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江西贵化品牌传播途径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8 14:12

  本文选题:品牌 + 传播途径 ; 参考:《南昌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摘要】: 中国各行各业已经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战”渐渐成为主要“战态”,综观企业的成功与失败,无一不与其品牌塑造的成败密切相关,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支柱,以及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换句话说,品牌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为了能够在洗牌大战中“幸免于难”,企业必须明确树立正确的品牌经营观念,并通过有效营销策略、有效的传播途径来打造强势品牌。本文结合江西贵化多年品牌传播的运作状况,具体就企业如何通过提升企业文化推动打造强势品牌,如何选择有效传播途径达到满意的品牌塑造效果,为江西贵化和其他企业品牌传播活动提供借鉴和启迪。 江西贵化的品牌传播活动由于缺乏专业的领导机构,缺乏专业的运作团队和专业的咨询策划,品牌传播活动处于随意状态、品牌定位模糊、途径选择盲目。本文在大量阅读和综述品牌传播途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江西贵化的品牌传播途径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江西贵化的品牌传播途径进行了完善,以期达到少花钱、效果好,并不断增强其品牌在行业中的引导力的目的。 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首先在研究分析传播效果时,将企业文化对品牌传播的影响做了细致分析,本文认为,企业的品牌传播活动只有在基于有效的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上,充分提升品牌价值,才能使品牌获得更深远的成功。其次,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大胆的提出了两种新的传播途径:一种是影视嵌入式传播途径,第二种是合作双赢式传播途径。这两种传播途径不仅可直接为江西贵化品牌传播提供优化,而且为类似的研究提供可操作性的尝试。
[Abstract]:In order to survive in the world of brand competition , the brand has become the main pillar of enterprise ' 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 In other words , the brand is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enterprise . In other words , in order to be able to " survive " in the market competition , the enterprise must establish the correct brand management concept , and adopt effective marketing strategy and effective dissemination way to create the strong brand .



Because of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 leadership organization , lack of professional operation team and professional consulting planning , br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are at random , brand positioning is vague and the way of choice is blind . In this paper ,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is paper are pointed out , and the brand communication way of Guihua in Jiangxi is perfected , with a view to achieving the goal of less money and good effect and constantly enhancing the guiding force of brand in the industry .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e of corporate culture on brand propagation in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dissemination effect . In this paper ,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br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of enterprises can make the brand more successful . Secondly ,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for reference , two new ways of communication are put forward : one is the video - visual embedded transmission path and the second is the cooperative double - win transmission way . The two kinds of propagation paths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optimization for the brand communication of Jiangxi Guihua brand , but also provide the operability for similar research .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7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强;;全球竞争时代的品牌营销[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0年10期

2 张文利;;论企业如何打造服务品牌[J];商场现代化;2008年31期

3 刘晓英;;金融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以招商银行为例[J];特区经济;2009年05期

4 庞炜;如何实施名牌战略[J];中国石化;2000年12期

5 ;品牌创建的三大命题:理念、武器与实战[J];中国广告;2005年03期

6 慕庆涛;李海明;;可口可乐奥运营销对品牌传播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9年01期

7 庄志毅;企业文化的重塑与优化[J];经济问题;1987年03期

8 胡尧武;试论中国旅游饭店的企业文化[J];旅游学刊;1989年04期

9 李香林;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与“企业文化”建设[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06期

10 肖毅敏;论企业文化管理工程[J];求索;199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先龙;程业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源泉[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慧勇;;企业文化的“内部市场”问题[A];中国石油石化工程技术和物装手册(第二分册)[C];2003年

3 吕晓宁;;中国企业文化十批判[A];用文化提升企业竞争力——陕西省首届企业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家圣;唐显银;;浅谈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A];第五届中国企业文化百人学术论坛(湖北省)[C];2011年

5 杨兆平;;浅谈如何发挥企业文化的功能[A];湖北省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优秀科研成果汇编(1999-2000)[C];2001年

6 杨继军;;企业文化中的“人”道[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周斌泉;;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A];2008湖北企业文化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刘志雄;;企业文化对公司资本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分析[A];第七届全国财务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郭红菊;;论企业文化的功能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应用[A];“以德治国与精神文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刘波;;论保险文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竞争力[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吉鹏;不妨展示一下“生蛋的母鸡”[N];中国冶金报;2006年

2 薛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唐骏;留住人才的企业文化[N];中国人事报;2005年

4 慕柏;优秀的企业文化才是根本[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台湾企业文化的特色[N];中国文化报;2005年

6 ;企业文化—企业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N];广东科技报;2004年

7 经济视点报记者 张泰;五星:将慈善融入企业文化[N];经济视点报;2005年

8 俞雷;忠诚执行是一种企业文化[N];市场报;2003年

9 韩宏恩;没有企业文化,企业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N];山西科技报;2004年

10 卫俊生;建塑煤炭企业文化的“三要三忌”[N];中国企业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沃伟东;企业文化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6年

2 王启亮;利益相关者导向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文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赵庆惠;我国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5 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建升;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企业社会责任视角[D];浙江大学;2008年

7 吴文盛;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张旭;企业文化对竞争优势的影响机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9 赵世刚;中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测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朱凌;基于全面创新视角的企业子文化创新协调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喻亚男;基于我国SNS网站的品牌传播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0年

2 邹佳媚;SNS社交网站中企业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党楚;C2C电子商务网站整合品牌传播模型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郑夙夙;新媒体背景下我国服装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王海珍;宜家品牌传播策略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6 罗晓帆;媒介集团品牌网站(页)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7 赵媚夏;凤凰卫视品牌传播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陆健东;互联网广告品牌传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9 王成虎;红三环品牌经营策略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10 于学仕;设计管理在品牌传播中的应用[D];湖北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68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768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a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