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危机关联度的品牌危机应对策略研究
本文选题:品牌危机 + 危机关联度 ; 参考:《软科学》2016年08期
【摘要】:基于对品牌危机关联度的不同分类,将品牌危机分为高关联度危机和低关联度危机,研究了不同危机类型下企业的最优应对策略。结果表明,对于高关联度品牌危机,道歉策略最优、辩解策略次之,否认策略最差;对于低关联度品牌危机,否认和辩解策略最优,道歉策略最差。感知企业责任在该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Abstract]:Based on the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brand crisis correlation degree, the brand crisis is divided into high correlation crisis and low correlation crisis, and the optimal coping strategies of enterprises under different crisis types a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crisis of high correlation brand, the apology strategy is the best, the defense strategy is the second, the denial strategy is the worst, and for the low correlation brand crisis, the denial and excuse strategy is the best, and the apology strategy is the worst. Perceived corporate responsibility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in this process.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XW046)
【分类号】:F27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冉雅璇;卫海英;;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的品牌危机修复机制研究[J];营销科学学报;2015年02期
2 方正;杨洋;李蔚;蔡静;;产品伤害危机溢出效应的发生条件和应对策略研究——预判和应对其它品牌引发的产品伤害危机[J];南开管理评论;2013年06期
3 方正;杨洋;江明华;李蔚;李珊;;可辩解型产品伤害危机应对策略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调节变量和中介变量的作用[J];南开管理评论;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单从文;余明阳;;基于危机关联度的品牌危机应对策略研究[J];软科学;2016年08期
2 薛骄龙;花海燕;杨洋;方正;;相似性对危机溢出效应的影响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8期
3 冯蛟;卢强;李辉;;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中未曝光企业应对策略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动态机制研究——来自解释水平理论框架的解释[J];商业研究;2016年08期
4 王运周;陈佳佳;刘云;苏婷;;产品伤害危机溢出效应研究综述[J];商场现代化;2016年19期
5 冉雅璇;卫海英;;互动仪式链视角下品牌危机应对的多案例研究[J];管理学报;2016年05期
6 常远;刘文超;;产品伤害危机对区域品牌的溢出效应及应对策略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05期
7 程霞;;产品伤害危机负面溢出的应对策略——基于危机归因调节作用的视角[J];财经理论研究;2016年01期
8 冯蛟;卢强;张淑萍;李辉;;多品牌危机对行业信任的伤害机理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年02期
9 屈耀辉;;ERM-IF下产品丑闻的资产负债表间接传染预防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6年01期
10 靳明;赵敏;杨波;张英;;食品安全事件影响下的消费替代意愿分析——以肯德基食品安全事件为例[J];中国农村经济;2015年1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静;彭志红;熊小明;;企业家负面曝光事件对企业家形象的影响研究——应对策略及企业家形象特质的调节作用[J];营销科学学报;2014年02期
2 张璇;张红霞;;毁灭还是重生——多品牌危机中的替罪羊效应[J];营销科学学报;2013年04期
3 彭长桂;吕源;;组织正当性的话语构建:谷歌和苹果框架策略的案例分析[J];管理世界;2014年02期
4 卫海英;骆紫薇;;中国的服务企业如何与顾客建立长期关系?——企业互动导向、变革型领导和员工互动响应对中国式顾客关系的双驱动模型[J];管理世界;2014年01期
5 田阳;黄韫慧;王海忠;何浏;;品牌丑闻负面溢出效应的跨文化差异研究——基于自我建构视角[J];营销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6 卫海英;杨国亮;;企业互动导向下的品牌危机预防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年12期
7 卫海英;骆紫薇;;社会互动中的品牌至爱生成机制——基于释义学的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11期
8 黄静;童泽林;张友恒;张晓娟;;负面情绪和说服策略对品牌关系再续意愿的影响[J];心理学报;2012年08期
9 方正;杨洋;李蔚;;产品伤害危机应对策略效果研究[J];软科学;2011年11期
10 汪兴东;景奉杰;;产品伤害中网络与企业响应对顾客感知风险的影响[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1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永高;品牌危机的解决之道[J];中华商标;2002年05期
2 陈湘青;浅议品牌危机的特征与管理[J];江苏商论;2004年07期
3 程劲芝;论品牌危机的管理[J];广西轻工业;2004年06期
4 杨音;;如何化解品牌危机并在其中进行机会营销[J];学理论;2005年Z1期
5 崔鑫生;论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J];内蒙古统计;2005年05期
6 宗永建;;跨国公司品牌危机:原因探析及其启示[J];江苏商论;2006年01期
7 李兴国;;从“感受”的视角解析品牌危机[J];国际新闻界;2006年03期
8 本刊编辑部;;品牌危机,未来的生存挑战[J];广告大观(综合版);2006年06期
9 王梅;;突发性品牌危机的防范与处理[J];商场现代化;2006年26期
10 陈曙亮;陈颖杰;;品牌危机的心理学解读[J];商业时代;2006年2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崔鑫生;;“正品牌”和“负品牌”——论企业品牌危机的成因及对策[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王淑贞;赵婷婷;;乳业品牌危机的后管理—打造品牌和谐[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学安;化解“品牌危机”提升竞争力[N];中国审计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刘益广 新华日报 陆剑;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品牌危机[N];市场报;2005年
3 刘益广;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品牌危机[N];山西政协报;2005年
4 陆剑;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如影随形的品牌危机[N];新华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董妮;施恩“质量门”后再曝“身份门”品牌危机频出法律风险加剧[N];华夏时报;2010年
6 易家言;怎么应对品牌危机[N];农民日报;2014年
7 吴学安;化解“品牌危机”需要未雨绸缪[N];中国审计报;2014年
8 本报特约评论员 方家平;洋品牌危机的中国视角[N];民营经济报;2005年
9 吴学安;企业应对品牌危机提高质量是根本[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原国锋;如何应对品牌危机[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淑萍;多品牌危机事件对乳品行业信任的影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陈f^;社会化媒体中的品牌危机传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锦逵;品牌危机的生成机制与管理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益盈;品牌危机分析及其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3 朱鸥;网络时代企业品牌危机新论[D];苏州大学;2008年
4 阮小峰;品牌危机应对及恢复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5 王倩楠;企业品牌危机效应与防范体系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6 萧仪;品牌危机可修复性研究: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感知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5年
7 卜娜;新媒体时代食品企业品牌危机管理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雷平贤;企业品牌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敬强;基于心理契约的品牌危机管理[D];青岛大学;2008年
10 文建龙;服装品牌危机预警系统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178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817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