内外的文化旅游规划与发展政策对接
    6.7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存在不足及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477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477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b9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