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的品牌选择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2-11 05:18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消费者导向的市场更加复杂多变,这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企业日益认识到,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才能塑造有竞争力的品牌。因此,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过程及其内在认知的研究逐渐成为消费者行为研究中的热点。 现有的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研究成果可以分为消费者品牌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和消费者品牌选择总体行为的研究两大类,后者主要从宏观视角、企业视角和消费者视角展开研究。其中,宏观视角倾向于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表示各种消费者品牌选择宏观研究的统计结果;企业视角主要专注于采用正确的品牌策略,提高品牌竞争力,进而影响消费者的品牌选择行为;消费者视角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消费者品牌选择数学模型和选择策略的研究,以及品牌选择形成机理的研究等。这些现有文献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随着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研究的逐步深入,传统的消费者行为研究成果,在解释消费者品牌选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部分现象时,已经逐渐显露出一些不足,比如无法较好地解释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背后的认知学习过程,以及消费者多次购买后形成无意识购买的原因。 对此,本研究引入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内在认知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本文所做的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识别消费者品牌选择过程中的认知成分,构建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结构模型。首先,利用口语报告法收集消费者进行模拟品牌选择时的认知表述语句,然后在对收集结果进行整理的基础上,编制并发放问卷,最后利用因子分析对数据结果进行处理,识别出消费者品牌选择过程中的三种认知成分,分别是消费者元认知、品牌相关知识和品牌选择策略。在此基础上,构建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结构模型。在该模型的基本结构中,消费者元认知处于最高的层次,对品牌选择策略和品牌相关知识两个成分在品牌选择过程中的使用起着监视、调节、控制和评价的作用。 2、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结构模型进行扩展。首先,利用陈述性知识表征理论——激活扩散理论对品牌相关知识进行扩展。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品牌相关知识,可以看作由品牌名字、产品类别、关联属性与主观评价四种成分构成。这四种成分之间相互联系,形成消费者有关品牌的六类联想,即品牌名字与产品类别的联想、品牌名字与主观评价的联想、品牌名字与关联属性的联想、品牌关联属性与主观评价的联想、产品类别与主观评价的联想以及产品类别与关联属性的联想。然后,利用程序性知识的产生式表征理论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策略进行扩展。最终构建了品牌选择认知结构模型的扩展模型(MKPⅠ模型)。 3、构建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模型,解释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中的动态学习现象。在对消费者学习理论评述的基础上,本文选择Anderson的ACT~*理论作为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模型构建的理论基础。基于该理论,本文提出了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的五大主要阶段,包括理解外部信息并获得陈述性知识、采用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解决问题、产生式编辑、产生式可行性判断和产生式调整等阶段,各阶段并不是严格的顺序关系。 4、构建消费者品牌选择总体认知模型。在分别构建了消费者品牌选择的认知结构模型和品牌选择认知过程模型的基础上,本文结合消费者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关系,构建了消费者品牌选择总体认知模型(MKPⅡ模型),并深入考察认知过程的五个主要阶段、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关系,以及认知结构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5、对认知模型相关假设进行验证。本文共设计了三个实证研究来对基于消费者品牌选择总体认知模型提出的若干研究假设进行考察和验证。在实证研究中,使用了SPSS16.0和AMOS6.0等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的方法包括聚类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果分析,为企业经营者和营销人员提出相应的营销建议。 总的来说,本研究围绕构建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模型为主线,分别针对消费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进行了深入考察和分析,本文主要创新点有: 1、利用实证研究识别出消费者品牌选择过程中的三大认知成分,并构建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结构模型。 2、将Anderson的ACT~*理论引入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的消费者品牌选择认知过程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消费者品牌选择中存在的动态学习现象。 3、将元认知引入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的考察,并利用实证研究验证了元认知在消费者品牌选择中的存在与作用,不仅拓展了品牌选择研究领域的范围,而且也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提供了一种崭新视角的诠释。 4、针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认知过程,本文提出一个新观点,即随着消费者多次进行品牌选择,熟悉度不断提高,消费者会通过对一些具体的陈述性知识(属性)进行抽象,产生对属性知识的降维。并且,本文利用实证研究验证了此结论。 本次研究由于条件限制还存在一些局限。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做进一步的研究:第一,利用跨区域比较研究和动态跟踪研究,扩大样本范围和样本量;第二,利用心理学科的先进研究工具,设计具体的心理学实验对消费者眼球滚动、大脑皮层反应等进行科学的测量,以考察消费者认知过程中的低层次感知;第三,对消费者品牌选择行为进行计算机模拟。鉴于ACT~*理论是基于产生式系统框架的理论,产生式系统属于计算机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是专家系统发展的基础。可以利用专家系统的开发工具,比如PROLOG、LISP等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开发相应的计算机程序,模拟人类解决品牌选择实际问题的决策和处理过程,测算消费者选择某品牌的概率,进而为企业营销者提供更加明确的营销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224;F27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洁;谢文昕;杨升荣;;在线渠道消费者动态品牌选择购买率预测[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年03期

2 周杰;何会文;;会展专业观众的服务认知结构研究——兼论参展动因对服务认知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1年10期

3 张国政;张芳芳;;凉茶品牌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以长沙市消费者为例[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6期

4 王威;王丹;;上攻之累[J];时代汽车;2011年07期

5 刘琦;李正刚;;认知外语教学法的学习论基础[J];北方经贸;2011年08期

6 ;软广告,硬实力——《软广告的精准传播与效果传播》调研报告摘要[J];市场观察;2011年08期

7 周轶;;将德育贯穿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J];河南教育(下旬);2011年09期

8 蔚蓝远景;曾朝晖;;公益营销显风采[J];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5年12期

9 ;新数字视频媒体组合更有杀伤力[J];中国传媒科技;2011年07期

10 王斌;;网络环境对青少年认知心理的影响分析与应对[J];知识经济;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内地、港、澳)“儿童发育与行为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丛迎旭;;动词名物化的有界性研究[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3 郭民;;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在综合英语教学中的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五辑)[C];2010年

4 张元纯;;顺应学生认知结构消除能力与知识的断层现象[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C];2004年

5 李彩霞;;论媒介素养与和谐社会[A];第五届全国新闻与传播心理研讨会暨中国心理学会新闻与传播心理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袁仕光;;制约水族儿童学习成绩提高的心理因素及其对策[A];贵州省水家学会第三届、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99年

7 李贤;余嘉元;;精神科医生认知结构的初步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8 滕丽虹;;高一年级《邓小平理论青少年读本》第八章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一节的教学设计[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余立权;王德隆;;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去掌握新的知识——初中一年级代数“一元一次不等式”教学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上)[C];1981年

10 李雅林;李怡新;沈家鲜;;6—9岁儿童形体转换的认知发展研究[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傅莲英;赛特品牌选择要诀[N];国际商报;2004年

2 江苏省滨海中学 陈红光;同化学习论在数学命题教学中的运用[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3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梅玲;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如何相互促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钟国栋;爱国情怀与品牌选择关联度不高[N];中国经营报;2003年

5 经济视点报记者 郑磊;侯建超:孤独领跑[N];经济视点报;2010年

6 兴化市实验小学 陈杰;学好数学从培养“三心”做起[N];江苏教育报;2010年

7 ;品牌的功能[N];中国石油报;2002年

8 卢凤玲;夷陵协议供货严守四关[N];政府采购信息报;2006年

9 山东沂源县历山中学 高玉爱;构建数学高效课堂[N];学知报;2010年

10 缪荣;中国公司的声誉认知结构[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辉;基于消费者认知视角的品牌选择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赵玉芳;持续性社会事件认知的初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桑琳;基于消费者心理分析的在线购买者品牌忠诚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王光明;数学教学效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5 周晓东;基于企业高管认知的企业战略变革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杨宏伟;可交互智能虚拟主体及其情感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7 杨东;儿童解决学科问题认知模型的理论建构与实证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8 周群;基于论证的我国高考开发质量评价模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许光全;虚拟社会信任评价及管理机制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车鸿文;精细加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方荟蕾;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认知结构的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马秀梅;建构主义与中学数学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4 秦向荣;高中生CPFS结构与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的相关及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毛立雨;优秀与新手数学教师认知结构的比较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王丽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晓静;电力英文期刊文章主体的语篇样类特征分析及认知结构[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8 石红芳;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障碍成因分析及矫正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9 柳学永;视觉动词SEE的语义变化与主观化[D];河南大学;2006年

10 刘臻;英汉通感现象的认知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78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578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03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