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基于利益主体行为的博弈
本文选题:区域产业品牌 切入点:产业集聚 出处:《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区域产业品牌已成为促进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要素之一。笔者基于利益主体行为博弈视角对差异化路径下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战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市场主导型路径下,各主体在区域产业品牌投入上存在互补性,产业集聚虽然会降低单个企业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但却会促进整体企业和政府加大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投入,对企业征税税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区域产业品牌的发展;在政府主导型路径下,地方政府在区域产业品牌建设上的效率越高、外部性越大、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以及市场需求对区域产业品牌的敏感度越大,则政府建设区域产业品牌的力度越大。因此,各地区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发展路径建设区域产业品牌。
[Abstract]:Regional industrial br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key factors to promot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upgrad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results show that, under the market-oriented path, the main bodies are complementary to each other in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brand investment, although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will reduce the investment of individual enterprises to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brand. But it will promote the whole enterprise and the government to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in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brand, and the tax rate of the enterprise is too high or too low, whi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brand. The higher the efficiency and externality of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brand construction, the higher the degree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greater sensitivity of the market demand to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brand. Each region should choose different development paths to build regional industrial brand according to its own situation.
【作者单位】: 广东金融学院广州区域金融政策重点研究基地;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区域产业品牌效应扩散路径与结构性产业政策调控研究”(项目号71003029)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区域产业品牌效应与产业发展协同演进研究:以广东高新技术专业镇为例”(项目号2012B031000026) 广州市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金融效应与产业升级的空间结构影响研究:以广州为例”(项目号2013JG12)
【分类号】:F273.2;F224.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永刚;企业品牌、区域产业品牌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魏守华;企业集群中的公共政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6期
3 毛振福;;基于产业优势的区域品牌培育策略研究[J];科学与管理;2009年04期
4 李佛关;冉建宇;;区域产业品牌背景下的企业品牌建设动因及途径[J];企业经济;2009年11期
5 连漪;姜营;;区域旅游品牌发展及品牌价值提升策略——基于桂林旅游地品牌建设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3年02期
6 吴传清;李群峰;朱兰春;;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权属和效应探讨[J];学习与实践;2008年05期
7 吴传清;;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理论研究进展——以广东学者的研究文献为考察对象[J];学习与实践;2009年02期
8 涂山峰;曹休宁;;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与区域经济增长[J];中国软科学;2005年12期
9 李国武;原发型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品牌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09期
10 魏加莉;;基于城市、产业、企业品牌互动视角的连云港城市品牌策略研究[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本田;;产业集群:提升安徽省产业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孙钰霞;;基于“农家乐”的旅游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以成都市龙泉驿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5期
3 李慧巍;吴婵君;;环杭州湾区域制造业集群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4 郭海清;申秀清;;我国区域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J];北方经济;2009年08期
5 孙莉莉;韩福荣;;我国三大家电产业集群品牌建设现状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6 宋德军;刘阳;;我国企业品牌管理的国际比较分析与对策[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7 方正松,田志龙;小商品商人聚集与制度环境[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8 朱鸣,郭凤典,朱英杰;基于产业集群的武汉光谷光电子产业发展思考[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魏守华,邵东涛;论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营销[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10 林健,李焕荣;企业集群形成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肖雁飞;;创意产业区系统演进创新特征研究[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甘瑁琴;赵婷婷;;两型社会背景下湖南省特色农业构建区域品牌的探讨[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吴传清;;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术语、权属和商标保护模式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向飞;董雪静;王曦;;行业协会在高新区产业集群化中的作用[A];全国第八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萌;关系型契约治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徐光瑞;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喻春光;产业集群导向的工业园区形成机理与战略设计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颜克益;知识溢出视角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6 张敏;基于产业集群的苏北区域经济发展[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刚;中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田卫东;区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作用的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卢启程;基于知识的中国省级区域经济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10 刘向舒;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吕妙贞;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的政策设计[D];五邑大学;2010年
3 刘丽;基于产业集群方向的工业园区发展研究和政府作用探讨[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丹;产业集群生命周期发展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郭丽莎;创新集群的生成机制及其政策选择[D];郑州大学;2011年
6 王洁;地方政府推动汽车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何德海;中小企业集群式国际化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8 王向;吉林省政府推进长白山生态产业集群发展作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熊薇;江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郭金喜;论块状经济合理聚集[D];浙江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耿建泽;;地域根植性对企业集群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魏守华,邵东涛;论中小企业集群的区域营销[J];商业研究;2002年17期
3 魏守华;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以及策略研究——以嵊州领带产业为例[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4 李永刚;企业品牌、区域产业品牌与地方产业集群发展[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魏守华,赵雅沁;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探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2年05期
6 刘芹,陈继祥;企业集群品牌风险的博弈分析[J];当代财经;2004年09期
7 魏守华;企业集群中的公共政策问题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1年06期
8 洪文生;区域品牌建设的途径[J];发展研究;2005年03期
9 贾爱萍;中小企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初探[J];北方经贸;2004年03期
10 魏守华,石碧华;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佐藤;刚介;;以构筑强势品牌为目的的传播活动[J];广告人;2002年08期
2 田中禾,魏长江;品牌建立四原则[J];商业时代;2002年05期
3 佐藤刚介;强势品牌源自统一的传播[J];市场观察;2002年09期
4 韩秉华;;品牌与设计[J];中国广告;2002年08期
5 张路明;品牌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化工管理;2003年12期
6 黄云生 ,刘威;品牌战略:掀起你的盖头来[J];企业研究;2003年21期
7 尹启华;品牌权力营销及其发展趋势[J];乡镇企业研究;2003年06期
8 肖志营 ,蒋卫忠;技术品牌创造价值——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品牌之旅[J];科技创业月刊;2003年02期
9 黄云生 ,刘威;品牌战略:掀起你的盖头来[J];企业研究;2003年19期
10 ;品牌是为企业创造价值的[J];科技智囊;2003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张晓磊;;实施品牌战略 推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A];2006年流通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自主创新视角下的民族品牌[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2)[C];2009年
3 李海波;;Vi设计与企业品牌浅析[A];推进节能环保,给力绿色崛起——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2年海南机械科技学术报告会交流论文集[C];2012年
4 梁波;舒华英;;从有序和耗散理论观点看运营商的品牌管理[A];通信发展战略与业务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孔祥智;史冰清;;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江;上海全面推动实施品牌战略[N];解放日报;2004年
2 朱坤岭;品牌创建与品牌成长[N];经理日报;2003年
3 荀鹤;洋专家眼里的中国品牌[N];西安日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王圣军;中小企业也能塑造强势品牌[N];中国建设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温秀;从纺织品出口困境看中国品牌战略的缺失[N];中国经营报;2005年
6 宁白 王有发;品牌是有生命的[N];中国商报;2001年
7 谢付亮;品牌企业更需要“慎独”[N];中国矿业报;2006年
8 李光斗;品牌战 全球化留给中国的最后机会[N];中国证券报;2007年
9 任绍敏 卞梦洁;上海正涌现国际知名品牌[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10 弈炜;发展品牌任重道远[N];国际商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成荣;品牌价值的评价与管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朱立;品牌文化战略研究[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5年
3 高松;品牌资产动态模型及增长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年
4 刘泳;品牌导向型公司及其价值链整合模式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5 张有绪;品牌资产模型与测度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6 何娟;品牌资本运营论[D];四川大学;2005年
7 瞿艳平;基于品牌管理的企业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军;江西中小民营企业品牌创建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2 孙承煊;国际与台湾主要品牌鉴价系统分析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3 高泽龙;成都华一科技公司品牌建设和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4 刘怀宇;品牌寿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5 潘胜利;消费品品牌传播整合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3年
6 章欣;服装品牌价值的评估与提升策略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7 黄广群;中国企业国际品牌的创立与维护策略[D];安徽大学;2007年
8 张海林;基于我国独生代消费行为的品牌管理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9 戴中俊;基于生态学理论的企业品牌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10 何颖;基于消费者视角的品牌资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628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62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