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品牌论文 >

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3 20:0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农业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途径之一。近年的实践表明,因地制宜的发展以有机食品、绿色食品为主打的特色农业及具有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与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高度契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本研究以地处三峡库区腹地的万州区为研究对象,立足于万州区的基础条件,通过深入调研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现状,重点调研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究进展、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作用机制及问题分析;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实例研究;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对策。研究发现近年来万州区各级政府对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大力支持,通过加强基层设施建设、搭建平台等多种方式支持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于农业发展基础薄弱,万州区的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特色农业的同质化与乡村旅游的内涵挖... 

【文章来源】:重庆三峡学院重庆市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技术路线图

乡村旅游,特色农业,机理


第二章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11图2.1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机理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的区别在于可以实现旅游者对乡村文化、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景观等的近距离接触,满足其参与农事的好奇心,给予其最真实地乡村体验感。因此,“绿色环保”应该作为乡村旅游的经营者首要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地实施绿色生态型乡村旅游项目经营模式。创新乡村旅游经营模式的过程中,其运营者不仅应该因地制宜的兴产业,也应该紧紧围绕地域特色这一中心打造独具特色的景观。各个乡镇自身情况不一样,在经营模式中没有照搬的样板,必须摸清乡镇自身的情况,结合本镇实际情况,大胆尝试创新。先进行自我认识“本村有的是什么?”“目标客户群体的需求是什么?”“其他村有什么?”等一系列问题,只有弄清这些问题,才能抓准乡村发展的“牛鼻子”,精准定位并精心包装。在农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形下,近70%的受访者看好乡村旅游中的特色农业发展前景,农产品经营者应当着力推进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协同发展,将特色农产品打造成为畅销旅游消费品。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现代农业示范园现代农业示范园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目标,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于农业生产,以打造高质量、高附加值农产品为特色,兼具观赏农业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展示作用,亦可用于科研、培训和科普教育。(二)综合体验度假型将多种休闲观光项目——休闲康养、采摘科普等多功能融于一体,多见于田园综合体。综合田园风光、乡村野趣、生态农业于一体。旅游内容丰富,适合人群广泛,即便是短途旅行也能让人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宁静[67]。

照片,乡村旅游,年龄,特色农业


重庆三峡学院硕士学位论文14卷及现场发放的形式以及实地访谈,前后多次针对万州区进行实地调研,共收到有效问卷500份。第二节万州区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的作用机制一特色农业对乡村旅游的拉动作用(一)乡村旅游游客群体年轻化调研数据显示,万州区乡村旅游中游客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在所有受访对象中,各个年龄阶段的游客均有涉及,详见(图3.1)。值得注意的是,44岁及以下青年群体占调研比例的93.72%;在进一步的访谈过程中,受访对象表示来此旅游的一大重要因素是对当地特色农业的关注,不仅注重于特色农业农产品的质量,更关注于万州区乡村旅游围绕特色农业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如瓜果采摘、体验农业生产过程等活动。图3.1乡村旅游中游客年龄结构调研发现,受访对象普遍都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高中(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88.89%,具备一定的收入来源,这部分年轻化的游客群体具备学历高、知识面广、接触面多等特点,同时对农业科普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这部分游客群体无论是从年龄结构还是学历层次来讲,对特色农业的理解与接受能力更强,访谈过程中发现受访对象通常在周末带子女乡村旅游的同时进行农业实践教育,并将其照片展示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软件上。调查发现年轻化游客群体在无形之中不仅对特色农业进行了低成本宣传同时也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二)出游方式多样化调查数据显示,特色农业使乡村旅游中游客的出游方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根据调查得知受访对象中选择与家人/朋友结伴出游占比为74.40%,16.91%的受访对象择单独出游,两者占比超过90%,而单位组织及旅行社组织出游者不到10%。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产品品牌化建设[J]. 刘印璇.  江西农业. 2019(12)
[2]特色农业视角下山西小米的品牌价值及其实现[J]. 常乐玥,翟绪军.  北方农业学报. 2019(02)
[3]发展特色农业 壮大集体经济[J]. 吴兴刚.  农民科技培训. 2019(05)
[4]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特色农业赋能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 连忠兴,刘倩雯,占闽川.  农业展望. 2019(04)
[5]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协同发展路径探析[J]. 姜常松.  农业与技术. 2018(17)
[6]拓宽农业多功能推动农村三产融合[J]. 李刚,李双元.  安徽农业科学. 2018(24)
[7]乡村旅游发展中地方政府生态管理的驱动因素研究[J]. 王婉飞,吴建兴,吴茂英.  旅游学刊. 2018(08)
[8]基于协同理论的农产品物流金融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 胡其琴,杨静.  中国储运. 2018(06)
[9]集体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与启示[J]. 王晨光.  山东社会科学. 2018(05)
[10]“资本-策略”视角下藏区农牧户乡村旅游经营决策研究[J]. 卢冲,伍薆霖,庄天慧.  旅游学刊. 2018(02)

博士论文
[1]特色农业发展机制研究[D]. 任修霞.湖南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吉林市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刘禹志.吉林农业大学 2018
[2]青岛乡村旅游营销研究[D]. 孙宗帝.青岛科技大学 2017
[3]烟台市乡村旅游和美丽乡村协同发展模式研究[D]. 张延.鲁东大学 2017
[4]基于文化消费的袁家村旅游商业空间生长模式研究[D]. 戴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7
[5]基于全域旅游视角下松溪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陈宗宁.福建农林大学 2017
[6]云阳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 谭伟.重庆三峡学院 2017
[7]精准扶贫背景下不同类型乡村旅游经营者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D]. 陈湘漪.广西大学 2016
[8]民宿型乡村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初探[D]. 张旭.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6
[9]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 谢淦辉.华南农业大学 2016
[10]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 林丽琼.福建农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754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29754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7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