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浅层互动能否激发顾客价值共创意愿——基于品牌体验和价值主张契合的混合效应模型

发布时间:2018-04-25 22:13

  本文选题:顾企互动 + 品牌体验 ; 参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年11期


【摘要】:服务主导逻辑经济环境中,吸引顾客参与价值共创是企业创新制胜之道。然而,顾客并非天然具有价值共创意愿。从顾客视角出发,探讨了顾企互动激发顾客价值共创意愿的过程机理。选取科技型企业的顾客展开调研,结果表明,顾客与企业整体的"面"互动能提升顾客品牌体验,但是不能对顾客价值共创意愿产生直接影响;顾客与企业员工的"点"互动、顾客与顾客的"交集"互动都可以对顾客品牌体验和价值共创意愿产生直接影响。品牌体验在3类顾企互动对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中均具有中介作用。价值主张契合正向调节了顾企互动对价值共创意愿的影响。企业需要努力实现顾客价值主张契合,依托品牌导向的顾企互动提升顾客品牌体验,进而吸引更多顾客产生主动参与价值共创的意愿。
[Abstract]:In the service-oriented logical economy environment, attracting customers to participate in value creation is the way to win the enterprise innovation. However, customers are not naturally willing to create valu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stomer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mechanism of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by customer inte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customers and enterprises can improve customer brand experience, but it can not directly affect customer value creation willingness, customer and enterprise employees "point" interacti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ustomer and customer can directly influence customer brand experience and willingness to create value. Brand experience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e influence of three types of enterprise interaction on the willingness to create value. The value proposition positively adjusts the influenc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d the enterprise on the willingness to create value. Enterprises need to strive to achieve customer value proposition fit, rely on brand oriented customer interaction to enhance customer brand experience, and then attract more customers to produce the willingnes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alue creation.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Y009) 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12YJC63001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14WKPY66)
【分类号】:F27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若勇;刘新梅;沈力;王海珍;;服务氛围与一线员工服务绩效:工作压力和组织认同的调节效应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3期

2 王新新;万文海;;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的机理及对品牌忠诚的作用研究[J];管理科学;2012年05期

3 万文海;王新新;;共创价值的两种范式及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研究前沿述评[J];经济管理;2013年01期

4 牛振邦;白长虹;张辉;;基于互动的价值共创研究[J];企业管理;201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连民;金颖;;基于价值共创理论的成人高校可持续发展路径的思考[J];成人教育;2014年05期

2 庄贵军;李苗;凌黎;;网络交互能力的量表开发与检验[J];管理学报;2015年09期

3 袁婷;齐二石;;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基于顾客体验的中介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5年06期

4 樊耘;纪晓鹏;邵芳;;雇佣契约对心理契约破坏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2011年06期

5 张圣亮;李刘欣;;企业内部服务补救对一线服务员工情绪和行为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7期

6 李锡元;高婧;;工作家庭冲突、上司支持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层职业经理人的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年02期

7 王书翠;陈为新;朱水根;;酒店的组织公平性氛围和关心旅客氛围与旅客的投诉次数之间的关系[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年07期

8 王书翠;凌茜;王缇萦;;酒店的组织公平性氛围和服务氛围对旅客投诉次数的影响[J];珞珈管理评论;2012年02期

9 张辉;牛振邦;;特质乐观和状态乐观对一线服务员工服务绩效的影响——基于“角色压力—倦怠—工作结果”框架[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1期

10 张传庆;;国内外服务氛围研究述评与展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辉;服务型企业品牌内化对员工的顾客导向行为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占小军;服务员工工作满意度对服务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传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4 曹颖;组织情境、服务氛围对情绪劳动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5 王少剑;移动微博技术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绩效的作用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6 王高山;社会化商务电子服务质量对顾客契合的影响机理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叶新凤;安全氛围对矿工安全行为影响—整合心理资本与工作压力的视角[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欢;服务氛围视角下银行业员工服务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赵瀛;市场化过程中企业员工认同特征的变动与继承[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3 孙爱玲;工作室项目管理团队的组织认同感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4 郭文东;H公司绩效考评方案设计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李玲;民营科技企业组织认同影响因素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6 潘小菊;民营企业员工组织认同及其与工作投入关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7 李唯玮;企业“80后”员工组织认同与离职意愿的关联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窦文娟;呼市供电公司服务营销体系优化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9 张艳;湘财证券公司绩效考核改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10 宣静静;品牌社群融入度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费尔德曼;;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2期

2 魏钧;张勉;杨百寅;;组织认同受传统文化影响吗——中国员工认同感知途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6期

3 万文海;王新新;;消费领域共同创造价值的形成机理研究[J];经济管理;2010年07期

4 张若勇;刘新梅;王海珍;;服务氛围对顾客知识获取影响路径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8年02期

5 范秀成,罗海成;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服务企业竞争力探析[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6期

6 王新新;万文海;;消费领域共创价值的机理及对品牌忠诚的作用研究[J];管理科学;2012年05期

7 韩德信;;日常生活审美化——西方现代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8 王新新;薛海波;;论品牌社群研究的缘起、主要内容与方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04期

9 薛海波;;品牌社群作用机理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贾薇;顾客参与对顾客价值创造的影响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小英;品牌创建的第三条道路 ——品牌体验[J];中外企业家;2004年02期

2 许小英;品牌创建的第三条道路 品牌体验[J];中外企业家;2004年06期

3 李修林;;体验营销与品牌塑造[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4 王世友;白恨水;;品牌 中小企业也能做[J];现代营销;2006年10期

5 孙晓强;;品牌资产理论研究新进展——兼论品牌资产的认知范式与关系范式之差异[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6 李艳娥;;品牌资产理论发展、梳理及展望[J];生产力研究;2009年07期

7 孙晓强;;品牌资产理论研究新进展——兼论品牌资产的认知范式与关系范式之差异[J];市场营销导刊;2009年02期

8 刘敏;;如何创建品牌族群[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9年08期

9 蔡勇;;“五步”助中小企业建立品牌[J];品牌;2011年01期

10 张军;;中国品牌塑造的核心[J];广告大观(综合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赵正洋;赵红;;品牌混淆:一个法学范畴的延伸[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芳;;品牌经营与自主创新的互动发展[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品牌资产的消费者模式与产品市场产出模式的关系[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4 许晓明;张咏梅;;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重塑研究——基于品牌生命周期理论视角[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胡旺盛;薛华;;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品牌激活策略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月辉;单艳华;;基于“十要素模型”的嘉和一品公司品牌资产评估实证研究[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秦芳;顾忠婷;;探路者的品牌传播研究[A];2013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8 邱招义;钟秉枢;;对“奥林匹克”品牌发展的研究[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奥林匹克运动与人类文明的和谐发展-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6年

9 苏银;;顾客感知服务质量与公司品牌建设研究[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运启;品牌关键在“养”[N];财会信报;2013年

2 郭素娥;本土品牌要重视品牌管理[N];中国文化报;2006年

3 付安;塑造高端品牌的四个方向[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4 曾伟胜;品牌长盛不衰的“保鲜”之术[N];黑龙江经济报;2007年

5 霍心一;品牌建设要靠信誉长期积累[N];经济参考报;2006年

6 ;智慧:十个品牌的管理故事[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7 洪宇;品牌仍是中国企业的短板[N];中国经营报;2007年

8 新一 编译;品牌积极在线体验可驱动消费[N];中国服饰报;2009年

9 丁家永;品牌管理核心[N];中国包装报;2010年

10 大冬;中小企业应如何看清市场建立品牌[N];中国包装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念;中国轿车自主品牌生态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启庚;品牌体验的形成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3 龙成志;消费品品牌形象的绩效路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金明;品牌钟爱结构维度、影响因素及其对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宋明元;品牌体验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6 王清;移动通信客户品牌体验对品牌忠诚的影响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7 李艳娥;顾客体验对轿车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8 周露阳;老字号的文化属性如何影响其延伸评价?[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高翔;消费者品牌依恋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10 张蕾;基于多维互动质量的服务品牌资产驱动模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桂瑜;互动对服务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林莹;试论体验营销对品牌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尹俊丽;虚拟品牌社区构建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张春建;南通宇神钢缆有限公司品牌建设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郑秋锦;品牌传播娱乐化研究[D];华侨大学;2009年

6 邵春阳;品牌价值驱动下的品牌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蒋浩;“反品牌社区”形成因素及发展趋势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雪琴;蓝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品牌网络化推广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9 程芳芳;云台山品牌传播战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徐飞;消费者品牌学习动机与品牌资产关系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032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8032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abc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