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消费者的全球消费导向与全球品牌态度——主效应、调节效应及中美差异

发布时间:2019-04-19 05:49
【摘要】:本文试图从全球化下消费者心理这一新视角来理解全球品牌态度问题。全球化进程使消费者形成了全球消费导向(GCO),也使得来自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全球品牌在全球市场上逐步兴起。本文在区分发展中国家全球品牌和发达国家全球品牌的前提下,采用不同样本并通过调查(研究一和研究二)和准实验(研究三),首次探讨并比较了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消费者的全球消费导向如何影响其对于两类全球品牌的评价。结果表明,对于发展中国家(中国)消费者,在控制物质主义和价值意识的影响之后,全球消费导向能促进其对发达国家全球品牌的积极态度,同时还能够减弱消费民族中心主义对此类品牌的负向影响作用;与此相反,在发达国家(美国),全球消费导向对于全球品牌态度的影响作用未能呈现,也未对消费民族中心主义作用发挥调节效应。但值得注意的是,就智能沟通设备这一特定产品类别,美国消费者对来自发展中国家(中国)和来自发达国家(德国)的全球品牌均有积极评价。研究结论丰富了品牌原产地和全球品牌的文献,有助于深化对全球化背景下消费者行为的理解,并从市场细分和营销沟通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全球品牌建设提供了新颖、有益的启示。
[Abstract]:This paper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issue of global brand attitude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consumer psychology under globalization. Globalization has enabled consumers to form a global consumption-oriented (GCO), and global brands from emerg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have emerged in the global market. On the premise of distinguishing between global brand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global brand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is paper adopts different samples and adopts surveys (studies I and II) and quasi-experiments (study III), 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compares for the first time how consumers' global consumption orientation affects their evalu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global brands in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consumer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after controlling materialism and awareness of value, global consumption orientation can promote positive attitudes towards global brand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als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of consumer ethnocentrism on such brands; In contras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United States), the impact of global consumption orientation on global brand attitudes has not been shown, nor has it moderated the role of consumer ethnocentrism. It is worth noting, however, that U.S. consumers have positive reviews of global brands from both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Germany) for the specific product category of smart communication devices. The conclusion enriches the literature of brand origin and global brand, helps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nsumer behavior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ization, and from the aspects of market segmentation 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etc. For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of the global brand construction provides a novel, beneficial inspiration.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市场营销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108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3JZD017)资助
【分类号】:F713.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两面性及其市场战略意义[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2 庄贵军;周南;周连喜;;国货意识、品牌特性与消费者本土品牌偏好——一个跨行业产品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3 王鹏;庄贵军;周英超;;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对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影响的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04期

4 郭晓凌;;消费者全球认同与全球品牌态度——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11期

5 郭晓凌;张梦霞;;全球消费导向对消费者全球品牌态度的作用及路径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年09期

6 王海忠;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中国本土化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韫慧;施俊琦;;并购对民族品牌的影响:独立自我的调节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2 孙钰琳;;中国企业民族情感营销策略的运用[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09期

3 赵占波;何志毅;;中国消费者中外品牌偏好及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09年04期

4 庄贵军;周南;周连喜;;品牌原产地困惑对于消费者喜爱与购买本土品牌和境外品牌的影响[J];财贸经济;2007年02期

5 严超;姜蕾;章碧;;服装品牌来源国效应对消费者认知的影响[J];纺织学报;2010年07期

6 王海忠,赵平;品牌原产地效应及其市场策略建议——基于欧、美、日、中四地品牌形象调查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7 王海忠,赵平;基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的市场细分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8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两面性及其市场战略意义[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9 庄贵军;周南;周连喜;;国货意识、品牌特性与消费者本土品牌偏好——一个跨行业产品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10 何佳讯;;中国文化背景下品牌情感的结构及对中外品牌资产的影响效用[J];管理世界;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海忠;魏玉杰;王颖晖;;消费行为中的民族中心倾向与民族淡漠心态[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张智勇;;华中农业大学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晓枫;消费者规范理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毅;国家形象和品牌形象对于产品评价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雷超;市场属性与产品属性对跨境购物意愿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4 朱凌;消费者暂时性抵制外国产品行为的动因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5 吴剑琳;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6 尹盛焕;中国消费者对韩国产品选择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7 王连森;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竞争优势及其来源的衡量与判别[D];山东大学;2007年

8 马玲玲;新疆农产品加工企业结构绩效与路径依赖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7年

9 常河山;消费者品牌决策及决策策略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孙虹;中国大学生休闲服消费价值体系研究[D];东华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霞;爱普生微型打印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丹;消费者空调品牌偏好分析[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王少军;大学生对笔记本电脑产地刻板印象的实验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成勇;跨国并购之反垄断法律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10年

5 蔺卓娜;品牌关系型态与品牌忠诚关系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刘继德;原产地形象对感知服务质量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7 雷悦;品牌偏好形成机理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8 胡颖琳;国家认同对消费者本土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絮;国家形象与消费者品牌态度评价的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葛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女性消费的民族主义建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忠,赵平;基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倾向的市场细分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5期

2 王海忠;于春玲;赵平;;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两面性及其市场战略意义[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3 庄贵军;周南;周连喜;;国货意识、品牌特性与消费者本土品牌偏好——一个跨行业产品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6年07期

4 韩小林,刘向明;对近代中国“国货意识”的探讨[J];嘉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5 王海忠;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中国本土化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年04期

6 王海忠;;消费行为中的民族中心与民族淡漠倾向[J];南开管理评论;2006年05期

7 王海忠;陈增祥;;零售店选择的民族中心主义行为及其营销战略意义[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年12期

8 王鹏;庄贵军;;北京奥运会对中国消费者国货意识的影响[J];软科学;2010年04期

9 宫希魁;;国货意识再思考[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01期

10 王加林;归来兮,国货消费意识——洋牌消费让人欣喜让人忧[J];中外企业家;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继勇;;对美中贸易失衡的结构及其是否可持续的再认识——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美中贸易失衡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8期

2 沈敏,方华平;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入世”[J];学海;2001年02期

3 赵玉荣;张艳莲;孙秋月;;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商贸、文化交流人员须具备的双文化能力[J];商场现代化;2007年13期

4 吴新芳;顾建平;;全球化背景下电子商务诚信缺失及重构[J];江苏商论;2010年07期

5 田丰伦;;中日经贸关系的基本态势与新思维[J];改革;2009年12期

6 沈瑶;;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黄迎新;;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我国广告业发展对策[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邱美玲;操海燕;;全球化背景下的广告专业课程文化[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9 刘婷;;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广告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芭芭拉·希尔;周意立;;安利如何打造全球品牌[J];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韦平;薛德升;;全球空间vs地方空间:全球品牌对广州购物中心的影响及其机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季缃绮;;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零售业发展策略[A];山东省首届服务业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选[C];2007年

3 靳兰香;王明东;;全球化背景下的中部地区零售业崛起之路[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杨彩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流通业的对外开放[A];中国商业改革开放30年回顾与展望[C];2008年

5 马种会;;我国加入WTO后企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其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时臻;;上海大卖场建后评估体系的构建[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孔翔;杨宏玲;;中国加工贸易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基于产品内分工视角[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子非鱼;“中国制造”全球百强闯关难在何处?[N];中国国门时报;2005年

2 作者 道格拉斯·B·霍尔特(Douglas B.Holt) 约翰·A·奎尔奇(John A.Quelch) 厄尔·泰勒(Earl Taylor);如何打造世界名牌[N];国际金融报;2005年

3 顾环宇 李思韬;在华全球品牌:努力表达自我(下)[N];经理日报;2004年

4 记者 王建生;美《商业周刊》推出全球品牌排行榜[N];人民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李铁铮;国内热水器行业如何与全球品牌竞争?[N];经济日报;2003年

6 记者 曾昭俊;打造中国企业全球品牌[N];中国企业报;2007年

7 李冰隐;全球品牌商谨慎看待印度纺织企业接单能力[N];中国贸易报;2004年

8 ;宏x伜M庹鞒痰某砂艿檬N];电脑商报;2003年

9 孙博;全球品牌排名 可口可乐居首[N];经济日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娣;多重保护使奢侈品牌平稳前行[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朱玉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苗水清;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油料供给、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3 吕铀;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失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吕延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承接和对外外包定量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李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珏;贸易与资本流动:理论范式与中国的实践[D];西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丽娟;全球化背景下知识产权的贸易效应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2 王春蕾;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环境与贸易问题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金萍华;全球品牌的广告创意策略[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孟凡森;论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D];山东大学;2005年

5 秦志颖;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入世问题分析[D];外交学院;2004年

6 徐宁;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海关立法建设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7 郑国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哈经贸合作[D];兰州商学院;2007年

8 刘爽;中国文化产品国际营销战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9 王婵;全球化背景下中日经贸谈判的价值观冲突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王莹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606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4606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8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