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LOFT创意产业园区的品牌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15 14:38
本研究聚焦我国创意产业发展初级阶段中出现的问题,应对近年来的“造园热”,提出品牌化发展园区,并选取Loft创意产业园区为对象,通过文献研究,以及对北京798艺术区等典型园区个案的实地考察、深度访谈,具体探讨如何创建强势的Loft创意产业园区品牌。系统地将品牌理念引入园区建设的实践,是本研究的创新所在。文章对园区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品牌化的解读,通过分解Loft创意产业园区的形成过程,明晰了艺术、商业、政府三方驱动力,提出园区品牌化建设,需要这些力量的交互与制衡。在对园区品牌战略的探讨中,主张通过以产业功能为主的品牌定位,及对园区文脉的深入挖掘,培养园区的竞争优势,塑造个性化的园区品牌形象。以戴维·阿克的品牌组合理论为基础提出园区的品牌组合设想,是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这一设想对园区的生存和发展进行了辩证思考,在园区内部,着眼于如何优化园区内的品牌构成;在区域内部,则关注各园区间的竞合,以及区域资源的最优分配。最后,集中分析了国内Loft创意产业园区的传播现状,并给出传播提案。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右):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高挑空间
图3:最早入驻Loft49的DesignIdeas(美国Dl设计库)中国公摄于2008年4月28日.发展期着,园区进入发展期。园区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政府、产权关注。产权方或者开发商开始挂牌招商,政府则对园区进行授聚效应、品牌效应的作用下,园区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商步开发,影响力继续扩大。这一阶段的发展或多或少开始远离因为由于商业的介入,区内的租金日益失去吸引力,成为艺术家“这几乎是世界上所有由旧工业区改造的艺术区的宿命,只是别”。①最早入住园区的艺术家、企业和机构,不得不在去留选择。
图4:Loft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在艺术驱动力下自发形成后,商业驱动力以及政府驱动力逐渐介入,几乎己成为国内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经之路。诚然,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可能造成泥沙俱下,而且不断攀升的租金不仅阻碍了新艺术家们进驻,也令原有的艺术家们逐步撤出。过度的商业化已经给园内艺术家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正如北京798“川三”工作室的谭平老师所说,“现在这种活动(艺术创作)应该是和这个社会紧密相连的”。①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是发展的必然。区别这两种驱动力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将它们对立起来,而是为了认清每种驱动力对应着不同的施力主体,摸索力量的制衡点。许多研究中将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主导两种,这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798该往哪里去?[J]. 沈文. 建筑与文化. 2007(08)
[2]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和思考[J]. 施骏. 中外建筑. 2007(08)
[3]798:从前卫到大众[J]. 赵树林,沈巍. 世界发明. 2007(07)
[4]拥有了创意产业园区,就拥有了创意产业?[J]. 小智. 中国广告. 2007(02)
[5]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 刘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1)
[6]“798”北京“城市名片”的未来[J]. 左林. 中国新闻周刊. 2006(06)
[7]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 厉无畏,于雪梅. 上海经济研究. 2005(08)
[8]思索何去何从—— LOFT社区生存状态思考[J]. 王岩,赵晓刚. 城市环境设计. 2005(02)
[9]798是个文化动物园吗?[J]. 尹吉男. 读书. 2005(02)
[10]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J]. 阮仪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硕士论文
[1]区域品牌的形成[D]. 祝洵.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9528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右):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高挑空间
图3:最早入驻Loft49的DesignIdeas(美国Dl设计库)中国公摄于2008年4月28日.发展期着,园区进入发展期。园区影响力不断扩大,引起政府、产权关注。产权方或者开发商开始挂牌招商,政府则对园区进行授聚效应、品牌效应的作用下,园区的文化功能、社会功能、商步开发,影响力继续扩大。这一阶段的发展或多或少开始远离因为由于商业的介入,区内的租金日益失去吸引力,成为艺术家“这几乎是世界上所有由旧工业区改造的艺术区的宿命,只是别”。①最早入住园区的艺术家、企业和机构,不得不在去留选择。
图4:Loft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阶段在艺术驱动力下自发形成后,商业驱动力以及政府驱动力逐渐介入,几乎己成为国内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必经之路。诚然,商业与艺术的结合可能造成泥沙俱下,而且不断攀升的租金不仅阻碍了新艺术家们进驻,也令原有的艺术家们逐步撤出。过度的商业化已经给园内艺术家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但是正如北京798“川三”工作室的谭平老师所说,“现在这种活动(艺术创作)应该是和这个社会紧密相连的”。①商业与艺术的结合是发展的必然。区别这两种驱动力的目的并不是仅仅为了将它们对立起来,而是为了认清每种驱动力对应着不同的施力主体,摸索力量的制衡点。许多研究中将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分为自发形成和政府主导两种,这样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798该往哪里去?[J]. 沈文. 建筑与文化. 2007(08)
[2]上海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和思考[J]. 施骏. 中外建筑. 2007(08)
[3]798:从前卫到大众[J]. 赵树林,沈巍. 世界发明. 2007(07)
[4]拥有了创意产业园区,就拥有了创意产业?[J]. 小智. 中国广告. 2007(02)
[5]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 刘轶.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7(01)
[6]“798”北京“城市名片”的未来[J]. 左林. 中国新闻周刊. 2006(06)
[7]关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发展的思考[J]. 厉无畏,于雪梅. 上海经济研究. 2005(08)
[8]思索何去何从—— LOFT社区生存状态思考[J]. 王岩,赵晓刚. 城市环境设计. 2005(02)
[9]798是个文化动物园吗?[J]. 尹吉男. 读书. 2005(02)
[10]论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基础[J]. 阮仪三.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硕士论文
[1]区域品牌的形成[D]. 祝洵.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395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pinpaiwenhualunwen/3139528.html