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我国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30 20:51

  本文关键词:我国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财富管理 高净值 私人银行


【摘要】:私人财富管理在国外已经发展了几百年,早已是理财市场上的炙手可热的“明珠”。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理财意识得到了提高,财富管理业务逐渐在新型理财市场上发展起来。虽然我国私人财富管理发展起步较晚,但是个人金融资产管理已受到各家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青睐。高净资产人群已经成为各大银行未来盈利的“新秀”,为他们提供高端的、专业化的、个性的金融服务成为未来各大银行的争夺的市场。目前,与国外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相比较,我国的私人财富管理业务还处于萌芽阶段,私人财富投资市场和运营模式尚且不够成熟,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还不够完善。另外,由于我国高净值人群的特征以及需求有异于国外,所以国内私人财富管理模式绝不能照搬国外的经验。在此情况下,以高净值人群为目标,为其提供专业化的财富管理业务而发展起来的私人银行需要在内外双重压力下探索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我国私人银行现如今面临许多挑战:找寻市场发展规律,创新管理业务,完善服务模式,储备专业人才,深化品牌形象等,完成这一系列的挑战,就能够在市场占据有利地位。本文首先对国外发达地区私人银行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对比分析瑞银集团和花旗银行的发展模式,总结了国外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特征和管理模式。其次对国内私人银行财富管业务进行分析。在国内研究部分中,首先从宏微观两大层面对国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环境进行分析,然后从财富管理市场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入手,分析我国财富管理市场高净值客户的特征和需求,阐述国内现有的财富管理机构和产品服务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国内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存在的原因。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第五部分将从服务模式、产品平台、管理模式、客户细化、队伍建设和品牌管理六大方面提出建议,探讨我国私人银行如何在未来更好地发展。本文以列举实际案例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实际应用当中可行性较高,国内私人银行可以参考本文给出的对策和结论,寻找财富管理战略的突破口。
【关键词】:财富管理 高净值 私人银行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引言10-14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0-11
  • 二、论文研究内容及框架11-12
  • 三、论文的研究方法与创新12-14
  • 第二章 财富管理的理论与文献14-24
  • 一、私人财富管理的相关理论14-18
  • (一)马特莱法则(二八定律)14
  • (二)生命周期消费理论14-15
  • (三)投资组合理论15-16
  • (四)资本资产定价理论16
  • (五)市场细分理论16
  • (六)“蓝海”战略16-18
  • 二、私人财富管理的文献综述18-24
  •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18-19
  •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19-20
  • (三)私人银行的服务对象20-21
  • (四)私人银行与其他银行的区别21-24
  • 第三章 国外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分析24-32
  • 一、国外私人银行的发展概述24
  • 二、瑞银集团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模式24-27
  • 三、花旗私人银行财富管理模式27-28
  • 四、国外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模式28-32
  • 第四章 国内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分析32-55
  • 一、国内私人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概述32-33
  • 二、国内私人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环境分析33-37
  • (一)宏观环境分析—PESTEL模型33-35
  • (二)微观环境分析—SWOT分析35-37
  • 三、国内私人财富管理市场需求分析37-43
  • (一)目标市场37-41
  • (二)市场需求41-43
  • 四、国内私人财富管理市场供给分析43-47
  • (一)财富管理机构43-45
  • (二)产品服务体系45-46
  • (三)国内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的实例46-47
  • 五、国内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47-55
  • (一)主要问题及其原因47-49
  • (二)外部影响因素49-51
  • (三)内部驱动因素51-55
  • 第五章 我国私人银行财富管理业务未来发展策略55-61
  • 一、加快电子建设,开展网络化服务55-56
  • 二、构建开放式产品平台,丰富产品体系56
  • 三、转变传统理念,改进服务方式56-57
  • 四、细化目标客户,深入了解客户需求57
  • 五、完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57-58
  • 六、加快人才培养,,打造专业服务团队58
  • 七、树立品牌形象,注重品牌效应58-61
  • 第六章 结论61-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育谋;私人银行“盯上”富人[J];西部论丛;2004年12期

2 刘光辉;私人银行应盯住亚洲(英文)[J];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10期

3 闫鹏飞;;私人银行瞄准亚洲[J];中国科技财富;2005年12期

4 杨育谋;私人银行挑战中国银监[J];金融经济;2005年01期

5 黄正全;;领略外国的私人银行[J];金融经济;2006年05期

6 郭一先;魏书传;;外资私人银行抢滩面面观[J];金融经济;2006年09期

7 Bart Fehmers;Ian Ball;;私人银行面临着发展挑战[J];金融管理与研究;2006年05期

8 黄正全;;领略外国的私人银行[J];金融博览;2006年08期

9 刘红彬;;论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J];职业技术;2006年12期

10 王婷;;私人银行:梦想照进现实[J];招商周刊;2006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欢欢;;中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品牌建设[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其珏;跨国私人银行盯上中国富人[N];东方早报;2005年

2 陈其珏;“私人银行”若隐若现[N];东方早报;2005年

3 瑞商;世界最大私人银行瑞士产生[N];国际商报;2002年

4 ;亚洲私人银行市场前景看好[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0年

5 耿彩琴;国内首家中资私人银行昨日亮相[N];北京日报;2007年

6 刁恒波;突破:中国的私人银行[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顾海萍;与私人银行面对面[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8 钟正;中行拟建合资私人银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石朝格;解密初露端倪的中国私人银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10 岳瑞芳;京沪首现“私人银行”[N];中国证券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梓宁;私人银行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芳;金融业全面开放背景下中资私人银行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年

2 叶新阶;欧洲、美洲、亚洲私人银行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林凌;中国私人银行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杨婉婕;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模式探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徐兴;国内私人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6 谭娜;C银行私人银行专营机构转型方案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肖维娜;花旗私人银行在华营销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钟爱军;浦发银行杭州分行私人银行经营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9 邹运;浦发银行哈尔滨分行私人银行关系营销策略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10 刘峰;建行辽宁省分行私人银行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1192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1192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40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