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2-07-08 10:44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当今第一大产业,是21世纪最具魅力的“朝阳产业”,在世界产业体系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旅游业竞争日益剧烈的形式下,各国纷纷开展新的旅游项目,把以度假、宗教、会议和民俗节庆综合功能的旅游推到了传统观光旅游以及娱乐旅游的前面,民俗节庆旅游成为普遍采用的形式之一。最近几年,民俗节庆旅游逐渐发展成为旅游业中的佼佼者,成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提高区域经济和知名度的一个重要手段。我国历史文化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俗旅游资源丰富,节庆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民俗品格,显著的地域差异、厚重的历史氛围以及新颖独特的表现形式,对国内外的游客产生着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成为游客出门旅游首选的热点之一。潍坊市有着丰富的民俗节庆旅游资源,节日特色饮食、民俗节庆活动和民间艺术等都是齐鲁文化深厚底蕴的体现,以此为主展开的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旅游活动,体现出齐地民俗的文化特色,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例如,潍坊国际风筝会、杨家埠年画艺术节等。潍坊开发民俗节庆旅游已经具备了经济、政策、旅游市场、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同时潍坊开发民俗节庆旅游,有利于经济、社会、环境和效益的统一;有利于传播城市...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著作和文献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相关著作和文献的研究状况
1.2.2.1 民俗节庆旅游研究的相关著作
1.2.2.2 对民俗节庆旅游研究的相关论文
1.3 研究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1.4 研究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重点
1.4.3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民俗节庆旅游的内涵
2.2 民俗节庆旅游的类型
2.2.1 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旅游
2.2.2 传统地方民俗节庆旅游
2.2.3 地方特色民俗节庆旅游
2.3 民俗节庆旅游的特点
2.3.1 多样性
2.3.2 综合性
2.3.3 独特性
2.3.4 市场化
2.3.5 大众参与性
2.4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的原则
2.4.1 保护原则
2.4.2 真实性开发原则
2.4.3 独特性开发原则
2.4.4 大众参与性原则
2.4.5 文化内涵开发原则
2.5 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模式
2.5.1 传统民俗节日开发模式
2.5.2 传统民俗活动开发模式
2.5.3 综合型民俗文化开发模式
第三章 潍坊民俗节庆旅游开发概况
3.1 潍坊市民俗节庆旅游发展现状
3.1.1 潍坊市地理、历史概况
3.1.2 潍坊旅游资源概况
3.1.3 潍坊市客源市场状况
3.1.3.1 海外客源市场概况
3.1.3.2 国内客源市场状况
3.1.4 潍坊主要民俗节庆活动现状
3.1.4.1 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民俗节庆旅游
3.1.4.2 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民俗节庆旅游
3.1.4.3 以当地物产为依托的民俗节庆旅游
3.1.5 潍坊民俗节庆旅游的主要特色
3.1.5.1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3.1.5.2 独特的艺术特色
3.1.5.3 地域特征明显,民众参与性强
3.1.5.4 较强的品牌效应,创新程度较高
3.2 潍坊民俗节庆旅游的 SWOT 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1.1 民俗节庆旅游资源丰富
3.2.1.2 经济发达
3.2.1.3 旅游接待条件逐步提高
3.2.1.4 旅游市场广阔
3.2.2 劣势分析
3.2.2.1 行业之间缺乏合作
3.2.2.2 旅游产业链不健全
3.2.2.3 节庆专业人员仍显不足
3.2.2.4 旅游活动主题雷同,缺乏特色
3.2.3 机遇分析
3.2.3.1 政策支持
3.2.3.2 奥运契机
3.2.3.3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带来的影响
3.2.4 挑战分析
3.2.4.1 市场威胁
3.2.4.2 游客逗留时间短
3.2.4.3 新世纪旅游业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
3.3 潍坊发展民俗节庆旅游的重要性
3.3.1 推动区域经济的突飞猛进
3.3.2 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3.3.3 带动城市软硬环境建设完善
3.3.4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4 潍坊节庆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3.4.1 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3.4.2 民俗节庆旅游活动缺乏创新和文化内涵
3.4.3 民俗节庆旅游活动结束后跟进措施不足
3.4.4 民俗节庆旅游活动规模小、知名度低
3.4.5 民俗节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3.4.6 民俗节庆文化本真性逐渐消失
第四章 潍坊市民俗节庆旅游的发展策略
4.1 潍坊民俗节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对策
4.1.1 丰富民俗节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4.1.2 遵循必要的管理原则
4.1.2.1 追求综合效益原则
4.1.2.2 与时俱进原则
4.1.2.3 提高宏观管理原则
4.1.2.4 加强民俗节庆旅游质量管理原则
4.1.3 树立民俗节庆文化品牌
4.1.4 政府的参与和市场化运作
4.1.5 制定营销宣传策略,扩大影响力度
4.1.6 坚持民俗节庆活动创新
4.1.7 加强民俗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
4.1.8 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2 案例分析
4.2.1 案例一:潍坊市国际风筝会
4.2.1.1 悠久的风筝文化底蕴
4.2.1.2 日渐完善的市场办节模式
4.2.1.3 行之有效的政府促销力度
4.2.1.4 经济与文化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4.2.2 案例二:潍坊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
4.2.2.1 保护与开发并重
4.2.2.2 产品策略
4.2.2.3 塑造独立品牌和宣传策略
4.2.2.4 加强创新和管理
4.2.3 案例三:其他民俗节庆旅游发展策略
4.2.3.1 市场定位与市场营销策略
4.2.3.2 明确发展方向
4.2.3.3 制度约束下的利益分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节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互动模式研究[J]. 余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9)
[2]浅析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田宝成. 企业导报. 2009(05)
[3]大型节事的文化展示与文化传播[J]. 刘少和,李秀斌. 旅游学刊. 2009(03)
[4]白族民俗节庆开发为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分析[J]. 赵淑琴. 大理学院学报. 2008(11)
[5]山东省民俗旅游节庆发展比较研究[J]. 薛美花,何佳梅.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8(04)
[6]从文化产业开发的角度探析民族节庆旅游运作——以广西蚂拐节为例[J]. 曾杰丽,罗敏. 社会科学家. 2008(06)
[7]论区域旅游节庆活动与文化产业建设[J]. 孔旭红,辛儒. 河北学刊. 2007(05)
[8]节庆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山东潍坊市节庆活动为例[J]. 秦瑞鸿. 商场现代化. 2007(23)
[9]基于民俗节庆的旅游产品开发[J]. 张群. 江苏商论. 2007(07)
[10]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建设的推动作用[J]. 季群华,许欣,朱睿. 经济地理. 2006(S2)
本文编号:3656884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序言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1.1.2.2 现实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相关著作和文献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相关著作和文献的研究状况
1.2.2.1 民俗节庆旅游研究的相关著作
1.2.2.2 对民俗节庆旅游研究的相关论文
1.3 研究可能创新与不足之处
1.4 研究主要内容、重点与难点
1.4.1 研究主要内容
1.4.2 研究重点
1.4.3 研究难点
第二章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的理论基础
2.1 民俗节庆旅游的内涵
2.2 民俗节庆旅游的类型
2.2.1 中国传统民俗节庆旅游
2.2.2 传统地方民俗节庆旅游
2.2.3 地方特色民俗节庆旅游
2.3 民俗节庆旅游的特点
2.3.1 多样性
2.3.2 综合性
2.3.3 独特性
2.3.4 市场化
2.3.5 大众参与性
2.4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的原则
2.4.1 保护原则
2.4.2 真实性开发原则
2.4.3 独特性开发原则
2.4.4 大众参与性原则
2.4.5 文化内涵开发原则
2.5 民俗节庆旅游的开发模式
2.5.1 传统民俗节日开发模式
2.5.2 传统民俗活动开发模式
2.5.3 综合型民俗文化开发模式
第三章 潍坊民俗节庆旅游开发概况
3.1 潍坊市民俗节庆旅游发展现状
3.1.1 潍坊市地理、历史概况
3.1.2 潍坊旅游资源概况
3.1.3 潍坊市客源市场状况
3.1.3.1 海外客源市场概况
3.1.3.2 国内客源市场状况
3.1.4 潍坊主要民俗节庆活动现状
3.1.4.1 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民俗节庆旅游
3.1.4.2 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民俗节庆旅游
3.1.4.3 以当地物产为依托的民俗节庆旅游
3.1.5 潍坊民俗节庆旅游的主要特色
3.1.5.1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3.1.5.2 独特的艺术特色
3.1.5.3 地域特征明显,民众参与性强
3.1.5.4 较强的品牌效应,创新程度较高
3.2 潍坊民俗节庆旅游的 SWOT 分析
3.2.1 优势分析
3.2.1.1 民俗节庆旅游资源丰富
3.2.1.2 经济发达
3.2.1.3 旅游接待条件逐步提高
3.2.1.4 旅游市场广阔
3.2.2 劣势分析
3.2.2.1 行业之间缺乏合作
3.2.2.2 旅游产业链不健全
3.2.2.3 节庆专业人员仍显不足
3.2.2.4 旅游活动主题雷同,缺乏特色
3.2.3 机遇分析
3.2.3.1 政策支持
3.2.3.2 奥运契机
3.2.3.3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带来的影响
3.2.4 挑战分析
3.2.4.1 市场威胁
3.2.4.2 游客逗留时间短
3.2.4.3 新世纪旅游业发展趋势带来的挑战
3.3 潍坊发展民俗节庆旅游的重要性
3.3.1 推动区域经济的突飞猛进
3.3.2 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
3.3.3 带动城市软硬环境建设完善
3.3.4 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3.4 潍坊节庆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3.4.1 民俗节庆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
3.4.2 民俗节庆旅游活动缺乏创新和文化内涵
3.4.3 民俗节庆旅游活动结束后跟进措施不足
3.4.4 民俗节庆旅游活动规模小、知名度低
3.4.5 民俗节庆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3.4.6 民俗节庆文化本真性逐渐消失
第四章 潍坊市民俗节庆旅游的发展策略
4.1 潍坊民俗节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般对策
4.1.1 丰富民俗节庆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4.1.2 遵循必要的管理原则
4.1.2.1 追求综合效益原则
4.1.2.2 与时俱进原则
4.1.2.3 提高宏观管理原则
4.1.2.4 加强民俗节庆旅游质量管理原则
4.1.3 树立民俗节庆文化品牌
4.1.4 政府的参与和市场化运作
4.1.5 制定营销宣传策略,扩大影响力度
4.1.6 坚持民俗节庆活动创新
4.1.7 加强民俗节庆旅游产品的开发
4.1.8 加强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4.2 案例分析
4.2.1 案例一:潍坊市国际风筝会
4.2.1.1 悠久的风筝文化底蕴
4.2.1.2 日渐完善的市场办节模式
4.2.1.3 行之有效的政府促销力度
4.2.1.4 经济与文化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4.2.2 案例二:潍坊杨家埠风筝年画艺术节
4.2.2.1 保护与开发并重
4.2.2.2 产品策略
4.2.2.3 塑造独立品牌和宣传策略
4.2.2.4 加强创新和管理
4.2.3 案例三:其他民俗节庆旅游发展策略
4.2.3.1 市场定位与市场营销策略
4.2.3.2 明确发展方向
4.2.3.3 制度约束下的利益分配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研究生阶段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族节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互动模式研究[J]. 余丹.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9)
[2]浅析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田宝成. 企业导报. 2009(05)
[3]大型节事的文化展示与文化传播[J]. 刘少和,李秀斌. 旅游学刊. 2009(03)
[4]白族民俗节庆开发为旅游产品的可行性分析[J]. 赵淑琴. 大理学院学报. 2008(11)
[5]山东省民俗旅游节庆发展比较研究[J]. 薛美花,何佳梅.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 2008(04)
[6]从文化产业开发的角度探析民族节庆旅游运作——以广西蚂拐节为例[J]. 曾杰丽,罗敏. 社会科学家. 2008(06)
[7]论区域旅游节庆活动与文化产业建设[J]. 孔旭红,辛儒. 河北学刊. 2007(05)
[8]节庆旅游产业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影响——以山东潍坊市节庆活动为例[J]. 秦瑞鸿. 商场现代化. 2007(23)
[9]基于民俗节庆的旅游产品开发[J]. 张群. 江苏商论. 2007(07)
[10]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目的地形象建设的推动作用[J]. 季群华,许欣,朱睿. 经济地理. 2006(S2)
本文编号:36568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656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