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新趋势下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创新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旅游发展新趋势下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创新构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资源是旅游产业发展必备基本条件,是旅游各项活动开展的凭借和基础,做好旅游资源评价,指导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及运营管理是旅游研究领域持久性、不间断的重要任务。继2003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出台以来,旅游产业发展已经历经13个年头,可以说这13年是颠覆性的、飞跃式的发展。旅游产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趋势、新潮流。旅游资源评价作为旅游产业运作的最基础工作,也必然遭受新的挑战和要求,因此,一个适应现代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亟需搭建。本人在参加实践工作中,早已经深刻感受到这种挑战与需求。因此,在深入的研读2003年《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进行了旅游资源评价、旅游发展新趋势及影响、旅游资源评价国家标准评价共三个方面的综述,初步得出旅游资源发展面临的九大趋势及国家标准在新趋势下存在的不足。其次,通过与行业专家的深入访谈及调研,确定了影响旅游资源评价的六大有效趋势及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国家标准有待改进的问题,并且提出了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的创新性导向及思路。第三,在导师和行业专家的帮助下,进行新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包括评价方法的创新、评价主体的扩充、评价内容板块的整合。最后,形成了以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及赋分、旅游资源专业评价打分标准表、旅游资源大众评价调查表、评分核算规则与公式、旅游资源评价结果描述表五部分为核心的对接新趋势的旅游评价标准体系。最后以具有代表性的广西德天跨国瀑布旅游资源为例进行示范应用研究。
【关键词】:新趋势 旅游资源评价 评价标准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592.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绪论12-32
- 1.1 选题背景12-13
- 1.1.1 旅游发展新趋势带来新要求和新挑战12
- 1.1.2 原有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存在诸多局限12-13
- 1.1.3 符合现代新趋势的评价体系亟待形成13
- 1.2 研究方法13-14
- 1.3 创新点14-16
- 1.3.1 研究视角的创新14
- 1.3.2 评价体系内容的创新14-15
- 1.3.3 评价主体的拓展创新15
- 1.3.4 研究方法应用创新15-16
- 1.5 技术路线图16-17
- 1.6 研究综述17-32
- 1.6.1 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17-26
- 1.6.2 旅游发展新趋势研究综述26-29
- 1.6.3 国家标准的评价研究综述29-32
- 2. 旅游资源评价基础研究32-37
- 2.1 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单体概念研究32-33
- 2.1.1 旅游资源概念研究32
- 2.1.2 旅游资源单体概念及分类32-33
- 2.2 旅游资源评价系列概念研究33-34
- 2.3 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34-37
- 2.3.1 旅游资源评价目的34
- 2.3.2 旅游资源评价代表方法34-35
- 2.3.3 旅游资源评价的指标要素35-37
- 3. 基于实践调研的有效影响趋势和国标评价分析37-54
- 3.1 实践调研整理37-39
- 3.1.1 关于有效影响趋势的调研整理37-38
- 3.1.2 关于国标应用问题的调研整理38
- 3.1.3 关于体系构建新导向的调研整理38-39
- 3.2 有效影响趋势及影响内容分析39-47
- 3.2.1 休闲度假化趋势39-40
- 3.2.2 旅游社会化趋势40-41
- 3.2.3 产业融合化趋势41-43
- 3.2.4 区域合作化趋势43-44
- 3.2.5 旅游市场化趋势44-45
- 3.2.6 创意体验化趋势45-47
- 3.3 国家标准应用评价分析47-51
- 3.3.1 旅游资源分类存在问题分析47-48
- 3.3.2 旅游资源评价存在问题分析48-50
- 3.3.3 其他可以改进的细节问题50-51
- 3.4 旅游资源评价的创新导向51-54
- 3.4.1 创新整合评价体系以对接实践需求51-52
- 3.4.2 拓展评价主体以对接经济社会价值52
- 3.4.3 增设组合评价模块以对接区域价值52-53
- 3.4.4 建议常态化机制来考核资源变动特征53-54
- 4. 旅游资源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思路54-64
- 4.1 基本原则54-56
- 4.1.1 以指导实践工作为根本54
- 4.1.2 以六大有效趋势为结合点54-55
- 4.1.3 以客观性最大化为准线55
- 4.1.4 以结构系统性为要求55
- 4.1.5 以可操性和规范化为要义55-56
- 4.2 体系内容56-61
- 4.2.1 评价主体56-57
- 4.2.2 评价方法57-59
- 4.2.3 评价内容59-60
- 4.2.4 评价过程60-61
- 4.3 构建方案61-64
- 4.3.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61-62
- 4.3.2 评价因子权重计算62-63
- 4.3.3 专业评价评分标准设计63
- 4.3.4 大众评价调查问卷设计63
- 4.3.5 总评分核算体系设计63
- 4.3.6 旅游资源评价结果描述体系设计63-64
- 5. 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及权重赋分64-106
- 5.1 指标体系设计64-78
- 5.1.1 资源单体自身条件评价64-67
- 5.1.2 资源区域组合评价67-71
- 5.1.3 资源开发评价71-76
- 5.1.4 指标体系设计结果76-78
- 5.2 指标权重核算78-106
- 5.2.1 判断矩阵的确定78-91
- 5.2.2 权重的计算及一致性检验过程91-97
- 5.2.3 权重计算结果97-106
- 6. 评价打分标准及分数核算106-127
- 6.1 专业评价评分标准及分数核算106-117
- 6.1.1 专业评价评分标准设计106-116
- 6.1.2 专业评价分数核算116-117
- 6.2 大众评价调查表设计及分数核算117-125
- 6.2.1 调查对象人群特征117
- 6.2.2 调查表设计原则117-118
- 6.2.3 旅游资源评价调查问题设计118-123
- 6.2.4 大众评价分数核算123-125
- 6.3. 总分核算及资源等级划分125-127
- 6.3.1 总分核算125
- 6.3.2 结果描述125-127
- 7. 旅游资源评价创新体系应用分析—以广西德天瀑布为例127-147
- 7.1 旅游资源评价创新体系的综合论述127-128
- 7.1.1 本质特征分析127
- 7.1.2 科学性及合理性分析127-128
- 7.1.3 标准体系的应用提示128
- 7.2 德天瀑布资源概况128-129
- 7.3 专业评价分析129-142
- 7.3.1 德天瀑布单体自身评价129-132
- 7.3.2 德天瀑布所在区域资源组合评价132-136
- 7.3.3 德天瀑布开发评价136-142
- 7.4 大众评价分析142-146
- 7.5 德天瀑布评价结论146-147
- 8、结论与不足147-151
- 8.1 研究不足147-148
- 8.1.1 旅游资源评价本身的局限性147
- 8.1.2 研究方法的局限性147-148
- 8.1.3 标准体系的操作复杂性148
- 8.2 研究难点148-149
- 8.2.1 指标设计普适性把握148-149
- 8.2.2 指标设计全面准确性149
- 8.3 未来展望149
- 8.4 结语149-151
- 参考文献151-156
- 附录A156-158
- 附录B158-168
- 附录C168-175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75-177
- 学位论文数据集17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龙飞;王华;;伟人名人故里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J];金融经济;2006年04期
2 谷晓萍;周永斌;宋薇;张智;匡阗;马发旺;;《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3 丁啸;刘爱华;肖俊芳;;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以及改进[J];价值工程;2010年02期
4 李霞;;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周保华;山东省气候旅游资源评价的初步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6 李京颐;模糊理论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7年02期
7 刘微;;沈阳科技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4年02期
8 徐淑梅;黑龙江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01年02期
9 于涛方,顾朝林,徐逸伦,王洪,段学军;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与分析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2期
10 梁修存,丁登山;国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J];自然资源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媚;;云台山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探讨[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苏文才;;上海旅游资源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C];1994年
3 杨强;;运城盐池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策略[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C];2007年
4 王永慧;;南京汤山葫芦洞的发育及其洞穴旅游资源评价[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5 李文婷;;大同市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林秀治;;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以尤溪县联合梯田旅游区为例[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7 陈俊鸿;;潮州市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战略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8 刘宏;张帆;;云南省昭通地区鲁甸县梭山乡黑石村黑石大洞及其旅游资源评价[A];全国第十一届洞穴大会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张亮;;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10 肖洪根;;闽南金三角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区吸引度指数[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鹰;试论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动态与发展[N];江南游报;2007年
2 刘思敏;“奇石画布”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想(下)[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马永胜;使用旅游资源评价结果应注意的问题[N];内蒙古日报(汉);2005年
4 袁亮 罗军;四川率先建立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5 ;生态让人居更美 人居令生态升华[N];长春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鹰;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方法与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何效祖;基于地域系统结构研究的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实证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3 曾涛;兴凯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监测与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黄茂祝;伊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毅;绵阳涪城凤凰山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对策[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2 石伟伟;旅游发展新趋势下的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创新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周希林;汉江(武汉段)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建议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4 刘影;突泉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丽;基于分形理论的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刘政鑫;大庆市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10年
7 张娜;吉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霍t,
本文编号:3590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59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