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消费者自我-品牌联结的内涵、形成机制及影响效应

发布时间:2018-08-15 15:05
【摘要】:自我-品牌联结(self-brand connections,简称SBC)是指消费者使用品牌构建、强化以及表达个体性或社会性自我的程度。自我-品牌联结形成机制包括两种,消费者认同的视角阐述了消费者会根据自我认同的不同纬度,构建出一系列从个体性到群体性再到更加普遍的民族层面上的品牌联结;品牌意义传播的视角流动性地阐述了自我-品牌联结形成的三个阶段。自我-品牌联结的影响效应是指品牌联结会对品牌关系形成积极、正性的影响,但该效应的发挥会受到诸多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应关注自我-品牌联结的文化心理、自我心理以及我国消费者民族品牌联结的培育机制等问题。
[Abstract]:Self-brand connections (SBC) refers to the degree to which consumers use brand building, strengthening and expressing their individual or social self. The forming mechanism of self-brand connection includes two kinds. The perspective of consumer identity expounds that consumers will build a series of brand connections from individual to group to more general national level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atitude of self-ident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rand meaning communication, three stages of self-brand connection formation are described fluidly. The influence effect of self-brand connection refers to the positive and positive influence of brand connection on brand relationship, but the exertion of this effect will be regulated by many factors. The future research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ural psychology of self-brand connection, self-psychology and the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consumer national brand connec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信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
【基金】: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2CXW003)资助
【分类号】:B84-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杜伟强;于春玲;赵平;;参照群体类型与自我-品牌联系[J];心理学报;2009年02期

2 姚卿;陈荣;赵平;;自我构念对想象广告策略的影响与分析[J];心理学报;2011年06期

3 姜岩;董大海;;品牌依恋的概念架构及其理论发展[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4 李锐;凌文辁;;自我刻板化及其影响因素与效果[J];心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5 薛婧;黄希庭;;怀旧心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4期

6 王财玉;;消费者态度满意与行为忠诚关系的一致与分离[J];心理科学进展;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财玉;惠秋平;何安明;;社会支持在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强迫性消费倾向之间的调节作用[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夏玲;戴春林;;品牌依恋的概念和测量[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洪浏妗;;服装品牌依恋度量表编制[J];国际纺织导报;2011年04期

4 卢丽莎;;追忆逝去的时空——论梁实秋《雅舍谈吃》中的怀旧情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9期

5 张剑渝;杜青龙;张家友;刘英;;消费者自我品牌联系研究综述[J];经济学动态;2010年10期

6 李启庚;薛可;杨芳平;;消费者关系依恋对品牌体验和重购意向的影响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7 陈鼎藩;夏永林;;一种基于CVA的顾客价值计算方法[J];价值工程;2011年24期

8 许有云;杨静;程晨;;军校学员内隐军人刻板印象及与自我和谐关系[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2期

9 王财玉;;社会比较情境下消费者幸福感的心理机制及市场细分[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10 王财玉;;服务失败下消费者的消极情绪反应模式及企业补救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亚翔;高素英;;消费者的品牌评价因子结构研究——基于对京津冀消费者的调查数据[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市场营销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温飞;消费者情感依恋的形成机理及杠杆作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闫超;基于社会认同视角的新生代农民工炫耀性消费行为影响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李启庚;品牌体验的形成及对品牌资产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薛婧;旅游怀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5 张艳;怀旧倾向与参照群体对老龄消费者中华老字号品牌偏好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高翔;消费者品牌依恋对品牌忠诚的影响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冰;品牌声誉对消费者感知面子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龚琛琛;中职生自我刻板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蒋微芳;基于场所依赖理论的休闲业态创新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洪浏妗;服装品牌依恋驱动因素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5 李研;参照群体与社会认同对消费者品牌转换意向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6 伍检古;参照群体对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影响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蒋彦妮;情绪自我刻板化的实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盛慧敏;品牌社区对消费者品牌忠诚的作用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王晓菲;不同类型拖延群体的刻板印象及其激活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夏玲;大学生品牌依恋问卷的编制及其与自我概念关系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绿俊;文军;;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研究[J];商业研究;2009年02期

2 史蕾;王惠珍;赵久波;;回忆疗法对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7年09期

3 王霞,赵平,王高,刘佳;基于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关系的市场细分方法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5年05期

4 周志民;;品牌关系型态之本土化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年02期

5 陈钢华;黄远水;;城市旅游地游客重游动机实证研究——以厦门市为例[J];旅游科学;2010年01期

6 赵志裕,温静,谭俭邦;社会认同的基本心理历程——香港回归中国的研究范例[J];社会学研究;2005年05期

7 庄贵军;朱美艳;;顾客抱怨行为与重购意愿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年05期

8 何佳讯;;品牌资产测量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04期

9 高辉;卢泰宏;;西方消费者怀旧研究评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年08期

10 周志民;;品牌关系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冯辉;团体怀旧治疗对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干预效果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磊;;自尊的群体关联性及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 兰玉娟;佐斌;;去个性化效应的社会认同模型[J];心理科学进展;2009年02期

3 李辉;白新杰;;社会认同视角下中国农民生活满意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0年07期

4 田晓明;段锦云;傅强;;群体卷入模型:理论背景、内容介绍与未来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5 弯美娜;刘力;邱佳;杨晓莉;;集群行为:界定、心理机制与行为测量[J];心理科学进展;2011年05期

6 黄匡时;;社会融合的心理建构理论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8年06期

7 楼天阳;褚荣伟;李仪凡;陆雄文;;虚拟社区成员参与心理机制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1年05期

8 王本文;段家兵;;社会心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09年13期

9 赵静;王莉萍;;认同的三种理论取向概述[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10 邓治文;吴成胜;;组织认同威胁应对策略及其价值分析[J];求索;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薇;黄玮;;威胁情况下的社会认同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袁晓娇;方晓义;蔺秀云;刘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及其在教育安置方式与城市适应关系中的中介作用[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辛巴;佐斌;;新潮流对社会认同影响的跨文化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李嘉文;程乐华;;网络环境对于大学生进行他(看)人感知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兰玉娟;佐斌;刘军威;许红建;;遵守群体规则行为:群体认同与群内观众效应[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杨红梅;;高中生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严义娟;佐斌;;外群体偏爱研究进展[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李永鑫;张娜;申继亮;;Mael组织认同问卷的修订及其与教师情感承诺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胡华敏;马剑虹;;社会两难情景中身份差异性对合作行为的影响[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张力为;梁展鹏;;中国人生活满意感的社会心理过程: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农业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赵旭东;重温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N];中国图书商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玉来;社会认同、框架效应对公平判断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夏四平;农民工社会认同的特点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刘华;社会认同和内群体偏私的关系模型的实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4 涂薇;威胁条件下内隐、外显自尊对于研究生社会认同影响的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黄雨晴;群际威胁背景中低社会经济地位群体的注意偏好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李琼;社会支配倾向、情境因素与偏见的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黄涛;上海地区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问卷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8 邝春霞;欲望指数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中的信度、效度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9 谢智静;父母对孩子个人目标的期望的相关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王涛;自尊、性别认同和性别态度关系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45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1845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9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