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武术与旅游关联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12:14
峨眉山是著名的儒释道文化长廊,佛教、道教和儒家文化并开齐放,峨眉武术发源并发展于峨眉山,吸收各派之精华,扎根于巴蜀大地,流传于中外,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一一这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通过对峨眉武术与旅游结合的研究,可以为峨眉武术的传承和峨眉山的旅游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使峨眉武术和峨眉山旅游相互促进的观念得到充分体现。同时,找出峨眉武术和峨眉山旅游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与存在的问题,为峨眉武术与峨眉山旅游相互促进提供参考依据和实践基础。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经过综合调查、理论分析和数据统计对峨眉武术与峨眉山旅游相关理论的研究,对峨眉武术旅游现状和峨眉武术与旅游关联研究,找出峨眉武术及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以提出峨眉武术与峨眉山旅游相互促进的对策与建议。结论如下1.现状调查表明:峨眉山独有的儒释道文化结合使得峨眉武术有了神秘的外纱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使游客对于峨眉武术旅游产品的兴趣极高,但目前峨眉武术自身的发展不平衡,种类繁多,没有系统的发展战略目标,峨眉武术本身的武术流派并不系统,因峨眉武术而来的仅占被调查者的4.1...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武术旅游发展及理论研究综述
1.5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目标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课题的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2.2.1 课题的研究内容
2.2.2 课题的研究目标
2.3 研究方法和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2.3.1 课题的研究方法
2.3.2 课题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概念
3.1 研究的相关理论
3.1.1 传播学原理
3.1.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3.1.3 传播效果研究理论
3.2 研究的相关概念
3.2.1 峨眉武术
3.2.2 旅游
3.2.3 关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峨眉武术旅游发展调查
4.1 调查工具
4.1.1 峨眉武术文化发展调查
4.1.2 峨眉旅游现状调查
4.2 峨眉武术与旅游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峨眉武术特色
4.2.2 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现状
4.2.3 峨眉旅游发展现状
4.2.4 峨眉山游客接待现状调查
4.3 峨眉武术与旅游关联调查
4.3.1 调查方案
4.3.2 样本量的确定
4.3.3 问卷的发放
4.3.4 结果分析
4.4 调查结论及问题诊断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峨眉武术与旅游关联研究
5.1 用传播学分析峨眉武术对峨眉山旅游的影响
5.1.1 峨眉武术与峨眉山旅游的共性分析
5.1.2 峨眉武术对峨眉山旅游的影响
5.1.3 峨眉武术的旅游表现形式
5.2 用传播学分析峨眉山旅游对峨眉武术的影响
5.2.1 旅游可以促进武术的发展与传播
5.2.2 通过旅游开发来保护峨眉武术,促进武术的传承和延续
5.2.3 旅游的武术消极影响
5.3 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5.4 峨眉山武术与旅游关联对策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专家效度检验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联理论研究综述[J]. 周杨. 咸宁学院学报. 2011(05)
[2]苏北地区体育旅游研究[J]. 潘如福,公为刚,苏醒. 体育文化导刊. 2010(10)
[3]传统武术文化特征的当代阐释[J]. 权黎明,王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9)
[4]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J]. 田大江,王润,刘家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9)
[5]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城镇化建设中的发展对策[J]. 蔡志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8)
[6]南部沿海区域休闲体育的文化生态学透视[J]. 王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8)
[7]国际峨眉武术节对峨眉武术影响研究[J]. 熊雪梅,卿光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8]刍议峨眉武术文化的现代流变与特征[J]. 杨啸原.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7)
[9]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 王辉. 体育与科学. 2010(04)
[10]新时期武术发展模式研究[J]. 李远伟.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7)
硕士论文
[1]和谐社会背景下河北省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D]. 徐冬园.河北师范大学 2009
[2]河南少林武术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 单建新.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供求关系研究[D]. 李先全.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7780
【文章来源】: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国内武术旅游发展及理论研究综述
1.5 课题的提出
第二章 研究对象、内容、目标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课题的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
2.2.1 课题的研究内容
2.2.2 课题的研究目标
2.3 研究方法和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2.3.1 课题的研究方法
2.3.2 课题拟采取的技术路线
第三章 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概念
3.1 研究的相关理论
3.1.1 传播学原理
3.1.2 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3.1.3 传播效果研究理论
3.2 研究的相关概念
3.2.1 峨眉武术
3.2.2 旅游
3.2.3 关联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峨眉武术旅游发展调查
4.1 调查工具
4.1.1 峨眉武术文化发展调查
4.1.2 峨眉旅游现状调查
4.2 峨眉武术与旅游现状调查结果及分析
4.2.1 峨眉武术特色
4.2.2 峨眉武术产业发展现状
4.2.3 峨眉旅游发展现状
4.2.4 峨眉山游客接待现状调查
4.3 峨眉武术与旅游关联调查
4.3.1 调查方案
4.3.2 样本量的确定
4.3.3 问卷的发放
4.3.4 结果分析
4.4 调查结论及问题诊断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峨眉武术与旅游关联研究
5.1 用传播学分析峨眉武术对峨眉山旅游的影响
5.1.1 峨眉武术与峨眉山旅游的共性分析
5.1.2 峨眉武术对峨眉山旅游的影响
5.1.3 峨眉武术的旅游表现形式
5.2 用传播学分析峨眉山旅游对峨眉武术的影响
5.2.1 旅游可以促进武术的发展与传播
5.2.2 通过旅游开发来保护峨眉武术,促进武术的传承和延续
5.2.3 旅游的武术消极影响
5.3 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5.4 峨眉山武术与旅游关联对策研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后续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调查问卷
附录2:调查问卷
附录3:专家效度检验表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关联理论研究综述[J]. 周杨. 咸宁学院学报. 2011(05)
[2]苏北地区体育旅游研究[J]. 潘如福,公为刚,苏醒. 体育文化导刊. 2010(10)
[3]传统武术文化特征的当代阐释[J]. 权黎明,王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9)
[4]城市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以中国西北五省会城市为例[J]. 田大江,王润,刘家明.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0(09)
[5]民族传统体育在西部城镇化建设中的发展对策[J]. 蔡志霞.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8)
[6]南部沿海区域休闲体育的文化生态学透视[J]. 王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08)
[7]国际峨眉武术节对峨眉武术影响研究[J]. 熊雪梅,卿光明.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4)
[8]刍议峨眉武术文化的现代流变与特征[J]. 杨啸原.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7)
[9]体育旅游产业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J]. 王辉. 体育与科学. 2010(04)
[10]新时期武术发展模式研究[J]. 李远伟. 体育文化导刊. 2010(07)
硕士论文
[1]和谐社会背景下河北省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D]. 徐冬园.河北师范大学 2009
[2]河南少林武术文化旅游发展研究[D]. 单建新.华中师范大学 2008
[3]品牌传播过程中的供求关系研究[D]. 李先全.暨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77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477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