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特征与拓展分析

发布时间:2017-09-11 02:07

  本文关键词: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特征与拓展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哈萨克斯坦 旅华客源市场 市场特征 拓展分析


【摘要】:自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建交以来,双方逐渐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两国推进中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方"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的对接,更加注重旅游等人文交流合作领域。因此,研究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连续多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研究哈萨克斯坦游客的入境旅游优势,并从历史发展阶段、人口统计学特征、人均消费与平均停留时间、人均消费构成、入境方式、年内时间分布规律、在华空间分布和出境流向等八个方面分析哈萨克斯坦旅华客源市场特征,并得出相应结论。文章最后从创新旅游合作领域、丰富游客入境条件和进行旅游宣传推广三方面为两国市场拓展提出建议。
【作者单位】: 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
【关键词】哈萨克斯坦 旅华客源市场 市场特征 拓展分析
【基金】:2014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ZZsxy1400);上海商学院旅游管理特色学科建设
【分类号】:F593.61;F592
【正文快照】: 周边国家客源市场特征分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入境旅游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的入境旅游研究成果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入境旅游的研究热点,即以日本[1]、韩国[2]和俄罗斯[3-4]等为代表的重点客源国,大多是中国的邻国,与之相关研究和参考文献都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秀苗;;日本人特点及日本旅华市场的开拓[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25期

2 朱思颖;;从美国旅华市场看加拿大旅华市场[J];现代商业;2009年17期

3 吴冬明;;俄罗斯旅华市场分析及开发浅论[J];经营管理者;2009年15期

4 李永乐;;东南亚旅华游客若干特征研究[J];东南亚纵横;2009年09期

5 银淑华;;俄罗斯旅华市场独特性分析及其开发策略选择[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99马来西亚旅华市场可望回升 日本旅华市场直观价格偏高[J];中国经济信息;1998年20期

7 游明谦;东南亚旅华市场:九十年代回顾与未来对策[J];东南亚纵横;2000年S2期

8 祝明霞,叶仰蓬;日本旅华市场供给基本问题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王海涛;;扩大有效需求,走出日本旅华市场的困境[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8期

10 柴海燕;;汇率变化对美国旅华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J];消费经济;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平;郭伟;;韩国旅华市场的发展前景[A];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业发展[C];1996年

2 白凯;马耀峰;李天顺;;信息刺激对旅华游客决策影响度研究——以西安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褚玉良;马耀峰;李创新;;旅华入境游客客源市场结构及认知行为研究——以云南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保荣;韩国旅华市场机遇与风险共存[N];中国旅游报;2001年

2 刘士军 常红;印度旅游及旅华市场报告(三)[N];中国旅游报;2005年

3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罗卫建;印尼旅华市场分析与展望[N];中国旅游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龚立仁;东南亚旅华市场形势喜人[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高武;上半年尼泊尔旅华市场高增长[N];中国旅游报;2013年

6 国家旅游局旅游促进与国际合作司 周文杰;重振日本旅华市场之我见[N];中国旅游报;2014年

7 徐岩;东南亚旅华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二)[N];中国旅游报;2001年

8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日本旅华市场全面复苏[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日本旅华市场全面复苏(下)[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中国驻新加坡旅游办事处 罗卫建;菲律宾旅华市场分析与预测[N];中国旅游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任瑞萍;旅华美国市场特征及拓展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2 赵柳娜;韩国旅华客源市场开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宏博;旅华美日游客消费行为对比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焦维军;旅华大洋洲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金丽媛;中俄旅游年视角下的俄罗斯旅华客源市场发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6 吴冰;旅华外国商务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827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827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62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