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从品牌和感知保护的角度提高网络社群活跃度和凝聚力(英文)

发布时间:2018-06-08 18:21

  本文选题:trust + in ; 参考:《中国通信》2013年12期


【摘要】: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Internet,the Virtual Community(VC)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To realise the potential of the VC,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within it good group cohesion and vitality.Using empi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users' trust in the VC Platform(VCP)on group cohesion and vitality and how brand and perceived privacy security can affect users' trust in the VC.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and of the VCP can directly affect users' trust in the VC,and can also influence it indirectly through users' perceived privacy protection and perceived security protection.Further,this study also confirm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C(group cohesion and vitality)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users' trust in the VC.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nternet companies to maintain and enhance the value of VCs.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the Internet and mobile Internet,the Virtual Community(VC) is becoming an important medium for person-to-person communication.To realise the potential of the VC,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within it good group cohesion and vitality.Using empi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earch methods,this study explores the effect of users' trust in the VC Platform(VCP)on group cohesion and vitality and how brand and perceived privacy security can affect users' trust in the VC.The research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rand of the VCP can directly affect users' trust in the VC,and can also influence it indirectly through users' perceived privacy protection and perceived security protection.Further,this study also confirms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VC(group cohesion and vitality) i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users' trust in the VC.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internet companies to maintain and enhance the value of VCs.
【作者单位】: School
【基金】: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s No.71201011,No.71301106,No.71103021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in China under Grants No.13YJA630084,No.13YJC630034,No.20120005120001
【分类号】:TP393.0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斌;李绯;梁朝晖;;网络教学平台中教师交流机制的设计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年11期

2 李晓英;朱庆华;;不对称信息下餐饮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多案例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13年05期

3 Yu LIU;;Empirical Study of E-logistics System Based on Tibet Logistics Industry[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3年08期

4 郑春东;唐梅;马珂;;品牌信任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基于不同品牌概念类型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11期

5 宋亚非;蔚琴;;网络信任对冲动性购买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感知风险的调节作用[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11期

6 詹刘满;;基于无形性的工业品牌价值产生机理解析[J];商业研究;2013年11期

7 周国强;王雪青;郭清娥;;基于改进DEA-FCA的信用评价方法[J];工业工程;2013年06期

8 陈博;金永生;;购物网站的个性化推荐对网络购物体验影响的实证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9 陈传红;;感知网站风险控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年06期

10 朱慧;刘洪伟;陈丽;陆涛;梁飞;;网络用户的信息隐私边界及其敏感度等级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燕;王华杰;王玉美;;在线个性化定制系统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A];山东计算机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韩丹;王高山;;基于扩展TAM模型的微信用户采纳研究[A];山东计算机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玉清;网络学习社群的信息聚集与推送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胡凡刚;教育虚拟社区交往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钟雪爿;消费者在社交购物网站中的光顾及购买意愿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年

4 才源源;积极情绪对品牌来源国效应的影响作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邓运;虚拟社区用户后继参与行为以及持续参与行为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陈传红;网站制度管控对消费者信任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卢云帆;面向网上购买过程的消费者在线沟通行为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雷继明;家庭、社区与国家:农村多元养老机制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9 程振宇;社交网络下网络互动对购买意愿影响及信任保障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王长林;移动政务价值及其对公共信任的影响[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丹;网络远程教育中在线异步交互内容与行为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晶;基于课程的教育虚拟社区建设与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3 程坤;网上社区学员社会临场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4 喻玲;基于web2.0的研究生虚拟学习社区的设计与开发[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5 陈思名;品牌微博的来源可信度、顾客价值与购买意愿的关联性研究[D];中共广东省委党校;2013年

6 陈衡;第三方网上支付平台用户接受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7 梁菁;网购消费者的信任动态过程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郭芳;基于顾客的品牌资产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3年

9 刘雯雯;隐私关注对用户手机支付使用意向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10 陈洋;社会化电子商务用户推荐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立民;IP网络的保护与快速恢复[J];中国数据通信;2003年04期

2 陈亨坦;;采用物理隔离技术确保学校网络安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09期

3 姚良洁;;好友更新一站查[J];电脑迷;2008年06期

4 李治学;局域网工作站的数据安全对策[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5 肖恩忠;计算机软件资源保护现状及对策[J];潍坊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6 王西武,阎梅;个人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的发展与策略[J];现代电子技术;2003年19期

7 舒翔;刘浪;;大型企业网络安全部署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8 施友连;;简论网络空间保护问题[J];电子政务;2008年Z1期

9 罗利民;黄汉永;;网页防篡改技术的一种实现[J];福建电脑;2008年11期

10 李民生;赵晶W,

本文编号:19967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19967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5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