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西南少数民族神山旅游开发与保护
本文关键词:生态文明视域下西南少数民族神山旅游开发与保护
【摘要】: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神山数量多、类型多样、文化多元且生态良好,具有吸引旅游者的独特优势。在该区充分利用神山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发展旅游,对发展民族地区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民族团结,建设生态文明都有重要意义。但也有个别地区的研究表明,在神山融入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在神山融入旅游的过程中,要注重突出神山的文化特色,维护西南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的多样性,减少与其他周边山体旅游资源的同质化,保障神山文化的特色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西南少数民族神山文化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保护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西南少数民族 神山文化 旅游开发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41401604) 中央高校西南民族大学科研项目(2015SYB04)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06一、概述中国西南地区多山,环境条件复杂,有深邃的峡谷、峥嵘的高山、特殊的地貌以及多样的气候类型,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同时,西南山区也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核心区域,分布有藏、羌、彝、傣、苗、侗、布依、壮、土家等34个世居少数民族。世代生存于此的众多少数民族从集体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代军;;西南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类型及改革[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吴孔明;唐代西南少数民族纺织业发展初探[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3 莫连芳;;西南少数民族龙舟文化的起源与传播[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年06期
4 张晨星;;浅析西南少数民族头帕艺术的文化内涵与特征[J];当代艺术;2012年01期
5 黄龙光;徐娜;;试论西南少数民族传统歌场[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6 李天雪;;浅论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食尸葬礼仪[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邓启耀;;西南少数民族的“年味儿”四海为家,到处过年[J];东方养生;2011年02期
8 吴孔明;唐代西南少数民族纺织业发展初探[J];四川纺织科技;2004年01期
9 东人达;;近代西南少数民族基督教运动的经济动因[J];贵州民族研究;2010年02期
10 汪青玉;;对《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中羌族饮食习俗的一点质疑[J];民俗研究;199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毛艳;王骏;;西南少数民族的“不死药”神话内涵探析[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游斌;;圣经翻译、文字创制与社会转型——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圣经接受为例[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六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颖泰;大西南少数民族的“鸡文化”[N];贵州民族报;2007年
2 周永健;葛维汉:近代西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记录者[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记者 孙琪;西南少数民族研究基地揭牌[N];四川日报;2011年
4 韦应学;西南少数民族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张泽洪;道教与西南少数民族[N];中国民族报;2005年
6 彭元江;追寻彝族“舞之源”[N];乐山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植凤英;西南少数民族心理压力与应对:结构、特征及形成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张兴无;西南少数民族财富观念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3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荟;清代前期西南少数民族族群形象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2 林开强;西南少数民族的星辰崇拜——生命溯源[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18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518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