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8 12:57
旅游活动是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构成之一。随着旅游消费需求的多元化,古村落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利用价值,古村旅游日益成为乡村旅游的热点。苏州市不仅是江苏省古村落分布最多的城市,同时拥有省内仅有的两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目前已成为重要的乡村文化旅游景区。本文以苏州古村落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在评价古村旅游开发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影响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主导要素与开发策略,并对不同类型古村落抉择旅游开发策略进行了规划研究。全文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绪论与文献综述。对古村落旅游相关概念进行界定,评述了国内外旅游规划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国内外古村落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对苏州古村落及旅游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评价。总结了苏州古村落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类型,并对其旅游开发现状、成功经验、存在问题,以及威胁和机遇等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第三部分着重探讨了苏州古村落旅游开发的各种影响要素与开发策略规划。不仅通识性地分析古村落旅游开发影响要素和开发策略,同时还对生态文化型、古建民居型与传统风貌型等三种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主导影响要素和主导开发策略做了分析规划。第四部分是对苏州古...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苏州古村落分布图
东、西山和叶山岛区位图
湖风景名胜区)中的一级景点;佛教文化——的前身;居住文化——岛上还完好地保留了明曾有许多明代的大陵墓。美,古人有“七十二峰何处好,夕阳一角洞庭主要有郑泾港、永宁桥、孤星桥、古代湖防重女坟、天后宫等。图 3-6 生态文化型古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新乡村主义的苏州周边小城镇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J]. 殷景文,吴美华,朱恩琪. 小城镇建设. 2010(03)
[2]国外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规划方法评述[J]. 贾婷婷,蔡君. 河北林业科技. 2010(01)
[3]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以张家界为例[J]. 何志兰,王应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05)
[4]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 徐成华. 小城镇建设. 2009(07)
[5]苏州西山三个古村落特色空间格局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J]. 汤蕾,陈沧杰,姜劲松. 国际城市规划. 2009(02)
[6]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探讨——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J]. 陈秋华,修新田. 林业经济问题. 2009(02)
[7]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质对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J]. 麻欣瑶,丁绍刚. 小城镇建设. 2009(04)
[8]基于旅游影响因子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 李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1)
[9]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吴红霞. 商场现代化. 2008(29)
[10]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探讨[J]. 张建,韩铮,杨鹏. 小城镇建设. 2008(10)
硕士论文
[1]太湖西山古村落公共空间整治规划研究[D]. 杨迪.苏州科技学院 2010
[2]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D]. 朱孟超.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基于文化基因的乡村聚落形态研究[D]. 王媛钦.苏州科技学院 2009
[4]苏州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D]. 朱恩琪.苏州科技学院 2009
[5]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杨跃东.上海师范大学 2009
[6]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研究[D]. 徐艳.合肥工业大学 2009
[7]宜宾市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战略探讨[D]. 刘亮.西南大学 2008
[8]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探讨[D]. 王燕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8
[9]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惠琴.广西师范大学 2008
[10]乡村旅游产品差异化战略研究[D]. 步会敏.厦门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54098
【文章来源】:苏州科技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11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苏州古村落分布图
东、西山和叶山岛区位图
湖风景名胜区)中的一级景点;佛教文化——的前身;居住文化——岛上还完好地保留了明曾有许多明代的大陵墓。美,古人有“七十二峰何处好,夕阳一角洞庭主要有郑泾港、永宁桥、孤星桥、古代湖防重女坟、天后宫等。图 3-6 生态文化型古村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新乡村主义的苏州周边小城镇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J]. 殷景文,吴美华,朱恩琪. 小城镇建设. 2010(03)
[2]国外旅游规划的发展历程及主要规划方法评述[J]. 贾婷婷,蔡君. 河北林业科技. 2010(01)
[3]旅游开发与区域经济增长的互动影响——以张家界为例[J]. 何志兰,王应龙.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9(05)
[4]苏州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实践与思考[J]. 徐成华. 小城镇建设. 2009(07)
[5]苏州西山三个古村落特色空间格局保护与产业发展研究[J]. 汤蕾,陈沧杰,姜劲松. 国际城市规划. 2009(02)
[6]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探讨——以福建省永泰县为例[J]. 陈秋华,修新田. 林业经济问题. 2009(02)
[7]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质对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J]. 麻欣瑶,丁绍刚. 小城镇建设. 2009(04)
[8]基于旅游影响因子理论的乡村旅游发展探讨[J]. 李艳. 新西部(下半月). 2008(11)
[9]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 吴红霞. 商场现代化. 2008(29)
[10]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庄村容村貌整治规划探讨[J]. 张建,韩铮,杨鹏. 小城镇建设. 2008(10)
硕士论文
[1]太湖西山古村落公共空间整治规划研究[D]. 杨迪.苏州科技学院 2010
[2]旅游资源非优区旅游开发研究[D]. 朱孟超.上海师范大学 2010
[3]基于文化基因的乡村聚落形态研究[D]. 王媛钦.苏州科技学院 2009
[4]苏州旅游型村庄规划研究[D]. 朱恩琪.苏州科技学院 2009
[5]雾灵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D]. 杨跃东.上海师范大学 2009
[6]皖南古村落旅游资源开发的战略研究[D]. 徐艳.合肥工业大学 2009
[7]宜宾市古镇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战略探讨[D]. 刘亮.西南大学 2008
[8]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探讨[D]. 王燕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08
[9]中国古村落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惠琴.广西师范大学 2008
[10]乡村旅游产品差异化战略研究[D]. 步会敏.厦门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54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554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