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本文关键词:解读《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更多相关文章: 北方农牧交错带 农业结构 食物生产 重要界面 品牌农业 生产潜力 种养结合 农牧结合 建设优势 饲草料
【摘要】:正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连接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食物生产系统的重要界面,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自古就是农区和牧区交错发展的经济纽带。近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适应食品安全升级、消费品质提升的需要,聚焦优质中高端,大力发展特色品牌农业。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关键词】: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食物生产;重要界面;品牌农业;生产潜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建设优势;饲草料;
【分类号】:F327
【正文快照】: 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连接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两大食物生产系统的重要界面,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自古就是农区和牧区交错发展的经济纽带。近日,农业部印发《关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适应食品安全升级、消费品质提升的需要,聚焦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弛;李伟;;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的空间差异[J];市场论坛;2008年03期
2 杨存栋;王雪;陈田;;北方农牧交错带观光农业的可行性及发展思路——以呼和浩特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2期
3 吕颖;卫海燕;;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赤峰市翁牛特旗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年09期
4 张生军;杨改河;刘和林;;北方农牧交错带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5 姚凤梅,张佳华;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作物产量时空格局与情景预测研究进展[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01期
6 欧阳玲;;北方农牧交错带人地关系研究进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刘亚玲,潘志华,郑大玮;北方农牧交错带植被退化与恢复研究[J];生态经济;2004年09期
8 陈海,康慕谊,曹明明,范一大;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生产范式区划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05年05期
9 刘林德,高玉葆;论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系统功能整合[J];地球科学进展;2002年02期
10 刘公社;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可持续发展研究[J];科技导报;199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超;刘亚南;潘志华;安萍莉;潘学标;;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研究[A];S5 全球典型干旱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C];2012年
2 张俊;周成虎;杨攀新;;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退耕模式探讨——以河北省张北县为例[A];中国北方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管理与效益评价实践[C];2008年
3 孙保平;罗弘;杨越;;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4 韩茂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环境研究与思考[A];中国经济史上的天人关系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赵天冬;保护性耕作研究成果通过鉴定[N];农民日报;2008年
2 高玉葆;我国北方草原人与自然和谐若干问题[N];大众科技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文清;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用地风蚀影响因子与保护性农作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2 吕玉华;北方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3 秦立刚;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区域气候对下垫面变化响应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4 魏琦;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与生态治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金朔;清代中国北方典型地区耕地拓展过程初步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2 王静;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3 何磊;气候变化对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生产脆弱性的影响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7年
4 李广;北方农牧交错带复合生态系统的气候响应与不同配置的生态经济效应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3年
5 李霞;基于GIS的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时空变化及特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吴海燕;北方农牧交错带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187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118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