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9 03:28
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历史文化名城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言而喻,赤峰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有众多历史文物古迹,先人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旅游资源,还赋予了这座城市以更深更广的历史文化底蕴与内涵,从而使其更具魅力。本文正是以赤峰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出发点,探讨了赤峰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情况,全文主要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首先阐述了赤峰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包括已经开发为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尚未开发为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已经开发为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资源中,重点说明了赤峰地区目前发展比较好的博物馆类和遗址类,同时对目前尚未开发为旅游产品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剖析;针对目前的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文章第二部分对这种现状进行了分析,也主要是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包括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其中,取得成绩方面主要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而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开发力度不够,开发层次低,可游性差;缺乏对历史人文遗迹的保护;取得的经济效益不突出;缺乏整合,吸引力较弱;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不高。根据目前赤峰地区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现状,为了更好的发展赤峰历史文化旅游,...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赤峰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②王文丽.赤峰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赤峰市旅游资源分布图,httP://imag“·baidu·com0②
游客赤峰之旅最喜欢的旅游类型①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一1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图(圆圈所示区域为赤峰地区)①(一)政府是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主导力量红山文化在朝阳市的开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作为赤峰历史文化旅游的主打品牌,赤峰红山文化不应该在申请世界遗产方面落后其他地区,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红山文化旅游开发力度,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设立红山遗址公园。赤峰红山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峰市政府应该充分认识红山文化在赤峰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开发红山遗址群,设立红山遗址公园,将为赤峰地区系列的红山文化遗址整合开发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焦作现象”看赤峰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J]. 王羽,周永振.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2]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实证分析[J]. 徐明波,晋超. 商业时代. 2009(35)
[3]赤峰市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J]. 孙国学. 前沿. 2009(11)
[4]谈衡水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J]. 高春菊. 衡水学院学报. 2009(05)
[5]浅议历史文化旅游的体验参与性[J]. 乔学忠,王延彬. 市场论坛. 2008(05)
[6]赤峰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 周永振.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7]试论安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 江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8]成都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樊婴.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7(06)
[9]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 郭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10]论广州历史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J]. 陈文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9)
硕士论文
[1]青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远景分析[D]. 崔学勤.山东大学 2008
[2]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李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任媛媛.广西师范大学 2006
[4]赤峰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 王文丽.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5308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自治区
【文章页数】: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赤峰地区旅游资源分布图②王文丽.赤峰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赤峰市旅游资源分布图,httP://imag“·baidu·com0②
游客赤峰之旅最喜欢的旅游类型①
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图4一1红山文化遗址分布图(圆圈所示区域为赤峰地区)①(一)政府是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主导力量红山文化在朝阳市的开发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作为赤峰历史文化旅游的主打品牌,赤峰红山文化不应该在申请世界遗产方面落后其他地区,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红山文化旅游开发力度,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设立红山遗址公园。赤峰红山遗址于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赤峰市政府应该充分认识红山文化在赤峰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开发红山遗址群,设立红山遗址公园,将为赤峰地区系列的红山文化遗址整合开发与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从“焦作现象”看赤峰市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J]. 王羽,周永振.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12)
[2]历史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实证分析[J]. 徐明波,晋超. 商业时代. 2009(35)
[3]赤峰市辽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开发[J]. 孙国学. 前沿. 2009(11)
[4]谈衡水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转换[J]. 高春菊. 衡水学院学报. 2009(05)
[5]浅议历史文化旅游的体验参与性[J]. 乔学忠,王延彬. 市场论坛. 2008(05)
[6]赤峰旅游发展战略研究[J]. 周永振.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7]试论安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J]. 江伟.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1)
[8]成都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樊婴.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07(06)
[9]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J]. 郭丽.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5)
[10]论广州历史文化旅游的创新发展[J]. 陈文君.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9)
硕士论文
[1]青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远景分析[D]. 崔学勤.山东大学 2008
[2]赤峰市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李华.东北师范大学 2006
[3]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 任媛媛.广西师范大学 2006
[4]赤峰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 王文丽.东北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553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55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