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工制造走向品牌制造: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品牌化路径研究
本文选题:加工制造 + 品牌制造 ; 参考:《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年05期
【摘要】:1)定位当前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世界体育用品制造业中的格局。2)分析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在加工制造(OEM)情境中产生的困境。3)透视体育用品制造业发达国家品牌制造(OBM)的优势。4)探索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品牌化路径,旨在为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生产方式转型和品牌化打造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建议。
[Abstract]:1) analyze the current pattern of Chinese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in the world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2) analyze the predicament of Chinese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situation of processing and manufacturing OEM. 3) Perspective the brand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in the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advantage of manufacturing OBM.4) exploring the brand path of China's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advi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brand building of China's sporting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作者单位】: 衡阳师范学院体育系;
【分类号】:G8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泽和;;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2 甄炳禧;;次贷危机阴影下的美国经济[J];求是;2008年17期
3 孟淑云;关于贴牌生产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5年21期
4 朱道辉;闵健;刘承亮;顾冰;;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贴牌生产的风险与防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5 席玉宝;刘应;金涛;;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5年12期
6 许玲;;基于边际产业扩张理论的中国体育用品业海外并购研究[J];体育与科学;2011年03期
7 孙义良;;我国体育产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基于体育用品业自主知识产权创新的实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杨明;李留东;;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8年03期
9 徐媛媛;;从“口红效应”看中小型制造企业发展——基于金融危机环境下的思考[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9年04期
10 王元媛;;基于SCP框架的中国体育用品产业分析[J];知识经济;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召阳;;电影院线的品牌化走向探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2 安继彩;陈晓艳;安西帅;徐春豪;;后金融危机时代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危机管理[J];安徽体育科技;2012年02期
3 陈兵;;报刊产业经营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0期
4 许会玲;;从《范春歌工作室》看品牌专栏[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5 宋狄雷;;民营体育用品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8期
6 徐琳琳;宋玉梅;王晓微;于静;;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变革对中国体育组织管理的借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7期
7 陈颇;赵恒;夏崇德;;体育用品出口贸易与中国进出口贸易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许敏雄;陆亨伯;王乔君;;基于SCP框架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9 江亮;饶平;胡建忠;李红军;窦卉平;;产业链战略视阈下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潜在危机与谋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10 胡胜昔;刘英梅;;需求竞争条件下我国体育用品业的策略选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邱招义;钟秉枢;;对“奥林匹克”品牌发展的研究[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2 王欣;;品牌设计的个性塑造[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3 秦椿林;;奥林匹克运动的组织变革对中国体育组织管理的借鉴[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张凌浩;;基于基因遗传理论产品形象的延续与更新方法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7年
5 龙敏;任天飞;;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湖南工业品品牌发展的战略选择[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6 蒋媛;郭博;;浅析我国大型公共体育场馆管理运营现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宋娜梅;;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国际化进程与经营管理绩效的关系研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夏正清;江龙;;上海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模式创新研究——基于FGT的启示[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9 罗洁;毛爱华;;高性能运动服装的设计创新和科技创新研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梁强;;体育会展的品牌资产建构:理论基础与提升路径[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铁翠香;基于信任和感知价值的网络口碑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刘盼盼;中国体育产业结构的演进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3 刘岗;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品牌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4 李辉;服务型企业品牌内化对员工的顾客导向行为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温洪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6 沈佳;体育赛事赞助目标和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朴勇慧;赛事赞助对企业品牌形象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杨雪滢;基于破坏性创新的自主品牌跨越式发展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俞晔;网络社区对B2C电子商务平台品牌忠诚影响机理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10 何强;基于行为生态学的企业战略演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乐绿;上海品牌体育赛事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余祥鹏;党报品牌战略与管理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陈蕾;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品牌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黄婷;中国普洱茶出口日本的品牌营销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曹雯;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的品牌传播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何燕;材料在香烟包装中的设计语言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束玉洁;饭店品牌体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毛成凤;新的媒介环境中电视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9 刘云;基于人性化的商店家具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10 李程程;产业集群视角下富阳体育产业发展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玉宝;高守东;金涛;;我国体育用品加工贸易的历史地位与发展方向[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许敏雄;陆亨伯;王乔君;;基于SCP框架的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特征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10期
3 刘造林;沈洁;;雅戈尔海外并购整合的理性分析[J];财会月刊;2008年36期
4 许云;美国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历史回顾及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5 李勰;外商拿走我国贴牌生产丰厚利润[J];电器工业;2005年05期
6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7 陈佳贵,王钦;中国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与公共政策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9期
8 黄永明;何伟;聂鸣;;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的升级路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5期
9 张小蒂;朱勤;;论全球价值链中我国企业创新与市场势力构建的良性互动[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5期
10 韩中和;从贴牌生产到创建国际品牌[J];国际商务研究;2003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贾海红;[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明星;基于品牌创新的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及其运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现状与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2 周良君,李圣旺,周西宽,陈小英,郑泽云;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周良君;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的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10期
4 席玉宝;刘应;金涛;;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5年12期
5 红云;国际体育用品需求趋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2期
6 孙继龙;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7 吴晓阳;中国体育用品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4期
8 席玉宝;袁铜墙;;我国体育用品市场调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靳英华;;论国际间产业转移与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结构调整[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10 赵恒;陈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支出与体育用品制造业产出关系的实证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倩;;北京市体育用品展览会的发展策略初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何琛珏;刘兵;;开创“蓝海”: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的新路径[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3 段雯;;试论后奥运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建设与营销[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4 薛浩;李平;;体育用品产业链结构及其特征分析[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5 杨厦;陆亨伯;李海龙;;体育用品制造示范企业评选体系研究——基于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十大示范企业”的评选[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6 蒋维娜;;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大连体育用品商场[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8 陈小英;周良君;郑泽云;;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陆元兆;;我国体育用品结构趋同现象的博弈分析及战略选择[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10 王潇;杨明;;试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发展模式[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晓航;国产球:响当当的品牌何其少[N];中国质量报;2003年
2 吉力;中国体育用品距世界品牌有多远?[N];国际商报;2004年
3 本报记者 王睿;体育用品:市场的春天到来了吗[N];湖南经济报;2001年
4 曹明;你学会保护自己了吗[N];今日信息报;2004年
5 许珂;国际体育用品巨头 抢食500亿美元中国蛋糕[N];市场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宋辉;假冒体育用品为何屡禁不止[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7 记者 张旭光 田洁;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规模空前[N];中国体育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张秀萍;钦差“大使”[N];中国体育报;2000年
9 记者 窦红梅;体育用品一条街售假连房东一起罚[N];北京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刘鹤翔;体育用品上演渠道争霸[N];财经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鲍芳芳;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2 温洪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明虎;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品牌战略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2 赵秋野;重庆市主城区中老年体育用品开发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栗X;河南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陈思平;我国体育用品标准化建设的策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夏小磊;体育用品的礼品化营销的问题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6 阮如琼;中国体育用品营销策略对越南的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陶源源;我国体育用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文娟;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吴小茹;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建设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李勐;北京市学龄儿童体育用品市场供需状况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1761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761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