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05 15:07
  在构建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模型及其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云南省为典型案例地,运用熵权-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等分析2009—2018年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发现:①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相关系数大于0.8,回归系数为正,两者显著正相关,存在较强的耦合协调关系。②整体上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高,但各州市二者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③除接待服务和政策环境因素外,自然环境、旅游交通等正向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影响程度"旅游交通与接待服务>人力资本>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政策环境>旅游宣传"。④针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不同类型,研究提出完善旅游产品开发、提高旅游交通便利性和加强旅游宣传等促进旅游旅游资源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建议。 

【文章来源】:地理科学. 2020,40(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1 页

【部分图文】:

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的耦合协调模型

等级图,协调度,旅游流,旅游资源


(图2)。根据图2,2009—2018年随着全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流的增强,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从0.262上升到0.895,耦合协调等级由中度失调发展成为良好协调阶段,两者的协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上升发展态势。图22009—2018年云南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及其等级特征Fig.2Couplingcoordinationdegreeandits’gradeofbrandtourismresourcescompetitivenessandtourismflowinYunnanfrom2009to20182.2各州市耦合协调特征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出2009—2018年云南16个州市的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流耦合协调度及其统计量,并明确等级比例特征(表4)。借助ArcGIS软件作出云南省2009年、2012年、2015年和2018年两者耦合协调空间分异图(图3)。从时间演变看,2009年以来16个州市二者耦合协调度平均值趋于平稳,且93.75%的州市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处于协调发展,耦合协调水平较高。但与2009年相比,2010年以后16个州市耦合协调度方差和极差数值普遍增大,各州市耦合协调发展差异增强。同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度处于濒临失调等级的州市由最初的0增加为1或2个,部分州市耦合协调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从空间演变来看,全省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发展有以昆明为核心的“核心边缘”结构,六大旅游片区区域间和区域内耦合协调发展差异较大。①滇中旅游区,昆明市耦合协调度具有良好协调或优质协调发展特征,属于全省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核心区。然而,玉溪市和楚雄州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处于初级失调或勉强协调水平,区域旅游发展不平衡逐渐显著。②滇表3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

空间分布,旅游流,协调度,旅游资源


西旅游区,随着“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政府对滇西地区的旅游开发力度有所加大,区域旅游产品不断完善,旅游者吸引力逐步增强,保山市和德宏州的耦合协调度也随之提升,但2地发展仍存在较大差距。③滇西南旅游区,西双版纳、普洱和临沧3个州市耦合协调发展均呈现增长趋势,但3个州市发展水平差异明显。④滇东北旅游区,曲靖和昭通耦合协调度波动较大,旅游业发展具有不稳定特征,且2个地区的耦合协调度普遍偏低,与昆明、西双版纳等州市具有显著差距。⑤滇东南旅游区,红河州的耦合协调度始终高于文山州,但2个地区耦合协调度等级基本处于中级协调或初级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该旅游区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差异较校⑥滇西北旅游区,大理州、丽江市和迪庆州3个地区的品牌旅游资源开发较为完善,拥有苍山洱海、玉龙雪山和普达措国家公园等著名景区,3个州市基本处于中级协调或良好协调阶段。3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耦合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3.1指标选取旅游资源和旅游流是构成旅游系统的核心要素,而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水平等是影响两者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23,24]。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区域旅游竞争力和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两者在耦合协调发展中,除受自身发展水平制约外,是否也与旅游交通、社会经济等外部因素有关?为明确这一问题,通过借鉴旅游竞争力、旅游发展水平测度等相关成果[19,25,26],构建包含8要素、24个基本变量的品牌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流影响因子评价指标体系(表5),并通过实证分析确定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以有效指导二者耦合协调发展。3.2数据处理和结果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主要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J]. 王新越,芦雪静,朱文亮.  经济地理. 2020(05)
[2]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经济与交通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特征[J]. 吴磊,焦华富,叶雷.  地理科学. 2019(11)
[3]旅游业对云南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J]. 赵宇银,申登明.  新西部. 2019(27)
[4]中国省域旅游资源竞争力评价及其格局演变[J]. 李博,秦欢,余建辉,刘倩倩.  经济地理. 2019(09)
[5]旅游地快速交通优势度与旅游流强度的空间耦合分析[J]. 郭向阳,穆学青,明庆忠,丁正山,胡美娟.  地理研究. 2019(05)
[6]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基础:旅游资源福音论探析[J]. 谭志喜,孙根年.  社会科学家. 2019(05)
[7]珠三角旅游资源竞争力与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效度分析[J]. 李国兵,田亚平.  经济地理. 2019(03)
[8]山东省乡村旅游竞争力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J]. 王新越,朱文亮.  地理科学. 2019(01)
[9]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黑龙江省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耦合协调发展[J]. 于洪雁,刘继生.  地理科学. 2017(09)
[10]基于发生学与系统论的旅游流与目的地供需耦合成长演化与驱动机制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 刘军胜,马耀峰.  地理研究. 2017(08)



本文编号:2958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958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7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